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德川幕府建立后,将军颁布法令,规定“江户颁布之一切法令,全国各地均应遵从”“领内政务,应严守清廉,诸事均须依法办理”。

由此我们推断()A.幕府的建立推进了政治近代化B.幕府力图建立法制社会C.各藩藩主必须听命于幕府将军D.各藩藩主没有自主权力解析:选C。

“全国各地均应遵从”“诸事均须依法办理”,实质上就是要求各地的藩主在听从将军命令的基础上行政,这是日本幕藩体制的基本特征。

2.1799年,美国商船“富兰克林”号第一次访问日本,船长下令当海岸一旦在望的时候,立即悬起荷兰旗,冒充荷兰船只。

船上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宗教书,在临近日本的时候,必须装箱钉死。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日本和荷兰是同盟国家B.美国的国力不及日本C.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荷兰是当时世界大国解析:选C。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进行通商。

因此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答案为C项。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D.幕府的统治基础坚如磐石解析:选D。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量。

故D项不能反映出来。

4.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解析:选A。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

C项不符合当时的实际,B、D两项表述不确切。

5.19世纪中期,日本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①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②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场所③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④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日本的影响是多重的,既加剧了日本的沉沦,也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使其不得不面向世界。

而早在西方入侵以前,日本社会内部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而④与题意不符。

6.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

其中“外部因素”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强大C.民族危机加剧D.倒幕运动胜利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辨析能力。

A、B、D三项属于内部因素。

C项民族危机的加剧刺激了日本的进步人士奋起改革,挽救民族命运,为外部因素。

7.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属于比较类分析题,主要考查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展“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是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并没有要求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排除②④。

8.1867年,德川幕府提出“奉还大政”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D.支持天皇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两项表述无误,但不是主要目的;B项符合题意。

9.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解析:选B。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发展经济的突出措施。

A项是前提,为工业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保障,C、D两项属于B项内容的具体化,故B项最符合题意。

10.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在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

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

”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解析:选D。

题干没有体现地主和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B项与“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不符,故B项错误;C项政策与题干的“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的殖产兴业政策,D项是该政策的内容,故D 项正确。

11.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C。

明治维新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注意保留本土文化。

和服被保留、茶室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能剧和歌舞伎的兴盛、西服的流行、酒吧的增多、西洋歌剧的唱响等都体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多元并存的特色。

12.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比较全面,且行之有效。

在其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教育C.实行征兵制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解析:选B。

抓住“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要求,显然发展近代教育最符合题意,故选B 项。

13.“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的批准方能生效,这实际上表明天皇享有立法权。

14.19世纪中后期,日本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资本积累②提供充足的原料③扩大了海外市场④使得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在日本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在日本确立是1889年宪法颁布的结果,不是对外扩张的影响。

15.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这说明()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述能力。

从题干可知,虽然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但是日本仍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因此“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由于明治维新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最终把日本引向了灾难。

由此可知,一个国家向现代化迈进,必须是全方面的,故本题选D项。

A、B、C三项说法太绝对,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材料二1862年,高杉晋作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绝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在于……既不能造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能造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海国图志》绝版。

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请回答:(1)材料一中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西方模式”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4分)(2)材料二中高杉晋作认为中国衰败的原因有哪些?为避免重蹈覆辙,日本后来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认识。

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结合欧美现代化的道路模式总结其特征;第二小问要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举措来总结其特殊性。

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回答即可;第二、三小问需要学生宏观指出日本采取的应对措施,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归纳其影响。

答案:(1)模式: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特殊性”:废除了农奴制,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2)原因:军事力量薄弱,思想保守。

应对措施:进行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材料二“诸君试看日本国,土地不过我中国两省多,人民亦不过我中国两省多。

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个最小、最穷、最弱之国,自明治维新以后,俨然称为列强。

全球上能成为列强者,不过六、七国,而日本俨然是六、七国中之一国。

他是用何种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开放主义。

”——孙中山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解析:第(1)问考查明治维新的措施,注意题目中的限制语“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