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课件(1)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2.明确工作标准
(1)实施责任制工作模式; (2)公示并落实护理标准; (3)充实临床护士配置; (4)提高临床护士待遇。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医院院长们要建设好医院,设计好医师和护士 的职业生涯,安排好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医务 人员应该得到与他们的职业风险相应的收益, 共享改革带来的成果和回报。 一位优秀称职的院长是能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 院长,是能创造职工美好生活的院长,是能给 医院带来美好前途的院长。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6. 护理收费标准
2009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 人保部《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 意见》,2009-2011年主要任务之一:进一步 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要严格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实施护理服务,做 到真正的“优质” 。 必须坚持“先把好事办好”的原则,重点放在 实施优质服务上。只有扎实开展优质护理的病 房才能适时进行价格浮动,不能搞跟风涨价。 要做好部门间协调,提高医保报销水平,不增 加患者个人经济负担。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4. 不是“洗头洗脚”工程 不能单纯强调基础护理的表面化落实,却 忽视了照顾患者过程中,实施责任制,落实整 体护理的重要性,强调保障患者安全、增进医 疗效果和患者康复促进。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5.不搞大包大揽 护理患者过程中,要对患者病情、自理能 力进行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服务内容。注 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康复锻炼。对生活能自 理的病人,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需协助的病人护士协助患者自理生活;生活 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护士要给予专业照顾。
2.强调体现专科护理
通过基础护理,判断患者精神、表情、食欲、 睡眠、功能、身体外观等反应,早期、及时地采 集信息、发现问题,保证患者安全。
洗脚—肿胀—深静脉血栓早期 擦浴—出血点—过敏性紫癜早期 表情食欲差—胃痛—应激性溃疡早期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3.绝非追求“无陪护” 优质护理服务不是取消陪护,而是要通 过责任护士落实整体护理,改变不得不陪护 的局面。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扩大实施范围
到2011年3月,达到的目标: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省会城市、直辖市(除北京)和计划单 列市,100%的公立医院开展,所有三 级医院达到50%以上病房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扩大实施范围
到2011年6月,争取在全国有100所医院 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包干病人,落实责任。
将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的护理模式固定下来。
护士长
责任小组
高级责任护 士8~13人 责任护士 8~13人
责任小组
高级责任护 士8~13人 责任护士 8~13人
责任小组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低年资护士组成,每组承担16~26张 床,每位责任护士承担8~13张床病人的所有护理工作。
特点: 分层不分等:人人参与生活护理。 责任明确:责任护士对包干的病人负责。
(二)加强护理管理
4.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护士需要书写填写:体温单、长期医嘱单、 临时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护理记录单。每 班书写时间≤30分钟。 临床路径、电子病历,提高工作效率
(三)落实保障措施
1.切实落实“一把手”责任。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明确、可行的进度安 排、部门分工、工作措施并有效落实。院长沉 下心来研究解决关键问题,部门之间团结协作, 形成全院工作服务于临床的工作氛围。
★公示的两方面作用
(一)改善护理服务
3.扭转家属或自聘护工承担生活护理的局面。 通过责任护士的专业照护,使得患者满意、 家属放心,从而不需要陪护。 “一人生病,全家受累; 一人住院,全家陪护”
(一)改善护理服务
4.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 提供人性化护理。 从患者需求和利益出发,结合专科特点, 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 会。
存在的问题
各地和各医院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 部分医院仍存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问题。 少数医院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 。 缺乏调动护士积极性的长效措施。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扩大实施范围
到2011年3月,达到的目标: ——部属部管医院达到80%的病房, ——每省至少2所医院达到80%的病房, ——其余三级医院达到50%的病房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3.建立通报制度
追踪了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医 院工作情况,收集信息,并建立每月通报制 度,对工作不力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进行 通报批评。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4.强化评估考核
我部将加强对各地和医院实施优质护理 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督导评估,评估 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 医疗中心的考核评价工作相结合。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 程日益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疾病 谱更为复杂,疾病负担日趋加大,以及老年护 理需求激增等,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是护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医、药、护、技四类卫生技术人员相互合作、 各有分工,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各有特点和专长。 护理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 分发挥护理服务作用,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减 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打发”护士 护理专业、护理事业、护理产业
医生反应: 护士把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齐抓共管,使我们对护 理工作更加放心,医护合作更加密切。 病区环境、医疗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医生能够在安 静、整洁的环境中工作,心情也好了很多。 优质护理的开展也触动了医生的服务意识。 社会反应: 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总结的经验
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引导,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医院院长重视和各部门支持,是推进工作的基础 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是落实工作的关键
印发文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 理文书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及深化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二、主要工作任务
改善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管理 落实保障措施
(一)改善护理服务
1.实施责任制,落实整体护理。 护士护理患者实施责任制,改变功能制分 工方式,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若干患者的全部 护理任务,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 康复、健康指导等。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5.集中开展培训
拟于11月底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培训,对 象为卫生行政部门和重点医院的负责人,进 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掌握方法,力求 实效。
(一)改善护理服务
对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间有1名责任护士负责。 对护士而言:每名护士须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 只有这样的分工,才能由责任护士全程、 全面负责病人,才能不割裂基础护理与专业技 术的关系,也才能实现连续化和延续化的护理。
(一)改善护理服务
2.公开分级护理服务内容。 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结合科室 实际,制定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 和服务标准,向患者公布。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护士队伍方面 —数量不够(绝对数不足、不在临床、不干临床) —队伍不稳(待遇低、不公平、职业认同感低、职 业发展前景渺茫) 工作好的离开临床; 学历高的离开临床; 有关系的离开临床。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护理专业实践方面 ——护理的职责未能全面履行 ——非专业人员从事护理工作 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护士,主要在于管理。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推进护理改革与发展 今年1月,我部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 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服务改革大局,夯实基 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 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的总体要 求。
印发文件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 《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1.真正夯实基础护理 医学的局限性决定了医学的本质和真谛
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 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摒弃了医学的人文 性,就失去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 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 ——王琇瑛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关于《护理工作范畴 的报告》中指出,护士的工作主要包括4个 方面: 照顾患者、协助诊疗 健康指导、沟通协调
护士反应:
基础护理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做基础护 理的同时,可更深入、更仔细地观察病人的病情。 实现了主动服务、承诺服务。可较合理分配护理工 作时间,在落实基础护理的同时,能把专科护理做 精,护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病人打按红灯次数大大减少,使护理工作条理性增 强,无效劳动减少。 小组责任制的实行,有利于年轻护士的业务成长, 心理压力也得到缓解。
四、取得显著成效
1.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 3.患者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4.护理服务不断丰富和拓展。 5.探索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病人反应: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随时能看到护士 的身影,护士亲切、主动、周到的服务,解决了 切身问题,享受到了真正的优质护理。没有家人 陪护感到很放心,并且减轻了家庭的陪护压力与 经济负担。
优质护理服务培训
目 录
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作任务及方法 值得注意的问题 全国开展的情况 下一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