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市旅游产业分析

大连市旅游产业分析

大连市旅游产业分析凭借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大连市旅游业较早起步,享誉国内外,并在2007年成功当选全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之一。

目前大连市形成了以滨海游为主,以滑雪、温泉、农(渔)家游、历史景区等旅游线路为辅的旅游产品,推出的“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但在全国各地旅游业加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日渐激烈,与国内一部分同类城市比起来,大连市旅游业还存在一些尚不够完善的地方。

本文探索挖掘大连市旅游业发展潜力,以推动大连市旅游业更好发展。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近20余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活力,接待的游客数量及实现的旅游收入均以两位数年均递增。

1.游客接待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的位次上升。

自1992年以来,大连市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在500万人次以上,并呈不断增加态势,特别是在进入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接待量均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

2012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943.3万人次,是1992年的9.7倍,年均增长12.6%。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814.5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28.8万人次,分别是2002年的13.8倍和9.6倍,年均增长分别达14.6%和12.6%(见图1)。

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比较情况看,大连市游客接待量排名有所提高,由2008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0位(见表1)。

长。

1992年大连市旅游业年收入为26.9亿元,到2001年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超百亿元,达到110.5亿元,到2012年,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达767.2亿元,是1992年的28.5倍,年均增长19.1%(见图2)。

二、旅游业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生产力体系的日趋完善,大连市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之一。

1.旅游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活跃力量之一。

旅游收入是地区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也是旅游业对GDP影响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连市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4.6%以上,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形成有效激励作用(见图3)。

2.旅游业对多个行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业一共有59个,其中能够直接影响的行业有12个,这些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公共设施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轻纺工业等。

近年来,来连游客的人均消费额在不断提高。

2012年,大连市国内游客人均消费1477.5元/人次,比5年前的2007年提高30.2%;入境游客的人均消费688.19美元/人次,与2007年持平。

从游客的花费构成看,对大连市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零售业以及旅游景区点及娱乐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作用较大(见表2)。

3.要,近年来,大连市重点发展温泉产业、旅游综合体、不夜港工程等旅游新亮点工程。

3个温泉旅游经济区、7个温泉旅游小镇加速建设,旅游街区旧貌换新颜工程不断推进,希尔顿酒店、康莱德酒店等高档次住宿类企业建成开业,旅游项目的建设加速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据统计,2008-2012的五年间,全市招商引资旅游大项目30余个,投资金额达1000多亿元。

从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行业来看,2008-2012年间,大连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158.6亿元、134.5亿元和80.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44.9%、30.6%和40.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21个、6.7个和16.4个百分点。

4.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为全市提供了一成以上的就业岗位。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就业岗位。

今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布题为《国际宾馆、餐饮、旅游业中的妇女和就业展望》的报告称,2012年旅游业在全世界创造了超过2.6亿个就业岗位,占就业岗位总数的十二分之一,到2022年,旅游业预计将在全球创造约3.28亿个就业岗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消除贫困的关键驱动力量。

从最新经济普查数据来看,大连市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旅行社、文化体育娱乐业法人企业期末从业人员合计占当年全市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14.7%。

三、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大连市旅游业发展优势大连市旅游业从最早的外事接待型为主发展到现在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发展模式,依托着地区自身具有的自然禀赋、历史遗留和全市的不断重视和建设。

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如下:1.自然基础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

大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为8~11℃,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避暑胜地。

而且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绵延达1814.6km,大小岛屿170个,形成以金石滩、星海公园、老虎滩海洋公园、傅家庄、棒槌岛等滨海景区(景点)多达100余处。

从区位优势看,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既是东北地区的窗口城市,也是环渤海地区的犄角城市,往来京沪粤、东北以及日韩俄等国航班数量众多,烟大火车客运轮渡、哈大高铁陆续开通,使得大连成为游客集散中心的作用愈加明显。

2.城市知名度较高,品牌化发展效果较好。

作为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20世纪90年代,大连市实施了“城市环境名牌”战略。

