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复习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唐山董静杰贾宝军考点综述本主题在复习中,可以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即: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抗争;三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探索史)。
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中晚期,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法等西方列强连续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如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国民族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机日益严重。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以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精神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从左宗棠收复新疆到黄海大战邓世昌率领将士以身殉国,无不彰显着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正是这些抗争,才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它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最终结果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的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中国近代史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他们从辛亥革命的失败吸取教训,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向尊孔复古逆流发起了冲击。
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内容,也为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纵观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代思想文化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
也让我们感悟到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使中国摆脱落后的面貌。
影响:以“自强”“求富”为旗帜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考点梳理外国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清政府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
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其内容是: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罪行: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烧毁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3)影响: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2)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其内容是: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影响: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2)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其内容是:①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1)原因: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经过: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把收缴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维护了民族尊严,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2.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在浙江慈溪一战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俄英对新疆虎视眈眈,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2)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大军进军新疆,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外国的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探索史)1.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派别:封建统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为主,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影响: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
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记;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地位和作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
概况: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1911年时农历辛亥年,所以称辛亥革命。
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三民主义)人物:孙中山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建立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派别:资产阶级或知识分子。
主张:民主、科学。
内容:前期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后期以介绍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影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创造了条件。
深度理解列强侵华带给中国的双重后果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外国列强的侵略带给中国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以猛烈的冲击,迫使中国社会逐步摆脱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模式,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
鸦片战争后,世界在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中国开始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近代化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相互伴随,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
命题分析热点链接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近代化问题就值得我们关注;与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或者思想建设的联系和启示类考查。
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相联系,主要是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锐意进取,积极探索的相关史实,以及从这些人物和事件中体现出来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意义重大,这就要注意当今的改革开放和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对比考查。
另外这一主题还要注意以专题的形式做横向或纵向及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如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日建交以及当前中日关系如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温家宝总理访日、胡锦涛主席即将访日等。
命题展望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同时考查这一时期中国人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积极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中国人民抗争主题下中国人民反抗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反抗侵略的史实;中国近代化这个主题下洋务运动与同一时期的俄国1861年改革;同类性质的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对中日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失败与成功原因的分析比较等。
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学习西方的侧重点的变化及四次重大探索的结果给人们的启示和感悟或者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等;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探究其特点等。
立足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如分析”清政府一败再败的原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激发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感;以爱国英雄人物给我们的启为考查点,在爱国主义精神理解时,应注重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角度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