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C.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库仑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 N获得反冲核 O,发现了中子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向下,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波尔利用氢原子能级量子化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从而创建了量子力学3.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小球在距离车底面高20m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平抛,落在以7.5m/s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kg,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时速度是25m/s,g取10m/s2,则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A. 5 m/sB. 4 m/sC. 8.5 m/sD. 9.5 m/s4.原子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我国在综合利用原子能方面进展较快,目前我国核电站已建成9座、正在建设的3座、即将开建的有4座.届时将较好地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对有关原子核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C.X 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辐射出来的D.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内核力与库仑力差不多大5. 如图所示,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

由图可知 ( )xt0 t 1 t 2 ab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在t 2时刻,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同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大6.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经过b 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A. ()m n Smn - B. ()22mn m n S m n ++ C. ()()22m n S m n mn ++ D. ()22m n S mn +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现有大量处于n =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由n =3跃迁到n =2能级时,其核外电子的动能将减小B.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C. 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0.2 evD. 氢原子由n =3跃迁到n =1产生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8. 如图所示,光滑圆形管道固定在竖直面内,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A 球从管道最高处由静止开始沿管道下滑,与静止于管道最低处的B 球相碰,碰后A 、B 球均能刚好到达与管道圆心O等高处,关于两小球质量比值A B m m 的说法正确的是()A. 21A B m m =+B. 21A B m m =-C. 1A B m m =D. 2A Bm m = 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楔形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斜面光滑且足够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以初速度0v 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 ,距地面高度为h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0mv M m v =+B. ()0cos mv M m v θ=+C. ()201sin 2mgh m v θ=D. 22011)22mgh M m v mv ++=( 10.我国首次使用核电池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并用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上,核电池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94239Pu ,静止的94239Pu 衰变为铀核92235U 和α粒子,并放出频率为v 的γ光子,已知94239Pu 、92235U 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Pu 、m U 、m 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4239Pu 的衰变方程为239235494922Pu U He γ→++B. 此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m=m Pu ﹣m U ﹣m αC. 释放出的γ光子的能量为(m Pu ﹣m U ﹣m α)c 2D. 反应后92235U 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94239Pu 的结合能大11.把皮球从地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经过一段时间后皮球又落回抛出点,上升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记为A 点。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设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则( )A. 皮球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下方B. 皮球上升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冲量C. 皮球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空气阻力的冲量大小相等D. 皮球上升过程中的克服重力做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12.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成障碍物会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减小从而带来行车安全隐患。

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如图所示,图线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象(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B. 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C. 在t =5 s 时发生追尾事故D. 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m ,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5m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证明了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C.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D.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E.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随着温度升高一定增大B. 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C. 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的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 大雾天气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相对湿度较大E. 一定质量的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是增大的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5.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

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

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

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实验过程中,白纸可以移动,复写纸不能移动B.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C.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D.斜槽轨道必须光滑②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

A.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B.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C.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D.B点离地面的高度h2③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各小球的落地点如上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轨道末端必须水平B.实验中必须测量两个小球的直径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m1+m2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m1+m2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

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

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

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

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6.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光电门A固定在木板上靠近物块处,光电门B的位置可移动,利用一根压缩的短弹簧来弹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其示数如图(b )所示,d=_________cm ;(2)两个光电门同时连接计时器,让滑块从O 位置弹开并沿木板向右滑动,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从光电门A 运动至B 所用的时间t ,再用米尺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s .则s t 表示滑块在A 至B 段的_______的大小;(3)保持光电门A 的位置不动,逐步改变光电门B 的位置,每次都使滑块从O 位置弹开,用计时器记录每次相应的t 值,并用米尺测量A 、B 之间相应的距离s .每次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误差(填“偶然”或“系统”);(4)若用s t t 图象处理数据,所得图象如图(c )所示,该图线在s t轴上的截距表示滑块经过_____速度的大小;用作图法算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2/m s .(保留2位有效数字)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17. (本小题共10分)如图所示的A 、B 两个物体,距地面高度为45m ,A 物体因在运动过程中阻力不计,其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10m/s 2,B 物体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其加速度大小为9m/s 2,方向为竖直向下,与高度相比A 、B 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求:(1)若A 、B 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求当物体A 落地时物体B 离地距离;(2)若要使两物体同时落地,在B 物体由静止释放后,则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将A 物体由静止释放;(3)若将B 物体移到距地面高度36m 的正下方C 点,则同时由静止释放A 、B 两物体,A 物体能否在B 落地前追上B ,若能,计算其追上的位置距地面的距离,若不能,则在A 释放时至少给A 物体多大的竖直向下初速度,才能追上B 物体?18. (本小题共12分)某工地某一传输工件的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情形,AB 为一段14圆弧的曲线轨道,BC 为一段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两段轨道均光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