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山概况讲解词

唐山概况讲解词

唐山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依巍巍燕山,南临滔滔渤海,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处于大北京经济圈内,京都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融会。

唐山市现辖六个行政区、六个县(市)和两个国有农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04万,其中市区面积3874平方公里,人口293万。

近年来,唐山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是全国最具活力的18个特大城市之一。

“九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4.3%,2002年全市GDP完成1102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六分之一强,全国百分之一强。

唐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与环京津交汇地带,与首都北京相距150公里,与著名工业城市天津市相距120公里,是联络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

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山是震后崛起的崭新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已发展成市区功能布局合理,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环境清新优美的城市。

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唐山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与北京、天津构成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京都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融汇。

唐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与中国首都北京相距150公里,与著名工业城市天津市相距120公里,是连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将整个城市夷为废墟。

唐山人民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历经十年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建成了一座功能分布合理、市政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环境清新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唐山人民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富于创造精神。

唐山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铸就的开滦矿工“特别能战斗”精神,西铺“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凝成的抗震精神,已成为唐山的城市之魂。

唐山以其精神的富有和广博,铺展开一座城市雄健高远的魂魄。

唐山,因市区中部高耸的大城山古名“唐山”而得名。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中国的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成功的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件卫生陶瓷都在这里诞生。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唐山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为主的支柱产业。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革命步伐的加快,高新技术又为传统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钢铁、建材、能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优势产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初步形成。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陡河发电厂、大唐国际唐山热电有限公司、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山农业自然资源丰富。

北部山区盛产核桃、苹果、梨、桃、红果等干鲜果品,“京东板栗”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中部平原盛产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南部沿海既是渤海湾的重要渔场,又是著名的长芦盐的重要产区。

唐山陆域海岸线长达196.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广阔,适宜发展海水养殖,唐山水产品产量居河北省第一,“东方对虾”享誉中外。

占山海之利,唐山,在大规模开发中正在向着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迈进。

为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唐山把发展乳业、瘦肉型猪、果菜、板栗、花生、水产品六大龙型经济作为区域特色经济,成为京津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副食品基地。

唐山拥有四个开发区、一个管理区和一个工业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唐山市郊,是开放型科技经济区,以服务周到、宽松优惠的投资环境,成为外商的投资热点。

南堡经济开发区正在向现代化的滨海化工城迈进,精细化工园区和加工园区以完备的设施和热情的服务吸引着客商到此投资兴业。

海港经济开发区构筑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拥有国家认定的保税仓库,形成了前景广阔的海滨城市雏形。

芦台经济开发区占平原之秀美,得交通之便利,努力营造新的发展格局,潜力巨大。

汉沽管理区位于京津唐经济区腹地,优势明显,地位重要。

曹妃甸工业区处于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是河北省的“一号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

曹妃甸面向大海有深糟,背靠陆地有浅滩,地理位置优越,建港优势突出,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被誉为“国宝之地”;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便利发达;与韩国、日本以及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南非、印度等国的海运航线十分顺畅;腹地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物产丰富;母城唐山工业历史悠久;京津的巨大人才储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曹妃甸的开发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

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已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吹沙造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需求,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2005年12月,两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通航,打开了唐山通往世界的又一条黄金水道。

曹妃甸工业区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将以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和大电能为核心,立足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逐步建成国际性铁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等集疏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唐山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已成为投资热点地区。

日本三井物产、松下、丰田、NGK、伊藤忠,美国联合能源,英国BOC,德国西门子,法国达能,香港华润,台湾晔联和庄头北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都已在这里落户。

近年来,唐山加快了农业对外开发开放的步伐。

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唐山立足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加大了开发开放和引进外资的力度。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唐山对外交往也日益密切。

先后与瑞典的马尔默市、日本的酒田市、英国的林肯市、美国的锡达拉皮兹市结成友好城市。

1998年以来,连年成功举办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为唐山的对外开放搭建了新的平台,使唐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开放的唐山用优良的人文环境、稳定的法制环境和高效的服务环境,敞开大门,敞开胸怀,迎接全世界的来客。

唐山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

“不食周粟”、“老马识途”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

作为燕赵文化分支的滦河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唐山人民求生存、求变革、求发展刚健自强的精神气概。

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滦河文化的支脉——以开滦煤矿为代表的唐山近代工业文化,造就了唐山这座城市独特的开放与文明,大工业企业严格的管理体系,养成了人们组织严密、行动一致、沉着稳健的品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为唐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唐山科教、文化事业兴旺发达。

河北理工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等高等学府源源不断地为唐山发展输送人才。

为了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唐山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引进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相继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

连年举办的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弘扬了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

中国评剧艺术节和皮影艺术展演叫响全国。

具有冀东特色的皮影舞蹈《俏夕阳》荣获“我最喜爱的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歌舞类节目一等奖,唐剧《人影》也获国家级大奖。

唐山多次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印证了唐山市良好的文化品位。

唐山旅游景观独特。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部山区蜿蜒起伏的长城长达200多公里,囊括了整个明代长城的精华;景忠山的佛教古寺,庙宇宏伟壮观,风景秀丽,在京东久负盛名;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气势不凡,水下长城堪称一绝;南部沿海的菩提岛、月坨岛和金沙岛成鼎足之势,是天然的海中植物园;记录地震历史的抗震纪念碑、抗震纪念馆和经国务院批准重点保护的7处地震遗址,成为市中心区的独特景观;李大钊纪念馆及其故居,记录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光辉一生,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此外,现代化农业和别具一格的农村风情也成为观光旅游的热点。

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是唐山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唐山人正在“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依海强市、以港兴市,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再造一个海上新唐山。

唐山市地处我国冀东平原,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京津毗邻,东与秦皇岛接壤,辖20个县(市)区(2个县级市、6县、6区、4个开发区和1个工业区、1个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14.5万人。

其中,市区面积3874平方公里,人口299万。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曾诞生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和第一件卫生瓷,素有“北方煤都”和“北方瓷都”之称。

1976年大地震将这座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夷为一片废墟。

震后的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唐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程中,把自然、人文、历史、现代的地域文化融入城市环境建设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为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强力推进以创“五城”(全国文明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为载体的环境建设,使全市人居、生态、市容、交通、设施、城乡、人文、社会等八大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走出一条以环境建设促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环境改善的成功之路,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去年被国家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绝大多数指标已经达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步走”工作目标,正在向确保今年通过国家卫生城验收,2005年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2007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目标迈进。

一、人居环境唐山是个震后崛起新型城市,市区共分六个区:路南、路北、开平、古冶、丰南、丰润。

2005年城市化率达到45%,城域居民现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6.82平方米。

1990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荣誉奖”,成为中国首座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唐山着力改善软硬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打造最适合居住和创业的城市。

通过实施康居工程,一大批高标准新小区和市内村庄平改楼小区拔地而起,新颖别致,风格各异,提升了城市景观;大部分老小区实施绿、美、亮、净、硬的综合改造,得到进档升级,旧貌变新颜;广泛开展标准化示范小区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社区、平安小区、绿色环保小区、文体示范小区、园林式小区、花园式小区,全市生活小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各项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