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

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

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
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
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

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

在伤
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
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

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

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

7.端提、捺正前臂骨折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要矫正背、掌侧方移位,可用端提手法。

操作时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近侧骨折端,向上端提。

内、外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使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