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2年淮安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时,物体是静止的.分析游客相当于船舱、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是否变化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对于船舱位置不变,所以说游客相当于船舱是静止的.(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当于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它们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是一道基础题.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参照物的选择方法解题.2.下列工具(或设备)与电磁波应用无关的是()A.验钞机B.军用雷达C.医用B超D.电视遥控器考点: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知道:了解电磁波各波段的应用及声波的应用.解答:解:A、验钞机运用了紫外线的萤光作用,紫外线属于电磁波,故验钞机与电磁波应用有关;B、军用雷达利用了微波,微波属于电磁波,故军用雷达与电磁波应用有关;C、医用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故医用B超与电磁波应用无关;D、电视遥控器利用了红外线,红外线属于电磁波,故电视遥控器与电磁波应用有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运用,了解题中各工具(或设备)的原理及电磁波各波段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上紧发条的玩具车在水平桌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动能B.电能C.重力势能D.弹性势能考点:能量转化的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弹性势能大小跟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解答:解:(1)上紧发条的玩具车,此时的弹性形变最大,弹性势能最大,车开始跑动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2)玩具车从静止到跑动,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选D.点评:(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4.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为2s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 D.苏科版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考点: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题。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不合题意.B、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为1s.不合题意.C、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两,即50g左右.不合题意.D、苏科版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各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5.下列实例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A.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C.司机开车时应系安全带D.赛车在转弯对应减速慢行考点:惯性;惯性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生活中即要学会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又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解答:解:A、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是由于人具有惯性而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故A错误;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利用运动员的惯性提高跳远成绩;故B正确;C、司机开车时应系安全带,是防止司机由于具有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C错误;D、赛车在转弯对应减速慢行,是防止赛车的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错误;故选B.点评: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由于物体惯性的存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哪些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惯性要加以利用.6.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板 E B.绕ON前后转动板 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实验题。

分析: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解答:解: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C.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7.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C.大于12cm,小于24cm D.大于24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不成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知道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解答:解:据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可知,故利用该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必须处于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即12cm以外,此时的像应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此时所成像的胶卷必须在6cm和12cm之间.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该原理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处于镜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是解决该题的关键.8.下列情景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B.电视天线与电线接触C.绝缘皮破损D.电线上晾衣服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应用题。

分析: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用其带“病”工作,应予以更换.解答:解:A、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电视天线与电线接触,容易发生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绝缘皮破损后,会使导线外露,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在电线上晾湿衣服,电线上的绝缘层有可能破损,从而使人体和带电体接触,就会造成触电事故,十分危险.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常识,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为防止因电带来的伤害,不能违反.9.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有关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以及灯泡亮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灯泡变暗B.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变大,灯泡变亮C.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变小,灯泡变暗D.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教都变大,灯泡变亮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动态预测题;图析法。

分析:(1)分析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2)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3)根据U=IR判断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根据公式P=I2R判断灯泡功率如何变化,从而判断灯泡亮度如何变化.解答:解(1)由电路图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2)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R变大,电源电压U不变,电路电流I=变小,则电流表示数变小;(3)电路电流I变小,灯泡电阻R L不变,由U=IR L可知,灯泡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功率P=I2R L变小,灯泡变暗;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灵活应用欧姆定律及功率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A.F、p不变,f变大B.F、f不变,p变大C.F变小,p、f变大D.F、f不变,p变小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判断此过程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p=,且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f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关键是会分析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1.太阳能是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多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1)能源分类:像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等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一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给它里面的水等物质加热,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利用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三是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解答:解:(1)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的能源;(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3)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从太阳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答案为:可再生;化学;热传递.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太阳能利用的了解,学好知识,积极开发新能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出力!12.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排斥.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