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中考地理试题分析整体情况分析
1.考试形式地理中考试题与生物学科合卷,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分值为60分,地理满分分值为30分。
2.题型与题量试题类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型。
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综合题有3小题,共15分。
试卷为3页,整卷阅读量适中。
3.试卷结构
对照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本次考试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考试说明》中的8个主题,覆盖率为62%,结构较为合理。
(见表1“试卷内容分类统计表”)
表 1 试卷内容分析表
试卷主要特点
1.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层次性与梯度性强,突出地理基础知识
中的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过分追求知识覆盖率。
全卷试题中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7:2:1,全卷约70%以上的试题为基础题。
2.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020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试题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体现出以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为载体的特色。
注重以地理图像作为试题的载体,在注重地理基础知识考查
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读图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试题的设计注重提供图文材料,使学生能通过获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去回答问题,尽量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答题,学生只要学会通过阅读试题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从而呼应了课程改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全卷共用11幅图。
其中地理示意图有三幅——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朝鲜半岛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昌赣高铁示意图;地理略图六幅——刚果河与亚马孙河流域略图,西北某区域略图,欧洲西部略图及部分景观图,青藏地区略图,台湾岛略图;对话图两幅——企鹅自述图,探究台湾对话图等。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区域图,全面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0年我省中考地理试题体现出较强的考查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风格,试题易而不死,活而不难。
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总体上看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1~4题组,考生需从图中提炼出“赤道穿过两条河流流域”这一关键信息,判断两个区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再结合气候特征,判断河流水文特征和景观特点,并进一步结合亚马孙河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理解其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
试题设问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第5~7题组,首先,结合图形考查区域位置特征,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其次,读图判断地势分布特点,理解河流流向与地势分布之间的联系;最后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精妙之处就在于最后一题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前一题的结论之上。
需要考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综合性较强。
第10~12题组,以昌赣高铁为命题素材,主要考查乡土地理知识,即江西自然环境特征。
并通过考查高铁线路走向的特点,引导考生分析影响交通线路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第13~15题组,通过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地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河套地区的水源主要是黄河水,包头附近煤铁资源较丰富,适宜发展钢铁工业;由“西北地区”这一关键信息,判断适宜甜菜的种植。
这些试题均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能力。
此外,现在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重视学科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综合题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单纯机械记忆的填空题少了,而侧重于对区域地理典型现象的成因分析和探究。
如16(5)题,17(2)(3)题,18题,分值约占综合题的三分之二。
这些试题很好地对应了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突出试题内容与当前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2020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现实生活、生产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
着力于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地理角度透视生活和社会问题。
一些试题充满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材料新颖、形式活泼,令人耳目一新。
如10~12题组、13~15题组、16(5)题、17(2)题和18(2)题等,以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素材为试题背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启示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状况,并使试题的信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建议
1.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指导日常教学
教师只有知道地理课程的性质、领悟地理课程的理念、熟悉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后,在教学中才不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把研读课标作为备课的前提和教学的指南,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江西省中考地理试卷主要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并不回避“双基”及其重点,因而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对于地理的重难点问题,如经纬度、地图判读、地球运动、区域特征等,教师应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强化训练,以确保学生掌握。
目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除学习态度的
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部分老师还习惯于满堂灌,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因此,要以“知识与技能”为地理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把知识记牢一点,把知识理解得透彻一点、学习得扎实一点,加强读图、析图、绘图和记忆地图的技能训练,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牢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才能在课堂上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对于在教学中对地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信心动力不足的学生,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方法,逐步转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3.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运用,尤其是学会读图、析图,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是地理学科一大特色,也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许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识读相关图表来获得。
地理试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无图不成题”,读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适宜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必考试题。
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和文字资料,加强从图、表、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据此答题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图、材料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技能训练,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填图部分内容,要适当组织练习,达到在
图中能够正确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的要求,让学生将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心理地图”加以识记,并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能分析各类地理图像(比例尺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学会读图分析问题;同时也要学习绘制一些简单的地理图像。
4.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的思维能力
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方式,在答题时势必造成在地理问题前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地理知识网络。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灵活多变的地理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信心并逐渐提升必要的地理学科素养。
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注意对学生进行地理答题规范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时不必要的失分,提高成绩,在平时教学和复习教学中,建议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要通过解题技巧的讲解和进一步的训练,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及术语,在答题书写时做到字体工整、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不写错别字等,以切
实提高学生在审题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针对题目要求作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以及表述和书写时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