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课件

音乐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课件


❖ 旋律风格特点:嘹亮舒展、粗狂豪放、有 浓郁的乡土气息,并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的小调。
❖ 分析谱例: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 有两个小节构成,节奏较为方整。从音乐 逻辑上看,每乐句尾部都有一个下行的拖 腔并依次结束于re~do~la~sol上,发展了 旋律的“起-承-转-合”功能;并且每句的 结束音又是下句开始的音,这样就形成一 种“鱼咬尾”的创作形式。
❖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 1、民歌不受专业技法的限制,为口头创作;
❖ 2、民歌的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在流传 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变化;
❖ 3、民歌依靠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不借助 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进行传承;
❖ 4、民歌的创作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 但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 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行于山东临 沂地区,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 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地区出现了一个反
动武装组织——黄沙会,这首歌曾被填上
《打黄沙会》的歌词,后来有人将歌词做了 改动,删去了黄沙会反动的内容,保留歌颂 共产党的内容,并增补了沂蒙山风光的内容, 于是最终定型。
❖ 音乐作品采用上下句结构形式,彼此呼 应;旋律轻松、明快、诙谐、幽默。
民 间 歌 舞 形 式 地 花 鼓
——
京 剧 中 的 旦 角 与 丑 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聆听的同时想一想这首歌的旋 律是否似曾相识?
❖《好汉歌》的音乐素材中采用了 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是一首创作歌曲。
❖欣赏刘欢演唱的《好汉歌》
音乐对比
❖ 王世慧演唱版本:采用方言,按原小调4 4 拍演唱;在音乐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 狂豪放、乡土味颇浓。
❖ 彭丽媛演唱版本:采用3 4拍变体演唱;音乐 风格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王大娘钉缸
河南民歌
❖ 《王大娘钉缸》是流行于河南地区的民 间歌舞形势—地花鼓的代表性曲目,由 一个旦角和一个丑角共同表演,内容多 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
拓展
❖ 主题曲.flv ❖ 由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创作的第十
一届全运会主题曲《相亲相爱》。
谢谢观看 请多指导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醇厚的中原韵
思考:
❖中原包括那几些地区?有哪些 熟悉的民歌?
中原地区——
根据现成的史料分析,大概从春秋战国 时期起,经过了两汉到六朝的发展。中 原一词已经成为了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 这个地区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 区,像晋冀鲁豫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孟姜女哭长城
河北民歌
❖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刻揭露了 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 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 歌词采用这了“四季体”的写法。其旋 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的基础上“加花” 装饰, 其旋律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
❖ 歌曲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
拓展与小结
❖ 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中原地区的民歌? ❖ 山东地区:《谁不说俺家乡好》、《包楞调》
等。 ❖ 河北地区: 《小白菜 》、《茉莉花》等。 ❖ 山西地区:《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 河南地区:《 编花篮 》、《少林、少林》等。
❖ 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 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 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 流传。
❖ 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 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 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 悠扬、明快、美妙、悦耳的旋律令人感 动,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 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强大的 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