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全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关精神和X县《文明X·十大文明行动实施方案》(X委办发〔X〕1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X委办〔X〕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抓好文明乡风行动,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文明X建设,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移风易俗“七大行动”为抓手,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引领社会民风,强化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强化文明单位主动、积极作为,强化群众自觉、全面参与,强化协调,齐抓共管,强化机制保障、常抓不懈,推动纠正“四风”工作往深里抓、实里做,全面提升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岛·X南核心区”和全面建成“幸福和谐的生态旅游重镇”提供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先进引领。

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各村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人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

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摸清找准各村不良风气的背景情况,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要找准问题、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对症下药。

(三)坚持群众主体。

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纷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

(四)坚持因地制宜。

要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对行之有效的要继续深化持之以恒;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或相违背的,要及时予以完善。

三、目标要求通过在全镇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打击非法宗教、打牌赌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

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城乡的新风气树起来,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镇落细落小落实落地。

四、主要内容根据省、市、县工作部署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镇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当前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为载体,突出核心价值观、婚丧礼俗、殡葬改革、破除陋习、文化讲堂、乡风评议、美丽乡村建设和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七大行动”:(一)核心价值融入行动1.深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进基层”活动,突出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节俭养德等主题,开展菜单式、分众化宣讲。

2.深化“最美人物”评选活动。

开展各行各业、各村在移风易俗中表现出来的最美系列评选,及时发现和宣传身边好人,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礼遇和帮扶“最美人物”关爱机制,建立和发挥民间道德基金作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移风易俗的自觉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3.深化“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

采用文化长廊、道德守礼提示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到民间文化、地方戏曲、农村广场文化、网络文化作品中,融入到民间剪纸、墙绘、公益广告等文化表现形式里,在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婚丧礼俗整治行动1.整治婚丧礼俗陋习。

要严格整治婚丧礼俗活动噪音扰民和抛洒纸钱陋习,坚决取缔办丧中的专职哭丧活动,发现一起,处罚一起。

要集中整治婚丧用品市场,严格规范婚丧用品市场的经营行为,坚决取缔不可降解的塑料花、花圈等影响生态环境的违规婚丧行动,严禁公车从事婚丧礼俗活动,倡导使用文明、简约的婚丧用品。

2.整治大操大办奢侈浪费。

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低俗陋习,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

规范婚丧喜庆酒席、人情消费,规范婚庆喜事酒宴。

全镇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本人以及直系亲属要求严格控制酒席、人情消费,大力提倡婚丧喜事尽量不送红包、不回礼。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带头执行有关廉政建设规定,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歪风,实行婚丧喜事报告备案制度和公示制度,违反上述规定,经查实给予严肃处理。

3.倡导婚丧礼俗新风。

广泛深入宣传传统优秀的婚丧礼俗,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的新观念、新风尚。

倡导以集体婚礼、公益婚礼、草坪婚礼、旅行婚礼等方式,选择农村文化讲堂、公园广场等场所,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倡导采取“献一束花、值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悼会”等方式祭奠逝者,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倡导生育、升学、入伍、寿日、乔迁等喜事廉办,通过一条信息、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

(三)殡葬改革民生行动1.严格执行殡葬制度。

提倡厚养薄葬、依法殡葬、文明治丧,严格墓地用地管理,加强墓地建设的审批、监管、治理等工作,针对修建大墓、豪华墓等现象,组织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执法力度,依法依规进行整治。

严禁坟墓新建、翻新、迁建,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坚持旧坟生态化改造,实现坟墓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

2.严格丧事跟踪监管。

规范治丧出殡花圈(包括花篮、横匾)的数量、丧事乐队的人数、治丧的时限等内容。

加强对安葬行为的规范管理,实行死者遗体火化制度,坚决革除殡葬陋习。

3.严格殡葬规范管理。

加强殡仪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老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深化殡葬礼数改革,形成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殡葬文化氛围。

对违反殡葬改革行为,不听劝阻、制止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道德讲堂教化行动以道德讲堂建设为契机,把移风易俗示范融入讲堂活动,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

1.加强建设规划。

有效整合农村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等资源,将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道德讲堂相融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

以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善行义举榜、乡土典型、红色细胞、精神引领等为资源,建设规划一批道德讲堂,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时代新风。

2.深化主题活动。

围绕“我们的节日”和重大民俗文化活动为主线,把移风易俗融入节庆民俗礼仪教育、家风祖训宣讲内容,开展爱国爱乡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推广“星期天讲堂日”活动,引导村民在宗祠家庙集中“唱国歌、崇德礼、诵村规”,把道德讲堂打造成农民群众文化交流中心、道德教育中心,以传统文化吸引群众、集聚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道德讲堂活动,远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弘扬文明新风。

3.加强监督指导。

发挥群众在道德讲堂中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成为道德讲堂建设的管理者、参与者和受惠者,使道德讲堂成为群众自愿、自主、自觉参与承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引导群众办理红白喜事从酒店走向讲堂,使道德讲堂成为培育婚丧新风的学堂,实现节俭治家的平台。

(五)乡风评议促进行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坚持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开展家风建设,树立简俭节约、孝老爱亲等道德典型,并在制度上予以关爱。

1.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

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

红白理事会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订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

2.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

对村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保护儿童、诚实守信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

大力推动民间道德设奖,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

33.开展“家风档案”建设。

深化“传立家规家训”活动,开展家求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视、传家训、奖家事、树家风,参与善行义举、杜绝陋习和不文明行为,推进村风民风建设。

(六)美丽乡村创建行动进一步培育十星文明户、乡风文明示范村等文明细胞,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单位共建等考核内容,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水平。

1.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把移风易俗深化细化到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示范村创建内容,在此基础上,建设移风易俗示范村,切实提升农村乡风文明水平。

2.推行“文明细胞”创建工程。

深化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文明细胞创建,开展移风易俗创意征集活动、新风引领人物评选活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家庭细胞;深化孝文化村、善文化村、核心价值观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文化细胞;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道德细胞,形成以孝养德、以俭养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邻里守望的良好社会风尚。

3.开展“文化结对”活动。

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文明创建、文明风尚方面的优势,引导结对双方在思想观念、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共建共育共享,积极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建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七)破除封建陋习行动1.破除封建陋习活动。

清除和取缔在城乡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固定场所和沿街算命的游摊;打击巫婆、算命先生、神汉等利用封建迷信骗取钱财的行为;防止利用婚嫁、办丧、旧节日、乔迁、喜宴等名义,组织开展各类迎神赛会活动。

严格限制利用民间民俗活动,摆放充气拱门、彩球的数量和规模,杜绝占用绿化带、交通道路等行为,防止影响交通秩序、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2.打击赌博违法犯罪。

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查破一批地下“六合彩”和涉毒违法犯罪案件,捣毁一批麻将馆、网络、游戏机等聚众赌博“黑窝点”,严打严处庄家赌头、团伙骨干和幕后保护伞,建立禁赌工作长效机制。

3.整治文化娱乐市场。

持续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校园周边整治行动,查处内容低俗下流、恐怖残忍、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出版物和游戏软件,清理娱乐场所、露天文艺演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