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面试题目中行笔试:共三次考试第一试:综合能力测试1个小时。
类似公务员考试,不过我觉得题目出得太烂了。
跟公务员出题水平相差甚远。
可见ChinaHR水平第二试:人格测试其实这么说不太对,人格是没有对错的。
不过很多题目都很有倾向性,看了就知道该怎么选。
第三试:专业能力及英语测试英语很简单,不读根据常识都可以做出来。
第一个讲失业的危害,第二个……(一时记不得了),作文是写一篇关于电脑游戏的文章,写的思路和内容都给了,ai,不说什么了专业,ai,很多都不懂啊。
偶又没学过货币银行学和会计,几乎全军覆没啊。
介绍一下大致题目类型:会计占大部分,大多数是跟银行有关的会计,以后ddmms复习有个重点。
还有比较多的货币银行学,另外有些经济法和市场营销的(不多,当然也是跟银行有关的)面试技巧咱们学校应该挺多去bs的,大家继续补充吧,做为经验给ddmms。
15道数字排列15道计算题,不能带计算器,但是很容易的题目10道图形10道逻辑10道专业知识及行政类题目10道阅读题有差错出入的请指正,可能我记得不对。
我没考过公务员,不过听别人说就是公务员的题目笔试题6,7题,简答,只要写2,3行,有对中行上海分行的了解、期望薪水,还有个人的职业计划等,挺简单的。
面试英语面试4个一组,类似上海银行的面试,问题也不太难,有自我介绍、平时看的财经类杂志、实习经历等那的人比较kind,面试时的气氛也很轻松。
中国银行总行面试过程先是中行的来清华就业中心大报告厅开推介会,清华的一个校友、现中行的一个处长以及另外几位同志过来参加。
推介会开的时间比较的长,不过里面提到的房子的待遇倒是激起大家的兴趣。
不过当时我还没有特别的感觉,呵呵。
当场是发了一个申请表格,填完后贴上照片投到就业中心的柜子里,不要附加简历等材料。
然后是简历挑选确定笔试名单(据说是有一些硬指标),按照中行主页的说法:“中国银行总行2003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从11月中旬开始,截至12月15 日,共收到求职申请表和个人简历六千余份,经过招聘小组集体筛选和前往各大高校进行面试初选,共有780人加了12月22日的笔试”。
笔试那天大雪纷飞,俺居然还有晚上的飞机。
因为时间上不允许考完再回来了,而拿着行李去考试实在不是我所希望的,所以只好只是拿了个公文包就开路了,确实是比较潇洒的一次远行,呵呵。
考试地点是在什么地方我都忘了,反正在轻轨里碰到后来一起入围的chit小朋友,在她指引下俺算是找到了地方,路上还碰到了公管的某个哥们。
中行笔试:共三次考试第一试:综合能力测试1个小时。
类似公务员考试,不过我觉得题目出得太烂了。
跟公务员出题水平相差甚远。
可见ChinaHR水平第二试:人格测试其实这么说不太对,人格是没有对错的。
不过很多题目都很有倾向性,看了就知道该怎么选。
第三试:专业能力及英语测试英语很简单,不读根据常识都可以做出来。
第一个讲失业的危害,第二个……(一时记不得了),作文是写一篇关于电脑游戏的文章,写的思路和内容都给了,ai,不说什么了专业,ai,很多都不懂啊。
偶又没学过货币银行学和会计,几乎全军覆没啊。
介绍一下大致题目类型:会计占大部分,大多数是跟银行有关的会计,以后ddmms复习有个重点。
还有比较多的货币银行学,另外有些经济法和市场营销的(不多,当然也是跟银行有关的)面试技巧咱们学校应该挺多去bs的,大家继续补充吧,做为经验给ddmms。
15道数字排列15道计算题,不能带计算器,但是很容易的题目10道图形10道逻辑10道专业知识及行政类题目10道阅读题有差错出入的请指正,可能我记得不对。
我没考过公务员,不过听别人说就是公务员的题目笔试题6,7题,简答,只要写2,3行,有对中行上海分行的了解、期望薪水,还有个人的职业计划等,挺简单的。
面试英语面试4个一组,类似上海银行的面试,问题也不太难,有自我介绍、平时看的财经类杂志、实习经历等那的人比较kind,面试时的气氛也很轻松。
中国银行总行面试过程先是中行的来清华就业中心大报告厅开推介会,清华的一个校友、现中行的一个处长以及另外几位同志过来参加。
推介会开的时间比较的长,不过里面提到的房子的待遇倒是激起大家的兴趣。
不过当时我还没有特别的感觉,呵呵。
当场是发了一个申请表格,填完后贴上照片投到就业中心的柜子里,不要附加简历等材料。
然后是简历挑选确定笔试名单(据说是有一些硬指标),按照中行主页的说法:“中国银行总行2003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从11月中旬开始,截至12月15 日,共收到求职申请表和个人简历六千余份,经过招聘小组集体筛选和前往各大高校进行面试初选,共有780人加了12月22日的笔试”。
笔试那天大雪纷飞,俺居然还有晚上的飞机。
因为时间上不允许考完再回来了,而拿着行李去考试实在不是我所希望的,所以只好只是拿了个公文包就开路了,确实是比较潇洒的一次远行,呵呵。
考试地点是在什么地方我都忘了,反正在轻轨里碰到后来一起入围的chit小朋友,在她指引下俺算是找到了地方,路上还碰到了公管的某个哥们。
,外面有两个面试室,分为1和2,1是本科生,2是研究生。
里面气氛十分宽松,有茶水可以自己沏。
另外大部分都是外经贸等学校的同学,我在里面有一种孤苦伶仃的感觉。
