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和育苗种子播种前的处理为了提高种籽的播种质量,在播种前应该对种籽进行预处理,旨在使种籽出苗快而且整齐,这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种籽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精选种籽由于家庭栽培爱好者一般不具备对种籽进行专门鉴别的条件,所以必须从信誉良好的种籽公司购买种籽,而且必须注意观察种籽中杂质的含量多少、是否为新种籽。
播种前必须挑选粒大饱满纯真的种籽,然后进行播种。
挑选的办法可以采用风选、筛选和水选。
香草中薰衣草的种子成熟期长,成熟度不一,一般好的种子发芽率只有30%一50% ,故精选很重要。
一般经过精选留下整齐饱满、色泽光亮的种子播种可提高发芽率30%左右。
2、破除休眠几乎所有的种籽均有休眠状态,只是休眠的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打破种籽休眠的方法主要有:(1)机械方法如将沙子掺入种籽中进行搓种、磨破种皮、磕破种皮等均为常用的方法。
将熏衣草种籽用2O℃~25℃的温水泡半天之后,用细布把种籽包裹好反复搓揉,弄破种皮,可以打破种子休眠。
(2)浸种就是用热水、温水或者凉水浸泡种籽,使种籽内含有的抑制种籽发芽的物质与种籽分离。
浸种时间根据种籽品种和所采用的种籽处理办法不同而不同。
对于易发芽的种籽,浸种1~4个小时即可;其他的一般6~8个小时即能满足需要;对于难发芽的香草种籽,如果不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可以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要超过24个小时。
时间过长会使种籽养分随水大量流失,即使发芽以后也很不容易成活。
网上有些伪农业专家说熏衣草种籽可以浸泡3~4天后再播种,那简直和庸医杀人差不多。
(3)药剂处理用化学药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种籽处理,是打破种籽休眠、促进种籽萌发的有效手段。
比较常用的有0.01%赤霉素、0.2%尿素、0.01%卞基腺嘌呤、0.5%硫脲等。
熏衣草用75%浓硫酸浸种3—5分钟,可增加种皮的透水性,发芽率可达到82-85%,处理后用清水洗净,摊开凉干再行播种。
也可以将熏衣草种籽经过浸泡后用70~90%赤霉素配l:4OOO0倍的稀释液(即25ppm溶液),在2O℃~3O℃的环境里浸泡种子2小时,也能有效打破种籽休眠。
(4)温度处理有些种籽采用适当的低温或高温处理,均能打破休眠状态。
一般是在浸种后进行温度处理,干种籽进行温度处理无效。
例如熏衣草种籽播前用潮湿的细沙拌种(沙与种=50:l),置于2℃~5℃的低温处,冷处理3O天,可有效打破种籽休眠,大幅度提高发芽率。
3、种籽消毒在播种前对种籽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种籽表面的病原菌,预防播种以后种苗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四种:(1)温汤浸种温汤浸种就是使用55℃的热水(此温度为大部分病原菌致死温度),用水量是种籽体积的5~6倍,倒入放有种籽的盆中,并且立即用木棍开始不停搅拌,如果停顿会烫伤种籽。
保持水温10~15分钟,然后让水温自然冷却继续浸种。
(2)热水烫种此法一般适用于难于吸水的种籽,水温70~75℃,甚至更高一些。
但对于种皮较薄的喜凉花卉或蔬菜,不宜采用此法。
热水烫种的技术要点是:水量不宜超过种籽体积的5倍,种籽要经过充分干燥,越是含水量少的种籽,越能忍受高温刺激。
烫种时要用两个容器,象淘米一样将热水来回倾倒,最初几次动作要快而猛,以便使热气散发和提供氧气。
一直倾倒至水温降到55℃时,再改为不断搅拌,并保持这样的温度7~8分钟,然后让水温自然冷却继续浸种。
(3)药剂处理常用的办法是药液浸种和药粉拌种。
药液浸种就是用1%的高锰酸钾、1%的硫酸铜、10%的磷酸三钠、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任选一种,将种籽浸泡5~10分钟,然后取出洗净晾干进行播种。
