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2.能在探究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难点),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互动导学】
一、情景导入
(1)展示发光提油机,用透镜观察;
(2)进一步引导,把观察到的像印到小纸板上;
(3)改变透镜位置再次成像。
提出问题:同一个透镜为什么前后成像不一样,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
观察实验并思考:
1.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像有什么变化?
二、探究新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引导学生猜想: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并了解概念:物距和像距
2、认识实验器材,启发引导学生,安装器材,观察蜡烛的像。
肯定顺利观察到像的小组,并帮没有找到像的小组排除困难,告知三
心等高。
(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使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央)
3、设计实验方案,展示方案。
4、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
5、实验完毕,收集数据,按像的种类不同,得出相应规律
A、利用flash 收集数据,重现图像,学生得出
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B、与A 类似得出规律
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C、引导学生猜想成等大像时物距的大小,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D、继续减小物距引导学生观察成像,通过小组互助使全体同学观察到虚像得出
u<f 正立放大虚像
E、通过光路作图寻找不成像的原因,得出
u=f 不成像
三、深化课堂
引导学生再次认识规律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从课堂回到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凸透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自我检测
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 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
则:
A、把烛焰放在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B、把烛焰放在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