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满分作文-节日类(学生用)WORD版

中考满分作文-节日类(学生用)WORD版

中考作文节日类:元宵节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春节、有元宵节、有清明节、有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元宵节了。

元宵节那天晚上,出远门的村里人都回来了。

我们一家人也匆匆忙忙地赶回老家。

太阳快落山了,人们吃完元宵,都聚居到祖庙前。

我们到祖庙时,祖庙已是人山人海,锣鼓掀天,非常热闹。

庙里灯火辉煌,香气缭绕,人们摆上最丰盛的食物,用猪头、鸡、鸭、五香卷、米糕……来敬拜祖先,祈祷一年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庙外左边搭起戏台唱起高甲戏,老人们搬来长条椅,看得入神。

右边正在上演木偶戏,一群小孩看得津津有味。

旁边搭起高高的炮塔,大哥哥们正在玩刺激的“攻炮城”。

鞭炮声、唱戏声、锣鼓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小山村沸腾了。

八点左右,祖庙前鞭炮大放,人们在那里跳火堆,要开始游灯了。

大家有的抬清水祖师,有的举彩旗,还有的抬着纸糊的油灯笼。

长长的游灯队伍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在蜿蜒的山路上游动。

游灯队伍都得经过村里每一户人家。

家家户户都得挂红灯笼,放鞭炮,烧火堆,迎接游灯队伍。

游灯队伍一到烟花绽放,鞭炮大放,火堆烧得旺旺的,照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

村子里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喜欢元宵节,喜欢热闹、红火的元宵节,盼望元宵节快点到来!欢天喜地过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

春节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市场去。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去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

每个人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鸡、鹅、鱼、肉等菜,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

虽然篮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却乐得合不拢嘴。

在家里,我们七手八脚地忙个不停。

爸爸手拿扫把,脚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上上下下扫得干干净净。

妈妈把抹布打湿,使劲擦着窗户。

窗户像明亮的大镜子。

我忙着贴春联。

红红的纸上写着“合家欢乐”、“财源滚滚”等金光闪闪的大字。

有的家门口还挂着大大的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面前。

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叔叔拿起一杯酒,说:“让我们为明年的日子更红火而干杯!”“好好……”饭桌上飘荡着一阵阵笑声。

团圆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

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风趣的相声,优美的歌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

最快乐的要算孩子们了!孩子对着引火线一点,“砰,”“小子弹”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开了,有的像小鸟飞向天空……就这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啊,多么喜气的春节!快乐的春节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孩子,马上就是正月初一过春节了,我们得好好的准备准备,你和我一起去商场办年货吧!。

”“呀,终于要过年啰!”我兴奋得跳起来,我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它是一年中最热闹、喜气的时候。

我和妈妈走进商场,看见商场里人山人海,个个笑容满面。

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我和妈妈买了瓜子、花生等各种食品,鸡鸭鱼肉等各种菜和名烟名酒等。

一回到家,妈妈忙着打扫蜘蛛网。

爸爸抹灰尘、扫地。

哥哥拿来一张红纸,剪成长方形,然后用毛笔在纸上写字,一幅吉祥、喜气的对联写好了,我忙把它贴在门联上。

姐姐在门外挂起了迎新的大红灯笼。

晚上,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准备团年饭。

一阵香味就从厨房里传过来,使我口水直流。

奶奶看出了我馋嘴的模样,说:“开始吃饭!”我迫不及待地坐下,夹了一个鸡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佳肴,谈论着一年的收获,举杯说着祝福的话,其乐融融。

吃完饭后,我们一起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优美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只听“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又来了,我们欢呼着。

只听“噼呖啪啦”的声音,我打开门一看,原来他们在放花炮,我拖着爸爸的手,说:“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对我说。

我连忙到家里也拿了几根花炮,走出家门。

开始放花炮了,我拿着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机一点,只听“呯”的一声,“噼呖叭啦”五颜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花伞。

有的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还有的……它们颜色也不一样呢!有红色、有紫色、有黄色、还有……把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对爷爷说:“祝您长命百岁,寿比南山。

”爷爷乐得白胡子一颤一颤的,连忙递给我一个大红包。

春节有丰盛的晚餐、精彩的联欢晚会。

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我进入了梦乡,盼望着下一个春节的来临。

春节的街头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

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

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

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

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

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

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

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

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

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

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

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

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

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

“哎哟!可真够挤的。

”我嘀咕了一句。

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

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

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

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

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

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

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

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

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

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

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在每年的家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人们无论在那个地方,都会回来跟家人团聚。

那一天晚上月亮特别大,特别圆,也特别亮。

中秋节晚上,大家在一起吃月饼,吃完后走出门外赏月,这时,如果你拿望远镜去望月亮,你会发现月亮里似乎有一棵桂树,有一个人在拼命地砍树,可就是砍不断。

传说,那是犯了错误的吴刚被王母娘娘惩罚,让他把广寒宫里的神桂树砍倒,才可以回于宫继续做神。

可这查神桂树无论都砍不倒,吴刚也就回不了天宫,享不了福了。

这个传说有趣吧!正像苏轼所说那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我的家乡长安镇,人们过中秋节时,除了吃月饼赏月外,还举办烧烤呢!今年,我们学校还举行了猜灯谜、送灯笼的活动。

大人吃水果、吃花生、聊天、唱卡拉OK,笑声不断;而我们小孩呢,则举着灯笼,在操场上闲逛,比一比谁的灯笼大,谁的灯笼亮,操场上顿时像有无数个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似的,真好玩!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了解到我国人民非常重视亲情,他们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每逢过年过节,不管多忙,他们都会回来和亲人团聚。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

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

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

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

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清明又至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

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

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