药粉拌种就是用70%的敌棵松、50%的多菌灵、40%的拌种双任选一种,加入适量的中性石膏粉、滑石粉或者干细土,然后与种籽混合均匀后播种。
(4)干热处理干热处理就是将种籽放在75℃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处理,主要适用于较耐热的种籽。
进行干热处理的种籽也要必须经过充分干燥。
4、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是否要进行以及浸种催芽的时间、温度等与种籽的品种、形状、结构都密切相关,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这个问题会在以后的专题里面专门讨论,这里先介绍一下浸种催芽要注意的事项:在浸种结束时要用清水反复冲洗种籽,将种籽外表沾附的杂质洗净,以防止种籽在催芽过程中腐烂;在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籽使种籽得到充分的氧气并均匀受热;对于催芽时间较长的种籽,还应定期定时用温水冲洗种籽以防发霉;经过催芽的种籽,应该马上播种,以免露出的胚根失水萎蔫,所以要先准备好育苗设施、工具和基质,应该是苗床等种籽而不是种籽等苗床;催芽时间不可过长,一般当种籽露白或发出1~2毫米的胚根时即应结束催芽,以免形成高脚苗或者消耗过多种籽养分。
苗期菅理草草育苗最重要的是进行苗期管理,而所有的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幼苗的生长发育特点来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幼苗管理的重点是不同的,只有对症施药,才能培育出好苗、壮苗。
1、出苗前的管理这个时期的管理工作根据幼苗的生长的不同特点又分为两个阶段。
1.1 从播种到出苗,即胚芽露出到子叶微展。
这一阶段要求苗床水分充足,通气良好和有较高的温度。
在苗床浇透水,覆土厚度适宜和基质松软透气的条件下,这段时间的管理重点是温度。
喜温香草的幼苗温度为26~30℃左右;喜凉香草的幼苗温度为18~25℃左右。
这一时期在草草发育适温内,温度越低,出苗越慢。
待30%的种籽胚芽露出土面后,要及时将覆盖物例如塑料薄膜等揭掉,并降低苗床温度(特别是基质温度),一般下降4℃左右,以防止高温引起的徒长。
其次是要管理好育苗基质和水分,防止土面开裂和子叶“戴帽”。
可以及时撒盖湿润细土进行二次覆土,填补土缝,增加土表湿润度和压力,以助子叶脱壳。
子叶戴帽,不仅会使子叶变为畸形,如扭曲、叶缘缺口等,而且会影响光合作用以及以后子叶、真叶的生长。
如果床土过于干燥,冬春季节可适当喷雾、撒水或撒湿润细土,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可采用喷雾、撒水或沟灌。
1.2 从子叶微展到第一真叶露心。
这一阶段是幼苗从异养过渡到自养独立生活的关键时期,管理重点是控水降温,防止胚轴伸长而形成“高脚苗”和“高脖苗”。
这一时期幼苗的生长中心主要是在胚轴,降温可以控制胚轴的伸长而促进子叶肥大厚实;控水可以促进根系向下扩展和养分积累,从而促进幼苗叶片分化。
此阶段掌握的温度标准是,喜温香草白天为15~20℃,夜间为12~16℃;喜凉香草白天为8~12℃,夜间为5~6℃。
在管理上还要求光照充足,氮肥不能过多。
一般情况下,这一阶段经历的时间,喜温香草为8~12天,耐寒香草为4~6天。
2、出苗后的管理。
出苗后的管理包括从真叶露心到移苗(大约2~3片真叶)前的管理。
这个时期的管理应及时进行间苗,间苗可以淘汰劣苗、杂苗,扩大营养面积,有利用改善营养、光照和通风条件。
间苗可以分1~2次进行,将过于拥挤或生长不良的弱小幼苗拔除,让幼苗有一定的空间和足够的光照,不然幼苗会为争夺空间和阳光不断地向上生长而引起徒长。
这个时期苗床的温度要适当提高,白天为18~22℃左右,夜间为10~12℃。
同时要求给予充足的光照。
另外这一阶段根系的生长量大于地上部分的生长量,所以要特别注意土温的变化,要适当提高土温以满足幼苗根系发育的需要。
3、移苗(假植)期间的管理。
适时进行移苗可以扩大幼苗的单位营养面积,虽然移苗会损伤根系,但大多数幼苗在主根收到伤害以后会促进侧根的发生,是幼苗的根系发达而集中,并在定植后可以快速缓苗。
4、定植前的管理。
