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废装卸、运输过程中风险防范及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环境风险防范技术管理措施: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环境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废物装卸,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1.运输危险废物的驾驶员上岗前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品从业资格证书》 .2.装卸人员必须穿长裤、戴口罩、手套进行操作,避免皮肤直接与废物接触。
3.危废转移前如实填写危废转移联单,并按照有关要求将联单报送环保管理部门。
4.危废采用专用运输车进行运输,车辆两侧设置专用警示标识。
车辆厢体与驾驶室分离并密闭,厢体底部防危废渗漏。
5.在运输前应事先做出周密的收运计划,选择经优化的固定运输路线和最佳的废物收运时间,同时安排好运输车经过各路段的时间,尽量避免运输车在交通高峰期通过市区,此外还应事先对各运输路线的路况进行调查,使司机对路面情况不好的道路、桥段做到心中有数。
6. 运输车在每次运输前都必须对每辆运送车的车况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后方可出车运送车辆负责人应对每辆运送车必须配备辅助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完备;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减少和防止危险废物发生泄漏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7.在气象条件不好的天气,如暴雨、台风等,可暂时或推迟当日的运输安排,等天气好转再进行运输;小雨天气可运输,但应小心驾驶并加强安全措施。
8.运输车应该限速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路况不好的路段及沿线有敏感水体的区域应小心驾驶,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或泄露性事故而污染水体。
9.制定必要的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计划,运输车辆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联络设备,以使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废物泄漏、丢失、扬散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环境的污染危害。
运送途中当发生翻车、撞车导致危险废物的渗漏或散落时,运送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联系,情况严重时请求当地公安交警、环保厅或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支持。
10.危废储存库区: 1) . 库区采取防暴晒、雨林、渗漏的措施。
2) . 库区门口设置危废警示标志。
11.危废装卸、运输中的技术管理措施:1) . 危废转移前如实填写危废转移联单,并按照有关要求将联单报送环保管理部门。
2). 在运输前用特定的包装容器进行包装。
车辆配备相应应急处置物资。
如:清扫工具,铁铲.PP 包装袋 . 酸碱防护手套 . 警示隔离围栏,防雨布。
3)危废采用专用运输车进行运输,车辆两侧设置专用警示标识。
车辆厢体与驾驶室分离并密闭,厢体底部防危废渗漏。
4) . 每辆运送车应指定负责人,对危废物运送全部过程负责;从事危险废物运输的司机等人员应接受有关专业技能和职业卫生防护的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在运输前应事先做出周密的收运计划,选择经优化的固定运输路线和最佳的废物收运时间,同时安排好运输车经过各路段的时间,尽量避免运输车在交通高峰期通过市区,此外还应事先对各运输路线的路况进行调查,使司机对路面情况不好的道路、桥段做到心中有数。
6)运输车在每次运输前都必须对每辆运送车的车况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后方可出车运送车辆负责人应对每辆运送车必须配备辅助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完备;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减少和防止危险废物发生泄漏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8). 运送车辆不得搭乘其他无关人员。
9)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门厢,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取出危险废物。
10). 在气象条件不好的天气,如暴雨、台风等,可暂时或推迟当日的运输安排,等天气好转再进行运输;小雨天气可运输,但应小心驾驶并加强安全措施。
11) . 运输车应该限速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路况不好的路段及沿线有敏感水体的区域应小心驾驶,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或泄露性事故而污染水体。
12) . 制定必要的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计划,运输车辆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联络设备,以使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废物泄漏、丢失、扬散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环境的污染危害。
运送途中当发生翻车、撞车导致危险废物的渗漏或散落时,运送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联系,情况严重时请求当地公安交警、环保厅或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支持。
运输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接受过危险废物运输培训。
驾驶员必须熟悉所运输的危险废物的特性。
运输过程中发生可能引起污染的事故时,在自行处理事故时,必须立即通知我公司与运输公司。
二、工作原则预防为主。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职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 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公司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全面覆盖。
