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8】我的家乡_美文欣赏-范文word版 (4页)

【最新2018】我的家乡_美文欣赏-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我的家乡_美文欣赏
我的家乡是常熟南部的一个小镇。

被阳澄湖、昆承湖、南湖汤等河荡所包围,苏常公路穿镇而过,镇西的元和塘已流淌了千年。

如果说常熟到苏州的距
离是1,那么小镇到常熟是三分之一的距离,到苏州则是三分之二的距离。

苏常公路由南而来,到了镇南突然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将小镇分为南北
二部分。

然后又复为南北向。

我家所在的村庄在路北,外婆家在路南。

小时候
我外婆经常骗我说在马路南面我是姓我爸的姓,过了马路就是姓我外婆家的姓了。

苏州到常熟的长路汽车很长,两节车厢连在一起的。

说这就是我外婆家的
汽车,那时候还小,居然相信了。

镇上的街已迁移了几次,原来的老街河街相邻,一座高大的拱桥连接南北,水陆交通便利。

新街已经远离大河,失去了老江南的特色。

我家在镇西元和塘畔的一个小村庄,步行到塘河只要10分钟。

村上的小河和外塘河有水闸相隔离,因为我们村是一个低洼地,过去一下大雨就会被淹,是着名的穷地方。

可以看到水闸内外的水平线相差有多高,据估计如果塘堤崩溃,可能淹到大概窗户的位置。

由于是我们镇是低乡,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这里的姑娘很多都嫁往高乡,因为那里副食品比较多,尤其是南瓜。

但现在有了水闸和堤岸是很安全的了。

外婆家所在的村庄由于是和外塘
河直接相通的,一遇暴雨的时候,道路都会被淹。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走在外面
的路上,用力把裤子卷起,水已经淹到了大腿的地方。

有些人则直接在灶膛里
捉鱼了。

这种情形已经十数年不曾见了。

由于是水乡,大家都深谙捕鱼捉蟹。

小时候的最高记录便是在洋龙沟(灌
溉用的水渠)里捉到24只螃蟹。

最高兴的是带着探照灯跟着娘舅公公晚上去捉蟹,回来时总能收获一脸盆的战利品。

但我不喜欢钓鱼,太单调,没什么耐
心的。

但曾经用铅丝自己随便做了个鱼钩,我朋友说如果你这种鱼钩也能钓到鱼,那么我就姓狗,结果他不幸言中。

我家乡是常熟和苏州的交界处,历史上曾多次归属常熟或苏州的附廓县。

在语言上就能听地出来,说话和常熟、苏州都是明显不同。

常熟人说话太硬,
苏州人说话太软。

我们镇和北桥、甘露等镇差不多,苏州因素是比较强的。


姐夫家是任阳镇的,离常熟远的很,已经靠近太仓和昆山了。

但也是说的常熟话,而我们镇离常熟是很近的,但说话已经和常熟很大的不同了。

我们的常熟话是洋泾浜常熟话,融常熟、苏州因素于一炉。

就像那元和塘
之水,流连常苏。

有多少商船南来北往,从吴门到海虞,沟通了两地的经济文
化联系。

现在运河的重要程度虽不及古时,但古老的运河还在发挥着余热,从
事着大宗的货运。

元和塘附近的村河边有一大片仓库场,我们称其为外塘。

外塘里的河边曾
有爷爷养的几百只鸭子,他们吃着河僚草。

有的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戏、有的
大腹便便地在河滩上走来走去。

小时候,鸡鸭鹅都常见的很,养猪的人家也挺多。

塘河是一条很大的河,是小时侯见过的最大的河。

小时候的玩伴曾对我说
塘河就是海,我想虽然塘河大,也不至于就是海吧,但我想它通着海是肯定的。

以前塘河上没有桥,过河去亲戚家总要摆渡。

坐着小铁船,自行车也可放
在船头,坐在船上不知怎地总会想到刻舟求剑的成语。

有时大的机帆船经过会
拍起很大的浪涛,感觉要把小渡船打翻似的。

所以船家总会选择在机帆船较少
的时候开渡。

听我奶奶说,东洋人占领常熟的时候,渡河时总要查良民证。

东洋人刚来
的时候大家都怕的很,都不敢去大路。

躲地远远的,越隐蔽的地方越好。

后来,还是能听到东洋人枪决游击队员的消息,血腥味传遍了整个村庄。

元和塘可以说是小镇的母亲河,以前种田的时候总要去拷湖泥,用做肥料。

还有人跑到阳澄湖去拷湖泥的。

拷湖泥是很有难度的,也要花很大的力气。


一定要站的稳,否则很容易翻船。

现在塘河上已有两座大桥飞架东西。

站在桥顶北望常熟,只见一山五峰,
虞山全景清晰在目。

近水远山、波光船影、两岸绿丛原野、少量屋舍点缀其间,实乃一副绝美的江南山水图卷。

到了晚上我喜欢出去散步、吹吹河风、听听蛙声虫鸣。

而这时的塘河又是
别样的美景。

虽然在夜色下看不见虞山,但偶有轮船驶过激起阵阵涛声,在轮
船点点昏暗的微光照耀下,烟水迷蒙,风光绮丽。

让你感受另一种江枫渔火的
感觉。

在家乡漫步,会感觉到桥越来越少。

因为一些较高陡的桥都被拆除了,改
为平地,一河断为两河。

河流面积在不断缩水,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陆路交
通已经成为主流。

以前是家家门外泊舟航,现在也依然是。

但家门前的船已经
很久没有用了,下雨时也没人打理,几欲沉掉。

以前它可是负担着主要的运输
重任啊,那时河流四通八达,农忙时父母亲载着一船的稻谷回家。

我虽是农村
长大的,农忙时学校也会放忙假。

但由于父母宠爱,很多农活都不会做。


至连插秧都不会,只是当父母收割完稻谷后拾拾稻穗而已。

等到现在想体会生活、做做农务时,家里已经没有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