幼苗定植以前要根据天气、苗床条件并结合幼苗所处的生育阶段,对它们的生长进行适当的促控,保持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平衡,这个过程叫炼苗。
常用的促控手段是水、肥、温度。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可以把以上管理工作归纳为:一般从播种到齐苗应保温、保湿,力争出苗快、齐、全;从齐苗到移苗应适当降温、通风,为培育壮苗打好基础,并防止徒长、倒苗或冻害;从移苗到缓苗应增温、保湿,提早缓苗;从缓苗到成苗应改善光照、营养等条件,并在定植前适当进行炼苗,预防徒长和病害。
苗苗徒长的原因和应对办法徒长的原因在苗苗的任何生长阶段均有可能出现徒长,引起徒长的原因很多,下面列举常见的数个:1.光照不足:光线会抑制植物节间的生长,这种影响随着光线强度的增大、光照时间的增长的而增强,故苗苗在弱光、光照时间过短的情况下容易节间生长而徒长,在强光下、光照时间长时节间较为缩短。
而且不同的光质也会影响到苗苗茎的生长,通常情况下,红橙光是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线,可以使苗苗生长速度加快,但是节间长,茎细弱;蓝紫光可以使苗苗生长矮壮,其中紫外光线对抑制苗苗徒长,促进苗苗矮壮的作用最强。
2.温度过高:温度尤其是夜间温度过高,苗苗会因为呼吸作用加剧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和养分,也容易引起徒长。
3.氮肥过多:在幼苗期追施氮肥过多或者次数过勤,易引发徒长。
4.水分过多:基质内水分过多,将会导致基质空气含量减少,使根系的活力降低,如果此时再遇到较高的气温和较弱的光照,苗苗极易徒长。
5.播种过密:播种量过多,或者播种量合适但播种不均匀,造成局部面积内播种过密,苗苗间相互遮挡光照,出现挣抢光照、水分、空气的情况,也会诱发徒长。
6.移苗不及时:苗苗在子叶展开而又未及时假植时,易徒长。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苗苗徒长往往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预防和解决徒长问题时要做通盘的考虑。
预防和应对徒长的办法和措施:1.种籽催芽时间不能过长,当种籽露白或者生出1~2毫米的根时就应该马上结束育苗,立即进行种植。
2.播种密度不宜太大,如果是直播种植要尽量做到播种均匀。
3.发现种籽拱土后就要及时去除一切覆盖物,通风降温,并将苗苗移至有光线的地方;如果光照太强,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遮阳措施。
总之,越早见光越好。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光工作。
家庭种植补光以日光灯、荧光灯(最好是三基色荧光灯)为佳,补光的时候把灯管架设在苗苗上方20~40厘米的地方,太低容易烤坏苗苗,荧光灯管也有一定的热量,太高光的强度不够,达不到效果。
4.及时删苗、假植和定植。
5.加强通风,控制温度湿度。
6.在育苗基质或者营养土的配制中,应该注重磷、钾的用量,控制氮肥用量;严格控制水分和追肥,需要追肥时,不能偏施氮肥。
7.苗苗在定植以前,随着叶片的发育往往会出现过度拥挤的现象,此时应当适当移动苗苗,使大小苗苗分开,并尽量扩大单株苗苗的生长空间。
8.一旦苗苗出现徒长现象,应该立即采取以上措施,同时还可以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例如使用100~300毫克/升的矮壮素或者5~15毫克/升的多效唑进行处理。
9.徒长苗在定植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深埋措施。
对于容易发生不定根的品种,如薄荷等,可以采取将苗苗茎下部横卧用土掩埋的方式来进行定值。
关于苗苗补光的问题光照条件是培育壮苗的一个重要因素,光照条件通过两个因素影响苗苗的发育和生长,一个是光照时间,就是一天当中苗苗实际接受到光照的时间总和;一个是光照强度,就是苗苗接受到的光线的强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