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年海南省中考地理试题分析(万宁市)
2016年海南省中考地理试题分析(万宁市)
三、对地理教学的建议
学生考试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因此,根据学生考试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来调整地理课堂教 学措施: (1)重视地理学科建设,加强培训学习。
地理教师应该不断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理论,多参加教 研活动,通过教学观摩、参加培训等活动,努力提高我们自身 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海南省2016年中考地理 试题分析
(万宁市考生为例)
一、试题命制特点 1、命题的依据; 2、试卷内容结构的特点; 3、命题的命制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抽样结果分析(万宁市考生为例) 2、学生整体答题情况分析 三、对地理教学的建议
一、试题命制特点
1、命题的依据 本套试题的命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
(3)转变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实现高效课堂。
在教师理解和把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课堂 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改变教学 方式方面入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方 式,倡导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自学不教、合作探究的教学理 念,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 情境,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 学习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 堂;课后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小 结,得出学习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34题:平均得分4.55分,难度0.46。
本题是材料分析、读图题,有4个小题,主要考查学 生读图、材料分析的能力:(1)考查巴西的季节和语言 ; (2)考查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 (3)考查巴 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4)考查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和 保护; (5)考查巴西的圣保罗的气候特征。
该题失分较多的原因在于:(1)有些学生写“夏季 ”是受材料一“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干扰,而没有注 意到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2)—(4)小题的错 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5)审题不清。圣保罗的气 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干燥)”。而 有些考生写成“夏季温和少雨,冬季高温多雨”,是受“ 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气候柱状图中“气温和降水”分布特 点的影响和干扰,没有注意到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在南半球“7月份”是冬季,“1月份”是夏季。
(三)、紧密结合社会热点,突出学以致用
试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如我国的国庆庆典(2~3题 )、 南海问题( 18~19题) 、世界环境日( 21~22题) 、南极科考( 24~25题) 、世界海洋日( 26~27题)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 动会( 34题)等。呈现图文材料,考查学生读图、用图、分析 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的理念,体现了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
重视地图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加强读图表 、用图表能力训练,教给学生各类图像的判读步骤和技巧 ,提高学生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帮助学生构建 “心理图”,做到“心中有图”,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地理 知识网络。
(5)提高审题、分析综合能力,避免错别字被扣分。 有些学生答题失分是由于审题不清,不会运用题目中所
33题:平均得分3.65,难度0.37。 本题有4个小题:(1)考查海南岛的山脉走向和地势特征;
(2)考查海南岛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对象; (3)考查海南 岛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区位选择; (4)考查海南岛各 类资源开发和保护。
该题失分较多的原因在于:(1)读图、析图、从图中获 取信息的能力较差。 (2)没有注意审题和读图,没有注意看 题干中的“最东端”,如果细心审题,结合图中的“铜鼓岭” 是可以得出答案的。而写出“大洲岛、红树林、霸王岭”等自 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几乎没有学生写对“珊瑚礁”。而写成“ 红树林、橡胶林、海南坡鹿、黑冠长臂猿”等等。 (3)第二 小题的知识点没有收录在《海南地理》中,老师没有讲学生不 知道,有些偏。 (4)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给的信息来找到答题的切入点造成的。因为,学生答题时出 现的错误往往是具有共性的。因此,练习时,老师应及时针 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及时纠错,并收集,下次注意改正。老 师只有及时发现学生答题的错误,才更好引导学生把握答题 技巧。
二、学生答题情况(万宁市考生) 1、抽样结果分析
2、学生考试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干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如25题,28、29题大洲
大洋的相对位置、地形特等不清楚;30题、34(1、5)题判 断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能力较差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2)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识图定位 能力差,地图落实不到位。如25题,28、29题, 30题等。 (3)审题不清,分析判断能力差,错别字扣分。如31(5) 题,没有画出西风的风向; 32(4)题的“牦牛”写成“耗 牛”。 (4)学生答题中的语言表达较差、不规范,语言的概括性 不强。如31(5)题答成“有高山阻隔,海洋性气候难以到 达内陆”。
