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确立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课堂的走向,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深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石精神。

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
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

“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

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如何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如何排竖式等问题进行自学例题。

小数除法的关键是把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但不能影响计算结果。

书中介绍了两种方法。

其一,是通过单位换算,使除数变成整数,但是,计算后需再次换算单位;其二,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成整数,同时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学生都会单位换算,也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因此,自学时能理解。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
流与尝试。

经过尝试练习,学生会感觉到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后者更有利。

通过自学,学生经历了算法的学习过程,及算法的优化,使其通过自学来获取到要学习的知识。

三、巧设“陷阱”,促进自主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取发展。

”反思是对所提出的结论进一步锻炼和升华,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这样会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克服呢?巧设“陷阱”是防止这种偏差出现的好方法,因为成功经验常常容易淡漠,而失败的教训却往往使人终身难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些学生不能彻底改正、往往一错再错,此时不如改变方法,精心设计“陷阱”既按学生错误思维把他们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改错为正,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的确不失为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1)2.2+7.8×1.25;(2)2.5×0.9÷2.5×0.9这样类似的计算题中,许多学生往往会违背运算顺序,而根据数的某些表面特征会这样计算:(1)2.2+7.8×1.25 = 10×1.25 = 12.5;(2)2.5×0.9÷2.5×0.9 = 1÷1 = 1,所以教师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有意安排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尝试、比较、反思,加深错误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

四、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
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

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习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