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1)释放后,小滑块的加速度 al 和薄平板的加速度 a2; (2)从释放到小滑块滑离薄平板经历的时间 t。
【答案】(1) 4m/s2 ,1m/s2 ;(2) t 1s
【解析】
【详解】
(1)设释放后,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对滑块 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370 f1 ma1
其中 FN1 mg cos 370 , f1 1FN1
(1)小环的质量 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 a. 【答案】(1)m=1kg,(2)a=30°. 【解析】 【详解】
由图得:0-2s 内环的加速度 a= v =0.5m/s2 t
前 2s,环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1 mg sin ma 2s 后物体做匀速运动,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2 mg sin
=4m/s2
解得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t= =1s
(2)由静止到动摩擦因素发生变化的位移:x1= a1t2=2m
动摩擦因数变化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2=
=5m/s2
由 vB2-v2=2a2(L-x1) 解得滑雪者到达 B 处时的速度:vB=16m/s (3)设滑雪者速度由 vB=16m/s 减速到 v1=4m/s 期间运动的位移为 x3,则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x3=96m
速度由 v1=4m/s 减速到零期间运动的位移为 x4,则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x4=3.2m
所以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x=x3+x4=96+ 3.2=99.2m
5.近年来,随着 AI 的迅猛发展,自动分拣装置在快递业也得到广泛的普及.如图为某自动 分拣传送装置的简化示意图,水平传送带右端与水平面相切,以 v0=2m/s 的恒定速率顺时 针运行,传送带的长度为 L=7.6m.机械手将质量为 1kg 的包裹 A 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经过 4s 包裹 A 离开传送带,与意外落在传送带右端质量为 3kg 的包裹 B 发生正碰,碰后包裹 B 在水平面上滑行 0.32m 后静止在分拣通道口,随即被机械手分拣.已知包裹 A、B 与水平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1,取 g=10m/s2.求:
1 2
a2t22

解得: t2 1s ,
到达 A 端的速度 vA v a2t2 6m / s
动能
EkA
1 2
mvA2
900J
【点睛】
传送带问题中,需要注意的是传送带的速度与物体受到之间的关系,当二者速度相等时,
即保持相对静止 .属于中档题目.
4.滑雪者为什么能在软绵绵的雪地中高速奔驰呢?其原因是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 满空气.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 “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 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 4 m/s 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 μ1=0.25 变为 μ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为 θ=37°的坡顶 A 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 B(B 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 雪地,最后停在 C 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为 l=26 m,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解得 xA′=0.08m
xA′=<0.32m 包裹 A 静止时与分拣通道口的距离为 0.24m,不会到达分拣通道口.
6.质量 m=2kg 的物块自斜面底端 A 以初速度 v0=16m/s 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向上滑行,经 时间 t=2s 速度减为零.已知斜面的倾角 θ=37°,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sin37°=0.6, cos37°=0.8.试求: (1)物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2)物块滑动过程摩擦力大小; (3)物块下滑所用时间.
【答案】(1)8m/s2;(2)4N;(3) s 【解析】 【详解】
(1)上滑时,加速度大小 (2)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3)位移 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解得 = s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 a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恒力 F 作用下加速度与斜面倾角 的关系。已知木板 OA 可绕轴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板足够长,板面摩擦可忽略不计。某 次实验中,质量 m=0.1kg 的物块在平行于板面向上、F=0.6N 的恒力作用下,得到加速度 a 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如图 b 所示,已知图中 a0 为图线与纵轴交点,θ1 为图线与横轴交 点。(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
由动能定理可知-μ1mAgxA=0- 1 mAvA2 2
解得 xA=0.016m<L,包裹 A 在传送带上会再次向右运动.
设包裹 A 再次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为 vA′
μ1mAgxA= 1 mAvA′2 2
解得:vA′ =0.4m/s
设包裹 A 再次离开传送带后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xA
-μ2mAgxA′=0- 1 mAvA2 2
(1)包裹 A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两包裹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包裹 A 是否会到达分拣通道口. 【答案】(1)μ1=0.5(2)△E=0.96J (3)包裹 A 不会到达分拣通道口 【解析】
【详解】
(1)假设包裹
A
经过
t1
时间速度达到
v0,由运动学知识有
v0 2
t1
v(0 t
t1)
解得: a1 g sin 370 1g cos 370 4m / s2
对薄平板 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370 f1 f2 Ma2
其中 FN 2 mg cos 370 Mg cos 370 , f2 2FN 2
解得: a2 1m/s2
a1 a2 ,假设成立,即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1)P 刚放上 B 点时,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mgsin F ma ; FN mgcos F FN 其加速度为: a1 gsin gcos 10m / s2
(2)解法一:P 达到与传送带有相同速度的位移 s v2 0.8m 2a1
以后物资 P 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求:
1 物资 P 从 B 端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 物资 P 到达 A 端时的动能. 【答案】 1 物资 P 从 B 端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是10m / s2.2 物资 P 到达 A 端时的动能
是 900J. 【解析】 【分析】 (1)选取物体 P 为研究的对象,对 P 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三定 律即可求出加速度; (2)物体 p 从 B 到 A 的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用动能定律求得物资 P 到达 A 端时的动能,也可以使用运动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求动能. 【详解】
(1)a0 多大?倾角 θ1 多大? (2)当倾角 θ 为 30°时,物块在力 F 作用下由 O 点从静止开始运动,2s 后撤去,求物块沿 斜面运动的最大距离? 【答案】(1)6m/s2, 37°;(2)2.4m。 【解析】 【详解】 (1)由图象可知,θ=0°,木板水平放置,此时物块的加速度为 a0 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F=ma0 解得 a0=6m/s2 由图象可知木板倾角为 θ1 时,物块的加速度 a=0 即:F=mgsinθ1 解得 θ1=37° (2)当木板倾角为 θ=30o 时,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θ=ma1 解得 a1=1m/s2 设木块 2s 末速度为 v1,由 v1=a1t 得 v1=2m/s
由图读出 F1=5.5N,F2=5N 联立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m=1kg,sinα=0.5,即 α=30°
3.地震发生后,需要向灾区运送大量救灾物资,在物资转运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如图所示的
传送带 .已知某传送带与水平面成 37 角,皮带的 AB 部分长 L 5.8m,皮带以恒定的 速率 v 4m / s 按图示方向传送,若在 B 端无初速度地放置一个质量 m 50kg 的救灾物资 P( 可视为质点 ) ,P 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5( 取 g 10m / s2 , sin37 0.6) ,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 B 处的速度;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答案】1s
99.2m
【解析】
【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动摩擦因数恒变化前后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知识可求解速度、 位移和时间. 【详解】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雪者在斜坡的加速度:a1=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θ = 37°的足够长斜面上放置一质量 M = 2kg 、长度 L = 1.5m 的极薄 平板 AB ,在薄平板的上端 A 处放一质量 m=1kg 的小滑块(视为质点),将小滑块和薄平板同 时无初速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薄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0.25、薄平板与斜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 μ2=0.5,sin37°=0.6,cos37°=0.8,取 g=10m/s2。求:
2s 内物块位移 s1= 1 a1t2=2m 2
撤去 F 后,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 a2 ,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ma2 a2=gsin30°=5m/s2
撤去 F 后,物块继续向上运动的位移为 s2
v12 2a2
0.4m
则物块沿斜面运动的最大距离 s=s1+s2=2.4m
【详解】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 30 m/s2 10m/s2 ; m3
(2)物体运动 3s 时速度的大小为 : v at 103m/s 30m/s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