对厂区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突出重点。
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由生产经理负责公司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
公司应急处置设办公室,由生产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四. 预测、预警、报告方式与类型在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生产经理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上报。
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书面报告等。
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
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报送。
五、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基本响应程序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生产厂长要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2)紧急调配公司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3)划定警戒区域;(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应包括事故应急联系方式):针对突发性的危险废物运输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现场处置,提供尽可能的事故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把突发性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
固体类危险废物排险处置方案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发生车辆故障、危险废物包装物破裂泄漏污染、危险废物燃烧(爆炸)、人身伤害等事故现象。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发生突发性事故(车辆故障、泄漏污染、人身伤害)一、车辆故障根据车辆故障现象排查故障原因:1.能自修的,救援小组自主排障。
2.不能自修,就近向交通管理部门或附近的车辆修理单位报告请求急救,如何交管部门或车辆修理单位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局部发生泄漏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驾驶员实施自救、设立警戒线并向救援小组组长报告事故情况,启用局部堵漏、铺设吸附剂等环境污染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态扩大。
1 . 少量固体物品泄漏或局部泄漏(散落)的现象,清理人员穿戴好防护服、手套、口罩、耐酸碱胶鞋等防护用品,逐一查找局部泄漏(散落)的准确部位,实施规范的污染隔离。
,小心扫起,收集于专用 PP包装袋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排入废水收集系统;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在出车前,应根据本次运输废物的危险特性,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领取人员防护装备和随车应急处置物品;检查随车医用救护包是否完好。
车辆配备相应应急处置物资。
如:清扫工具,铁铲.PP 包装袋 .酸碱防护手套. 警示隔离围栏,防雨帆布 . 吸油布。
2.大量固体废物泄漏侧翻,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放置隔离护栏围挡,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驾驶员( 副驾驶员) 立即实施应急自救工作,设立事故现场区域警戒线,并向单位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事故情况。
收集后严格按要求包装。
运输车辆驾驶员向单位应急救授小组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事故最新状态,已采取的措施情况及其简要经过。
3.根据发生泄漏(散落)固体、半固体的不同化学性质(腐蚀、氧化、毒害性),实施拦截、隔绝、稀释、中和、泄压等有限措施采取先堵后清理,只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在佩戴适当防护服及装备时才能处理。
4.若泄漏的为固体,采用沙子或活性炭等吸附剂仔细对污染的地面实施吸附清理工作,将吸附所产生的吸附剂和散落的固体进行清扫转入桶(袋)装。
5.危险废物进入水体等环境污染事故企业平时应备足备齐各项应急物资和制订周密的对策方案,在不可抗拒事故( 暴雨、洪水等 ) 发生时,采取疏导和构筑围堤等方式,防止产生的污水逆流影响水体。
如果出现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危险废物进入水体事故,立即上报应急救援小组,并在周围拉起警戒线,等待救援小组的救援。
应急小组根据事态发展趋势,在力量不足,不能控制事态的情况下,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环保、医疗等相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事故的最新状态、潜在危害和已经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等。
三、人身伤害危废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迅速脱离有害环境:中毒人员应迅速脱离有害环境,已昏迷不能自行脱离的,医护室救护人员应迅速帮助中毒者离开现场,但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及协同人员的保护措施,进入有害化学品区要注意佩带诸如防护服、防护鞋、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 , 以免造成更多的人员中毒。
(2)截断中毒源:消除泄漏的源头,堵漏,避免毒害范围的扩大。
(3)紧急救护措施:因吸入或食入有毒物质而出现流涎、恶心、呕吐、昏迷、腹痛、腹泻、多汗、双瞳孔缩小、流泪、视物模糊、流涕、呼吸困难、其它不适等中毒现象时,其它员工有责任对其进行抢救,并视不同情况采取如下急救措施:A.皮肤接触:皮肤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后要尽快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包括内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