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 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认真阅读 实验内容,并回答问题: 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什么方法? 2、整个丰富度的调查过程分哪些步骤完成? 3、如何采集土壤小动物? 4、诱虫器诱捕小动物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特性? 5、丰富度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分别在 什么情况下适用?
(2)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在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
液为食。棉蚜和棉花的关系: 寄生 。 (3)农田里的农作物和杂草。农作物和杂草的关系: 竞争 。
(4)虱子有善于勾住毛发的足,常分布于人的体表以毛发、皮屑为
食。虱子和人的关系: 寄生 。
(5)“螟蛉有子,蜾蠃(luo)负之”出自《诗经》,意思是:螟 蛉是一种绿色虫子,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
思考: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空间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能容纳更多的生物,提高了群落利
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2、水平结构
(1)水平结构的特点:镶嵌分布 (2)形成原因: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苔原
常绿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生物物种的数目 愈多,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四种,思考:
1、说出下列例子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蝉和黄雀的关系: 捕食 。
里,然后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螟蛉和蜾
蠃的关系: 捕食 。
(6)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的特殊植物,真菌吸收水和无 机盐供给藻类,藻类则以光合作用的产物供给真菌。真菌和藻类的
关系: 互利共生 。
2、你还能各举一例吗?你如何区分这些种间关系,说出理由。
七绝燕千鸟 燕千小鸟长嘴巴,凶鳄口中找肉渣。 体小嘴长生巧妙,只为朋友理脏牙。
下面同展一示时了间在内池聚塘集水在面一、定水区中域、中水各底种生生活物的多种种群生的物集,合观,
叫察做池群塘中落有。哪些生物?
想一想:研究该池塘群落,要研究哪些问题?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P71)






1、④⑤研究的方向相同吗? 2、你知道什么是演替吗?说说你的理解 。 3、你能举出两个反差比较大的群落的例子吗,并从物种组成上说 出二者的差别。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4、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如何表示呢?
种间关系资料分析 资料1
思考:
1、单独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如何变化? 均能正常生长 2、放在一起培养,开始两个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两个种群数量均增长
最后为什么只剩下双小核草履虫?
双小核草履虫在争夺食物上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诱虫器
3、“这两个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原于两种草履虫争夺食物资源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为一方占优势,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生物B



生物A
时间
资料2:
1、从图中1905-1935年猞猁和兔子种群的数量的波 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2、如果猞猁被大量猎杀,则群落内的雪兔和草的数量 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雪兔会先增加后减少,草会先减少后增加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草 雪兔
猞猁 猞猁不仅制约雪兔数量,还使整 个食物链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物 数
生物A
量பைடு நூலகம்
生物B
时间
常表现为:
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
体表寄生; 例如:虱子、跳蚤; 体内寄生: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
常表现为: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者有利.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生物A
物 数
生物B

时间
常表现为:
互惠互利,分开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