2、试卷内容结构的特点
(1)试卷题型结构不变: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30题),共60分;第二部分为综
合题(31-34题),共40分。全卷满分100分。 (2)考查方向不变 考试内容注重“双基”,关注时事热点,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例分别为7:2:1。
二、 试题的特点 (一)、注重主干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能力考查 1、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
(2)、综合分析题: 31题:平均得分3.45分,难度系数0.35。
本题有5个小题:(1)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 (2)考查太阳直射现象和温度带;(3)考查极昼极夜现象和河 流水文特征;(4)考查南、北美洲的界线和美国的农业特点; (5)考查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 30题利用大尺度、小区域的结合纬度的变式图考查世界的气 候类型和特征。出错率高,达到百分之八十三。反映出学生 ①平时读图、用图、析图少; ②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 固;③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解决本题首先要根据变式简图中的海
陆、纬度位置(34°— 36°的大陆西岸)判断出“地中海气 候”;再根据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来判断出各个季节的降水特 点;最后得出答案是“1月”。
(4)注重“双基”,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课堂教学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遵循课程 标、考试标准和教材,重视教材中的图表、阅读、活动等 材料,创造性的用好教材、教好教材,全面完成初中阶段 的教学任务。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主干知识,加大对 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识的教学 力度;复习时,应注重将散落在教材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 重新整合归纳,使零碎的知识归于完整全面、系统化,帮 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和防御旱涝灾害的工程措施;(2)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3)考查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特征和该地区瓜果香甜的原因; (4)考查我国青藏地区的划分和该地区独特的牲畜。(5)考 查中南半岛的地表形态特征。
该题失分较多的原因在于:(1)没有弄清楚“修建水库” 与“修建调水工程”的作用,没有分清“水库”与“调水工程” 的概念。“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而“修建调水工程”是解决降水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2) 没有掌握好相关基础知识;(3)错别字扣分。如“牦牛”写成 “耗牛”等;(4)学生答题中的语言表达较差、准确性和逻辑 思维的严密性不强。如中南半岛的地表形态特征是“山河相间, 南北纵列分布”。而有学生描述成“山河隔开,排列分布”。 “隔开”与“相间”没有弄清楚;没有写出“南北”方向。
试题命制紧扣《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围绕主干基础知识内 容,基本覆盖了课标中的十三个模块。如自然地理部分考查了 等高线地形图、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温度带等; 世界地理部分考查了认识大洲、欧洲西部、世界的聚落、人种、 地形、气候、海陆变迁、国际经济合作、两极地区、巴西的人 口、资源、气候等;中国地理部分考查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 划、民族、地形、农业、区域联系与差异、资源、交通、产业 发展、环境与发展、四大区域、河流;乡土地理部分考查了海 南的山脉走向、保护区、能源、农业布局、旅游资源等。
(二)、注重地理图表创新,突出学科特点 试题的立意新颖。试题以图表为载体,重视学生
读图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 查。试卷有14幅图。有地形图、等值线图、景观图、 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区域图、海南地图,其它没 有图的题目,大部分也需要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才能解 决。图表新颖,试题立意新,通过形式多样的地图, 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呈现试题内容,考查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表判读能力, 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如4题、7题、13~14题、 21题、 28~29题、 30题(变式题)、31(1)(2) 题、32(2) (5)题、 33题、 34( 1~3 )题等。
3、各题的答题情况
(1)、选择题:1—30题,平均分36.33分,难度0.61,最高分 60分。失分较多的是19题、25题、 28题、29题、 30题。
原因:
△ 19题结合生活实际主要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出错率较高,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反映出学生对国家的相关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等不了解、不熟悉造成。
2、突出地理基本能力考查
命题时注意结合时事热点、地理现象作为切入点,采取 不同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茂。考查了学科的基本素养、学生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地理信息的解读、获取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4-5题、7
题、13-14题 、 21-22题 等。
(2)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4-5题、 24-25题、31题 、 32题、 33题、34题 等。
△ 25题结合社会热点主要考查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所临近的大 洋。出错率高,达到百分之六十四。反映出学生平时读图、用图 少,空间想象能力差(构建心理地图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