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海洋无脊椎动物解析

7-海洋无脊椎动物解析


三、栉水母——辐射对称再探
为暖水近岸性海洋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 春夏之间,经常在贝虾类养殖池中大量发生,吞食贝 虾幼苗,为贝虾类养殖业的敌害之一。 特征为:有明确的中胚层;体型为两辐射对称。 多数栉水母无色,多数种类能发光,在夜间显示 浅蓝或浅绿色的光,这是动物所能发出的最鲜艳、最 美丽的光之一。
1、扁形动物(扁形虫) 涡虫背腹扁平,是扁形动物中主要营自由生活的 一类,绝大多数的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多栖息在潮间 带石块下或海藻间,水质清洁的海域,很多种类能忍 耐温度及盐度很大范围的变化。
背平涡虫
2、纽虫
在世界上,大王乌贼长近 17m ;蓝鲸长达 33m ;霞水母 长达36m;但这些动物都算不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动物。 1864 年,一次猛烈的风暴后,在英格兰沿岸,人们采到 一条海洋纽虫,体长竟超过了55m! 纽虫的身体不分节,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纽虫均有一个特别的吻,几乎超过体长的 1/2。捕食时, 吻部可突然伸出,迅速缠住猎获物并将它卷人口中。
二、腔肠动物: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 两层细胞,有简单的器官和组织,有消化腔,细胞 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同时进行,网状神经系统 。 除极少数种类为淡水生活外,绝大多数种均为海洋 生活,大多数在浅海,有些在深海。
水母: 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水母寿命很短, 平均只有数个月的生命。 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两百种的水母,它们分布 于全球各地的海域里。
海:
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 黄色,其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 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 我国资源量较大,为腔肠动物中经济价值最大的种类。
海葵: 是我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绿海葵、 黄海葵等。 一般为单体,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 海葵广布于海洋中,多数栖息在浅海和岩岸的水 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 , 最大栖息深度达 10210m。
第七章 海洋无脊椎动物
一.海绵 二.腔肠动物 三.栉水母动物 四.两侧对称的蠕虫类 五.软体动物 六.节肢动物 七.棘皮动物 八.没有脊柱的脊索动物
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生物的总称。从海上至海底, 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 的原始形式。现存约100余万种,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 数的95%。 主要的门类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纽形动物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 和半索动物等。 其中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 半索动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门类。
用途: 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 认识和采集海绵动物,特别是浴用海绵,网孔细,弹 力强,吸水性好,可以用于洗澡擦身、洗碗等。 科学家还发现海绵体内的毒素可以用来制药,海 绵已经成为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资源。 此外,由于海绵具有降解海水污染物的能力,也 展示了在海洋污染方面的应用价值。
四、两侧对称的蠕虫类
两侧对称。 其体可明显地分为前、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 了保护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 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 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 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 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 陆地上爬行。 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3、线虫 细线型,假体腔,三胚层,筒状神经系统,体表 有发达的角质膜。 完整的消化系统。 多为寄生,对人 畜生有害。 海洋线虫是海洋小型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的类群。分布在从潮间带直到大洋深沟的沉积物中, 或附着在海藻和有机质碎屑的表面。
主要以底栖硅藻和沉积物颗粒表面的细菌、真 菌及其有机碎屑为食。某些肉食性(杂食性)种类捕食 其他小型后生动物包括线虫。 海洋线虫寿命短,高度多样性,且不同种和属 对环境的压力有不同的生态生理反应,因此作为一 种有效的手段来监测污染的生物学效应,日益受到 生态学家和环境生物学家的重视。
珊瑚: 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 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 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生长在温度高于 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 热带地区,水深100-200m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 斜坡和崖面、凹缝中。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用于地质学和油气勘探;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境之一, 为其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种环境。 有些种类刺细胞分泌的毒液对人的危害较大,可 造成严重创伤; 有些钵水母对渔业生产有害。
一、海绵
多孔动物的通称。 辐射对称或不对称,两层细 胞和中胶层构成。营固着生活。
人们通常所用的海绵与海里海绵不可相提并论。也许有人 惊奇地问道:“海里还有海绵吗?”其实,生活在海里的海绵 才是真正的海绵,人造“海绵”只是仿造了海绵的结构而已。 倘若把海绵从水中捞取上来,在海滨挖坑埋藏,待等烂掉 肉质,剩下纤维状交织的骨骼,再经过漂洗,才是我们日常所 见的海绵。 生活在海水中的海绵,多数是灰黄色、褐色或黑色的块状 物。它的体表有许多凸起,凸起的旁边有许多小孔,凸起的顶 端有一个大孔。海水就从小孔流进去,又从大孔流出来,那些 微小的生物随着水流进入海绵体内,成为“自投罗网”的食物 。所以,海绵虽然被称为“海中的花和果实”,看上去似植物 一般,实际上是一种动物。
4、分节的蠕虫(环节动物) 两侧对称,同律分节,三胚层,真体腔,索式 神经。 分3纲,寡毛纲,多毛纲,蛭纲。 多毛纲:多毛纲是环节动物中最多的及比较原 始的一类,有 6000 多种,除极少数为淡水生活外, 其他均为海洋生活。
沙蚕 长2.5-90cm,一般褐色、鲜红或鲜绿色,头部明 显,体节数可超过 200 ,除前 2 节外,各有一对疣足, 用于移动。用鳃呼吸。 沙蚕的成虫和幼虫均为经济鱼类和虾类的饵料。 中国南方沿海以及东南亚一带居民有食沙蚕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