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 页恒定电流 五一、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1、实验目的:(1)知道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原理;(2)会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所需器材;(3)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并把改装后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
2、实验原理:一个电流表有二个重要参量,即I g 和R g ,其额定电压为U g =I g R g ,由于I g 很小(几百微安~几十毫安),U g 通常为几百欧姆,故U g 比较小.为测量较大的电压值,可在电流表上串联一个大阻值的电阻R ,把R 作为电流表内阻的一部分,这样的电流表就可分担较大的电压,改装后作为电压表使用.如图1所示. 3、实验器材电流表(表头)、电位器(4.7k Ω)、变阻器(0~50Ω)、电阻箱(0~9999.99Ω)、电源、开关(两个)、标准电压表(量程与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相同)及导线若干. 4、实验步骤(1)测量电流表的内电阻R g先按如图2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S 2,接通S l ,把电位器R 由最大阻值逐渐向阻值变小进行调节,使电流表的指针达到满偏为止,这时电位器R 的阻值不得再调整,接通S 2,调整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恰好偏转到满偏的一半,读出电阻箱R ′的阻值,就是电流表的内电阻R g 。
(2)将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①改装量程为2V 的电压表,按公式R x =gI U-R g ,计算分压电阻R x 的值. ②按图4把电流表和电阻箱串联起来,选用电阻箱的阻值等于分压电阻R x 的值. ③改装后的电压表表盘的刻度值,按公式U =mI I ·U m 来计算.其中U m 是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3)改装后的电压表跟标准电压表核对 ①按图3连接电路.②闭合开关S ,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改装的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0.5V 、1.0V 、1.5V 、2.0V 等,看标准电压表的读数是否与它一致.③改装的电压表的读数是满刻度U m 时,看标准电压表的读数U 0,计算满刻度时的百分误差。
5、数据处理(1)从电流表的刻度盘上读出其满偏电流I g ,根据测出的内阻R g 计算电流表的满 偏电压U g =I g R g , (2)根据公式R x =gI U-R g 计算分压电阻R x 的值 (3)根据改装后校对时的U m 和U 0计算满刻度时的百分误差,即δ=mm U U -U 0×100%,例如改装的电压表在满刻度3V 时,标准电压表的读数为3.1V ,满刻度时的百分误差就是δ=13133.. =3.2%。
6、注意事项(1)、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很大,在闭合S 1前,其阻值应调至最大. (2)、电阻箱R ′不能用滑动变阻器替代.(3)、在S 2闭合后,不能再调节R,以保持电路中总电流不变. (4)、测电表内阻时,必须确保R R ′.(5)、校对改装的电表时,要从零开始连续校对,则滑动变阻器必须接成分压式.第 2 页 共 2 页(6)、弄清改装后电流表的表盘上刻度示数的大小.(7)、本实验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先把实验步骤确定好。
第一步:测R g ;第二步:计算分压电阻R x ,并将R x 与电流. 7、误差分析利用“半偏法”测出电流表内阻R g =R ',事实上当S 2闭合后电路结构已发生变化,导致线路总电阻R 总减小,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r R E+知,线路上的电流增大,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2g I 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2g I ,故知R '<R g ,即“半偏法”把电流表的内阻测小了.内阻测小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比计算值大,故改装量程偏大.二、把电流表扩大量程如图所示,由并联电阻分流的原理可知,(I 0-I g )/I g =R g /R x Rx=I g R g /(I 0-I g )(设I 0=nI g )Rx=g R n 1-即量程扩大n 倍,需并联R x =g R n 1-的电阻.1、一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 =1mA ,内阻为200Ω。
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5A 的电流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A .并联一个200Ω的电阻B .并联一个0.4Ω的电阻C .串联一个0.4Ω的电阻D .串联一个200Ω的电阻2、一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 g =50μA ,内阻R g =2k Ω,给它并联一个0.02Ω的电阻后,其量程将达到A 。