凭借其宜人的气候、优美的城市环境,使大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升,先后多次取得全国性和世界性的认可,曾先后荣获环境“全球500佳”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大连在推动城市名牌发展的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并于1999年推出“浪漫之都”的旅游形象定位。

“浪漫之都”商标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城市形象注册的商标。

在大连通过各种媒介向外宣传着“时尚之都浪漫大连”的城市品牌的同时,旅游业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1998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连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7年,大连市被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并接连成为APEC高官会议、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和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地。

3.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备,旅游产品实现多样化发展。

旅游接待能力大、档次较强。

近年来,大连市不断促进旅游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酒店方面高、中、低档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截至2012年底,大连市拥有宾馆酒店数242家,其中星级酒店161家,占全省总量的32.1%;客房总数过2.6万间,床位达4.3万张。

从十五个副省级星级酒店的情况看,大连市星级酒店拥有量位居前列,居第四位(见图4)。

旅游产品建设实现多样化发展。

全市已形成海洋文化系列、自然景观系列、历史文化系列、温泉滑雪系列、康复健身系列、博物馆系列、节庆活动系列、会展旅游系列、工业科教旅游系列、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系列等10大系列的旅游产品。

近几年,大连不断推进A级景区景点的建设,至2012底,全市共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44个,占全省总量的20%。

其中全省的3个5A级景区中,大连就拥有2个。

2012年,大连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4653.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1.8亿元,比2011年增长32.2%。

(二)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劣势虽然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有待加强和改善之处。

1.旅游客源地过于集中。

入境游客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全国国内游客接待量与入境游客接待量分别占游客接待总量的95.7%和4.3%,大连市两者的占比分别为97.4%和2.6%,入境游客接待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十五个城市相比,大连市入境游客占游客接待总量的比重远低于深圳、广州、厦门、杭州等部分国内知名城市(见图5)。

短途游客占全市国内游客接待量的五成以上。

从2012年大连市国内游客客源构成情况看,大连市接待的国内游客主要还是以本市及周边地区为主,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游客占全市接待国内游客总量的55.2%(见图6)。

2.旅游产品区域发展不均衡。

从大连市旅游产品规划建设的区域分布情况看,全市景点建设以沿海岸线的带状区域和中心区(市区、金州区、旅顺口区)集聚为特征。

星海湾、老虎滩、金石滩风景名胜区、海王九岛风景区、仙浴湾旅游度假区和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等主要代表着大连的滨海景色;市区、金州区、旅顺口区是人文景观资源及现代人工游乐设施的最集中地带,体现大连近现代历史与都市文化的核心分布。

但从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看,大连市旅游产品的南北开发仍处于较不均衡的态势。

4A级以上的景区(点)以及旅行社推广的产品主要以旅顺口区、市内景点以及金石滩景点为重点。

北三市和长海县景区(点)的发展相对不足,除庄河市的冰峪旅游度假区为4A级景区外,其他景点均为2A或3A级景点(见表3)。

3.较集中于每年的二三季度来连。

从游客接待情况看,2009-2012年间,大连市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3437.3万人次、二季度累计接待游客4428.9万人次、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4845.3万人次、四季度累计接待游客4020万人次,4年间,二、三季度累计接待的游客数量比一、四季度多1816.9万人次(见图7),多达24.4%。

从近期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的数据看,大连市限下住宿业受旅游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9家限下住宿餐饮业调查样本单位中,4家住宿业单位的三季度入住率为61.3%,比二季度提高9.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2.3个百分点。

游客的过于集中,一方面使相关的旅游景点产生拥堵,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酒店、交通产生因稀缺而涨价,使旅游者产生不良印象;另一方面也使旅游企业的资源在淡季未得以充分利用,制约着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旅游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大连市旅游业发展机遇1.旅游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新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居民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度假的首选方式。

城乡居民旅游人次数不断攀升,用于旅游的支出逐年增长。

从中国旅游公报的数据看,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比2011年增长12.0%。

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农村居民10.24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7678.03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5028.19亿元。

2.政府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大连市发展旅游业创造有利机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