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 原因:
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内容:
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 影响: 国家体制。
实质: 专制主义统治
《明治宪法》颁布仪式(1889)
建立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5.军事:
(1)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 建立常备军(皇军) (2)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 改革者素质 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 国际环境 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二、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天皇
协 助 天 皇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 服 务 于 天 皇
议会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二)特点:
脱亚入欧
“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
《五条誓文》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 人心不倦; •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 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建立起完整工 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
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 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 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 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 成长。
日本的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 史地位
什么叫明治维新?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 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 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二)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 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 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 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 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二)、民族危机——黑船事件 1.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
3.从“锁国”被迫走向“开国”
惊 破 太 平 梦
几 只 蒸 汽 船
培理登陆图(1853年)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 司令培理
浦贺港
1853年
《日美亲善条约》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表现: (1)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 黑船来航的冲击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2)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废藩置县

县 县

京 都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大 阪
东 京


三府七十二县


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有威胁?
武士 农民
商人 工人
四民平等
废 除 武 士 特 权
带 刀 者 斩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2.经济:
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但市场狭小 殖 产 兴 业 A.重点:军事、重工业 B.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C.出国访问 D.创办国营民企,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E.培养人才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17世纪初 2.阶级构成;
(1)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2)被统治阶级:农、工、商、贱民
3.政策:(1)政治:实行幕藩制
(2)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 4.德川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1)资本主义商业发展 (2)阶级矛盾尖锐(大盐平八郎起义)
结果
影响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领导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 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 奴法令而进行。
内容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 法 令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 地方式进行
日本的幕府时代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 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 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 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 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 统治。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 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 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 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 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 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 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一)知识梳理
--------沟通从合作交流开始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 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 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德 (1192——1333年) 川 二、室町幕府 家 (1336——1573年) 康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三)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①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 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 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锢 ④影响: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 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二战)
中央集权 世界強國
废除 不平等条约
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1)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置都、 道、 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 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 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3.文教:
(1)教育:确定“国民皆学”方针
A.改革教育内容: 儒学 自然科学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小学、中学、大学
打破了等级 制度,培养 了大量人才
(2)思想:传播启蒙思想
( 福泽渝吉、新闻出版 )
(3)社会生活各方面:西化
东 京 的 鹿 鸣 馆
1889年《大日本帝国自己的家 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 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 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 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 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 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 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 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 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 为其效力和卖命。
内阁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三).反馈与达标 --------学以致用,当堂巩固
.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背景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内容: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 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方式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内容: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忠气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崇俭朴
(3)设立军事院校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 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 国的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 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三、明治维新的评价
(一)明治维新的性质
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002年上海高考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 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 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 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 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 问题: 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 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 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二)探究与升华 ----提高从这开始
一、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 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 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 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 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 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
历史潮流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 力量对比 强大,推翻了的幕府统治 政策措施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 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幕府
大名
武士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 城市平民
幕 府 已 成 众 矢 之 的 , 国 内 阶 级 矛 盾 激 化
(四)、武装倒幕
阅读回答:
1、什么阶层成为了武装倒幕的主力? 2、采取了什么策略? 3、过程:“尊王攘夷”(反幕府、反侵略) 全力倒幕 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倒幕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