3、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 =1mA ,内阻R g =500,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V 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 A .串联一个10k Ω的电阻 B .并联一个10k Ω的电阻C .串联一个9.5k Ω的电阻 D .并联一个9.5k Ω的电阻第 3 页 共 3 页4、一个电压表由电流表G 与电阻R 串联而成,若在使用中发现电压表读数总比正确值稍小一些,采用哪种方法可以改进()A .在R 上串联一个比R 小得多的电阻B .在R 上串联一个比R 大得多的电阻C .在R 上并联一个比R 小得多的电阻D .在R 上并联一个比R 大得多的电阻分析:因为电压表是由电流计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压表的示数是取决于留过电流计的电流. 此时读数稍小,就说明I 偏小,所以R 梢大,就得将R 减小,所以选并联 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是【取决于小电阻】.5.一个电阻为300Ω的灵敏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mA .如果按图所示把它改装成量程为lA 和10A 两个量程的电流表,求R 1和R 2的阻值;R 1的阻值为0.06Ω,R 2的阻值为0.54Ω。
6、实验图8-4是“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图,图中R 是__________,R ′是__________,正确连接后,实验步骤如下:A .合上开关,调整R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满刻度B .断开,记下R ′的阻值C .合上开关,调整R 和R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D .断开,将R 阻值调到最大上述__________项步骤有错误,应__________才正确.改正后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编码为__________.只有当R ′比R__________时才可认为,因为并入R ′后电路的总电流会变__________,故的真实值比R ′要稍__________.分析:图中的R 应为电位器,R ′是电阻箱,因为R 是为调整满偏,而R ′是为了调整电流表半偏时读出电阻值.步骤C 中有错误,R 调整至G 满偏后不能再动,闭合后,通过调整R ′来使G 达到半偏,这样. 正确顺序应为DACB ;只有当R ′比R 小的多时,闭合后R ′的接入对电路的影响才可忽略,从而近似认为.因为并入R ′后电路总电阻变小故电流会变大,因此的真实值比R ′要稍大.答案:电位器 电阻箱 C 只调整R ′的阻值 DACB 小得多 大 大7 用半偏法测电流表G 内阻,如实验图8-5所示,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出来( ).A .开关接通前,R 必须调节到高阻值处B .开关接通后,R 的阻值无需调节C .当电流表示数从满偏电流调到半偏电流时,R ′中电流稍大于D .R 阻值的大小,对实验误差没有影响g R 1S 1S 2S 21S S 、'RR g=g R 2S 'R R g =2S 'R R g =g R g R 1S 2S g I 2/I g 2/I g第 4 页 共 4 页分析:半偏法的步骤是:①闭合,调节R ,使达到满偏;②闭合,调R ′,使的示数变为,此时R ′的示数等于.半偏法的前提是,因而在实验前需将R 调到高阻值处,A 、B 正确.由于闭合前电流为,闭合后,电路中总电阻要变小,因而总电流要比略大,因而C 正确.答案:A 、B 、C .8、现有一块59C2型的小量程电流表G (表头),满偏电流50µA ,内阻约为800—850Ω。
把它改装成1mA 、10mA 的双量程的电流表。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20Ω;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100k Ω;电阻箱R ,,最大值9999Ω;定值电阻R 0 ,阻值1k Ω;电源E 1,电动势为1.5V ;电源E 2,电动势为3.0V ;电源E 3,电动势为4.5V ;(所有电源内阻不计);标准电流表A ,满偏电流1.5mA ;单刀单掷开关S 1和S 2,单刀双掷开关S 3;电阻丝及若干导线。
(1)采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选用的电源为————。
(2)将G 改装成双量程电流表,现有两种备选电路示于图2和图3。
其中图————为合理电路。
另一电路不合理的理由是:——————————————————————————— 。
(3)将改装后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逐格进行核对(仅核对1 mA 量程),画出所用电路图。
图中待核对的电流表用ˊ,符号表示。
图1 图2 图3 图4分析与解答:(1)半偏法测电阻时,要求干路几乎不变才可,为此R >>R ˊ,同时电源电动势大些为宜,故滑动变阻器应选R 2,电源选E 3。
(2)图2应为合理的电路。
若采用图3电路,在电路工作的情况下更换量程时,即S 3由d 换至c 的过程中,两电阻R d 、R c 都未与G 并联,这时G 中电流过大而被烧坏。
(3)改装成量程为1mA 的电流表时需要的并联电阻R x = I g r g /(I m -I g )≈43Ω,改装后的电流表A ˊ的内阻r A ˊ≈40Ω。
因40Ω×1mA = 0﹒04V ,所以电源选电动势最小的E 1即可。
当选用了E 1=1﹒5V 的电源后,必须再串联一电阻R 0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安全工作。
校表电路如图所示。
1S 2S 2I g g R g R R 2S g I 2S g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