然后有人进来按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两个名单点名,原来不是群体面试,而是按照名单顺序一个一个来的。
我大约是研究生的第4或第5个,大约2点30左右轮到我了。
需要带一份简历进去,里面共5人,中间一位长者,旁边的没太敢仔细看,唉,我被吓坏了吧大概,后来h r的处长还说我来着,//blush。
问题先从自我介绍、成绩、专业、一些个人背景开始,然后就问一些宏观的问题,比如说商业银行怎么改革等。
因为我的方向应该是创业投资方面,所以问了好一会儿创业的问题,比如怎么评判什么企业可以投资,这些标准怎么运用到商业银行里来等等,比较的头痛,但是中文面试问题还不大。
然后是英文,那个hr同志口语确实不错,很美国味道,听起来很舒服。
先是念了一段英文,好像是什么经济增长的,然后翻译。
接着提了一些英文问题,比如什么我一个月钱怎么收支的,这个让我比较郁闷,因为最近钱的开销实在太大,自己都记不清怎么回事了,所以回答的磕磕绊绊的。
总时间大概15-20分钟吧,自我感觉不是太好,大概是有点面试疲惫症了,感觉发挥不出来水平。
另外我觉得面试还是要努力准备一下的,我从11月底开始所有面试都不准备,因为实在整天很疲惫的样子,实在没有精力去准备,都是现场跑过去瞎掰,所以其实很多机会都没有把握住。
那时我已经真的是身心具疲了,所以之后几天一直都没再参加面试之类的。
1月6日晚上正在屋里灌水,有室友说要去涌金的招聘会,想想自己不能再堕落了就挣扎着和他们一起去。
在就业中心外面就接到了中行的电话,居然让我第二天去面试。
因为原来说得就是7日和8日发offer,所以我当时心情极其沮丧,我想显然是因为第一次面的不好加试了吧。
参加完招聘会后没投简历就匆匆出来了,想想应该准备一下不要再死的很惨,于是认真的看了一下业界的动态之类的(不过也没用上,呵呵)。
是让我们7日早说9点40到西单的总行,我怕迟到8点30就到了,真是分特,因为外面超级冷,我就直接进去了,在7楼hr的沙发上等到9点20才去一处。
去了一看原来不止是我一个,hr的同志让我们在一个小会议室等待,然后路路续续来了很多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大哥是gg,其他都是mm,咔咔。
最后统计总共8人,其实本来还有一个清华的,但是该大牛没来。
然后去8楼面试,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来,我是第2个。
面试官一共三位,有副行长、总经理和经济学家,人事的处长也在旁边但不参与提问。
开始是自我介绍(这个部分我一向说得不好,郁闷),然后一些小问题,接下去就是专业问题。
当时问了我一个金融的基本问题,我一下子没答上来,闹得很紧张和郁闷,然后转到管理的问题上去,包括我的专业,还有一些课程的情况等等。
(后来聊天知道,前面的mm也被问了不知道的问题,比较郁闷,呵呵。
)还问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问题,我还是一个愿意为理想而打拼的人,虽然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这个还是自然的回答的。
另外国内商行正在处于变革的边缘,需要有一批人为了这个过程而努力,我也是很希望能这样的,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很是真情实意的,呵呵。
说实话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是觉得蛮爽的,比在外资那边说要为鬼子干活要爽的多,呵呵。
英文的问题比较简单,还有让我描述我的house(而不是family啊什么的)的问题,让我分特了一下,说得比较磕磕绊绊。
因为太热,以及确实前面那个金融问题回答的不太好的影响,出来的时候很是出了好多汗,呵呵,不好意思。
当时的8个人都留了联系方式,以后不管是否是同事都要多多联系啊!!!当天offer就砸过来了。
对方特别朴实,据说有的哥们说:“我就在等中行那”,然后对方就说“好啊,那你就来吧!”。
我的也差不多,感觉不错,呵呵。
另外有的同学(我都是说研究生)是没有二面就拿到的。
体检是在同仁医院。
带上110元钱和一张照片去二楼,那里有专门的给单位体检的地方,很快就可以把流程走完了(我花了1个小时多吧)。
在那里还看到好多熟悉的面孔,呵呵。
之后和人事的同志们聊过一些,感觉他们都是很不错的,给人感觉很好,呵呵。
另外问了一下,说二面不是因为什么什么,所以心安了的说,呵呵。
此外录取了大概40人左右,本科生略比研究生多,女生比男生多,嘻嘻。
最后谈下待遇问题。
其实在前面开行那篇我也谈过国有银行的尴尬,其实中行比开行待遇还低,呜呜,不知道以后是否能养家糊口,((。
但是我还是比较看好国内这些大银行的,还是有很多发展机遇的(但是我们底层的也未必能抓住,呵呵),而且比较符合我最初定的择业标准:国企+金融机构,总算是可以沿着十多年前规划的大致轨迹前行了,呵呵。
补充一点:清华一共给了3个offer,都是硕士(本科主要要了北大、外经贸、北外等学校的学生),其中一个会计mm,一个我,还有一个哥们没有签,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