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创新优秀课件

中医护理创新优秀课件


俞穴刺血拔罐临床应用------痤疮
• 常规消毒后进行。 • 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
出2~3mm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2~ 3mm。 • 手法宜轻、浅、快、准。 • 一般出血量5-8毫升/罐为宜。 •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足太阳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 取穴:大椎,膏肓(双侧),肺俞(双侧),心 俞(双侧),脾俞(双侧),曲池(双侧),辩 证加减: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 (双侧),)大肠俞(双侧) • 操作方法: 穴位上快速点刺,每穴一针,速以刺 点穴位为中心拔罐,一般每次留罐10-15分钟。 • 起罐后祛除血迹后常规消毒皮肤
中医护理创新优秀课件
主要内容
• 传统刺血方法 • 现代刺血拔罐方法 • 我科临床应用俞穴刺血拔罐法
• 创新点:1.操作方法的新点 2.理论依据运用新点 3.治疗疾病范围的新点
• 临床疾病疗效成果
传统刺血方法
•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 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
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
临床操作
创新点
操作方法:用一次性无菌12#注射针头快 速点刺腧 穴2-3mm,速以刺点穴位为中心拔罐。
1. 一次性无菌12#注射针头临床取材方便,针直径 大小合适,针长度适宜持握。
2. 循足太阳膀胱经辩证取穴,整体调节人体脏腑阴 阳平衡,而非病变部位的局部治疗,痊愈率96% 以上。复发率20%以下。
穴刺血拔罐临床应用------痤疮
• 应用人次:236例(2014.01.01---2015.04.01) 其中青少年型198例,更年期女性38例。
• 治愈率:青少型98%,更年期型95% 。
• 复发率均低于20%。
疗效标准
痊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明显缩小 或消退,炎症过程消退 显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缩小,炎 症过程消退75%以上。 有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缩小,炎 症过程消退25%—75%。 无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缩小,炎 症过程消退小于25%,或有明显不良反 应
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 疗的目的。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 《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 脉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刺血拔罐方法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新二版)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 P161 示:
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 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或是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 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 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 15min,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2.点刺穴位后,不拔罐不出血,皮肤创面小 ,减轻 患者疼痛,易恢复。治疗3小时后可正常洗澡。
3.拔罐后出血,因点刺腧穴出血,操作简便,见效快, 疗效神奇。
4.出血量适中(3—8ml/罐),治疗1周/次,传统是23日/次,减少医用耗材,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点之应用范围
治疗疾病范围的扩大:临床治疗痛经,色 斑(雀斑,黑斑,黄褐斑,老年斑),湿 疹,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失眠及更年期综合 症,静脉曲张等效果显著。 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 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
我科临床应用俞穴刺血拔罐法
• 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 循经络,找准穴位 • 快速点刺2-3mm,刺入后立即出针 • 速以刺点穴位为中心拔罐,一般每次留罐
10-15分钟。 • 起罐后祛除血迹后常规消毒皮肤 • 刺血拔罐1周/次
理论依据
有机整合运用中医理论指导,通过望、闻、 问、切收集资料,寻行经络走向取穴,, 据症候辩证分型加减腧穴,运用刺血拔罐 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 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 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 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 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