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doc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doc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烟台职业学院2013年7月目录一、专业信息 (1)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1)三、毕业条件 (2)四、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 (2)五、典型工作任务 (3)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3)七、课程描述 (6)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10)九、考核评价 (10)十、教学条件保障 (11)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信息1.专业代码:5804202.学历层次及学制:专科三年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高职毕业生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基本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康;(2)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要求(1)职业能力A.职业核心能力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②具备专业必须的机械、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③具备正确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

B.职业岗位能力①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②掌握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知识与技能;③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方法能力①制定工作计划能力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③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④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

(3)社会能力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②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③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毕业条件1.毕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国家德育的培养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体育达到大学生合格标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38学分,其中人文素质课程43学分,专业技能课程77学分,专业拓展课程18学分。

2.计算机、外语、普通话、职业资格证书具体要求:(1)高职高专英语能力考试证书——山东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二级证书(2)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山东省大学生非计算机专业水平二级证书(3)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4)汽车修理工三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四、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五、典型工作任务1. 汽车发动机、底盘构造的认识与检修;2. 汽车电控系统的检修;3.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4. 纯电动以及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的检修;5.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检修;6. 新能源汽车故障故障诊断与综合检测;7. 汽车日常维护与保养;8.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七、课程描述(一)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维护、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1.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课程代码学时4 学分4 第三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概况;②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③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④掌握典型车系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原理与维修。

(2)学习内容:①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②丰田车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维修;③本田思域(CIVIC)轿车混合动力原理与维修;④别克君越轿车混合动力原理与维修;⑤大众汽车LPG混合动力原理与维修。

考核方式:过程考评+期末考评2.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学时6 学分6 第二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掌握电工、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理论②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③掌握高压电的安全用电常识④掌握高压电池、电机的正确使用方法(2)学习内容:①常用电工、电力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②与汽车技术有关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低压电器与控制电路等电工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本知识;③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和测试方法;④高压电的安全使用;⑤新能源汽车常用电力电子控制电路;考核方式:过程考评+期末考评3. 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维护课程代码 ****学时4 学分4 第三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掌握有关动力电池的概念;②掌握动力电池的不同类型及发展趋势;③掌握动力电池的管理和维护技术。

(2)学习内容:①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简述;②动力蓄电池及储能装置;③燃料电池;④动力电池的管理与维护。

考核方式:过程考评+期末考评4.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器课程代码 ****学时6 学分6 第四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掌握各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基本原理;②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在驱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③掌握驱动电机控制技术;④掌握驱动电机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

(2)学习内容:①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②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控制原理;③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考核方式:过程考评+期末考评5. 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代码 ****学时10 学分6 第五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掌握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现象及诊断排除的方法;②新能源汽车部件及系统的检测方法;③掌握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学习内容:①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基础知识;②新能源汽车诊断仪器与常用设备的使用;③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与排除;④新能源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与排除;⑤新能源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考核方式:过程考评+期末考评(二)实践课程包括职场教育、单周实训。

1.职场教育课程代码 ****学时100 学分2 第三学期开设主要内容:专业与职业入门教育、职业导训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育活动以及创业培训。

实践地点:合作企业考核方式:考查2.综合实训(1)****实训学时** 学分** 第*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②③……(2)学习内容:①②③……考核方式:(1)钳工基本功实训 26学时 2学分第二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会使用各种钳工工具和设备;②能进行简单零件的修复和钳加工。

(2)学习内容:①工件锉削②工件锯割③工件钻孔④工件攻丝⑤工件研磨考核方式:过程考评+实训结束操作考评(2)焊工基本功实训 26学时 2学分第三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会使用焊工工具和焊接设备;②能进行简单工件气割与焊接。

(2)学习内容:①电弧焊;②气割。

考核方式:过程考评+实训结束操作考评(3)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 54学时 4个学分第四学期开设主要内容:(1)学习目标:①会使用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各种工量具、仪器和设备;②能熟知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③会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的操作工艺和方法。

(2)学习内容:①汽车维护与保养工量具、仪器和设备的使用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工艺流程③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的操作工艺考核方式:过程考评+实训结束操作考评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九、考核评价课程成绩考核是重点考核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目标的状况和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

强化实际操作和学习过程考核。

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行业或企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专业课程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应知和应会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每学期不少于3次):平日表现占10%,素质考评占10%;实操考评占30%。

期末考试占50%(采取闭卷考试模式和应会操作考评模式)。

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等采取过程考评(任务考评)的考核评价方式。

专业课程考评实施措施及考评标准十、教学条件保障1、师资条件2、教学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油发动机电控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电控实训室、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实训室、电器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实训室等组成,具体如下表所示。

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校外实践基地是课外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平台,其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我专业自2013年以来先后与太古车行、东联汽修、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大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济南公交公司、烟台公交公司、中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上海安吉通汇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

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既熟悉了每个岗位的职业技能,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3)机制与制度保障为了圆满完成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各项教学任务,培养出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规范教学过程,我专业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与制度保障体系。

把课程作为核心,根据理实一体课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推进机制与制度建设,在教学运行与质量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学期、课程考核、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主要的机制与制度见下表所示:烟台职业学院2013年7月26日资料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