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学习目标:
1、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诵读与“月”相关的古诗词,感知中国文人墨客的月亮情结。

3、激发学生鉴赏经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吟诵,感受月亮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学习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与宋词(课件1)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2、(课件2 音乐)看,这墨香古卷,从古代的唐宋王朝飘然而至,这其中,有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也有词人脉脉的儿女情长,有“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

这种风韵,这种凝重,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去承载。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或词人的足迹,来品读那具有绝妙意境的经典佳作吧。

(课件3)(经典诵读)
二、经典引读,引入意象
1、打开历史的长卷,一篇篇唐宋佳作跃然于眼前,(课件4)谁能来吟诵一下王维的这首《相思》。

你来吟。

(生读)
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借红豆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寄托着相思之情)。

那么,就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相思之情融入这首诗中,一起来读。

(生齐读)
2、从同学们的吟诵之中,我感受到了着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作者借红豆寄相思,我们把“红豆”称成为诗的“意象”,(课件5)古典文学中,诗人或词人往往借某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抱负、志趣、思想观点等。

(课件6)诗人王昌龄就用玉壶冰为意象来明心志,词人陆游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表达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借意象来表达作者不同心境的这诗词两首吧。

(生读)
三、解读“月亮”的不同意象
1、是呀,零落成泥碾(nian)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借梅花的清香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以具体事物为意象的诗句比比皆是,(课件)你来读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来读第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第三句大家一起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
月共潮生。


2、提起月亮,在唐诗宋词中,以“月亮”为意象的名篇佳作却是最多,那是因为,(课件7、配乐)古往今来,月亮以她的清幽、皎洁、神秘、永恒承载了文人墨客太多的希望与寄托,太多的失落与悲愁。

这时,在作者的眼中月亮就化作了:(同学们一起说)故园与思乡(课件),说起浓浓的思乡情,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曾经触动过无数游子的心弦(课件9),我请一位女同学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女生读)从这位女同学深情的吟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我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说得真好,老师和你深有同感。


3、月是乡愁的驿站,月光中盛满了浓浓的乡情,月落西沉,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江中渔船的灯火,诗人张继的思乡忧愁油然而生(课件),你来吟(生读)江枫渔火对愁眠,(课件)一个愁字,把夜笼罩的如此凄清,忧愁得难以入眠,,接下来,我们就来链接一个小故事:(课件)谁能将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生读)
从这个小故事中,谁能解读“愁”字的意味,(思乡的忧愁,对未来的忧愁),诗人作客他乡的无奈,人生前途的失意,都尽在这黑夜、孤月之中。

让我们带着淡淡的愁绪再来读这首诗。

(生齐读)
4、当然,明月也是戍边将士的寄托,尽管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立刻回到家乡,但明月却成为此岸与彼岸的桥梁。

我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来吟诵这首边塞诗《碛中作》(课件10)男同学:《从军行》(课件)
吟诵到这里,我想起了杜甫的思乡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是美酒,是故乡,但也是离愁,是相思,月圆人也园,明月千里寄相思。

这融融的月色也就化为了(大家一起读)离别与相思(课件)
5、接下来的这两首诗词,我打算和同学们一起来反复吟咏,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离别与相思之情。

(课件12、13)红色的字体老师来读,黑色的字体同学们一起读。

(课件)重读:黑色的字体老师来读,红色的字体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读)第二遍:黑色的字体老师来读,红色的字体同学们来读,并需要反复一遍。

6、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词人心中那份离别的痛楚只有空中的残月(课件)可以知晓了。

同学们,诗词吟诵到此,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古筝曲片段《春江花月夜》(课件音乐)。

古今评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件)被闻一多称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件)。

(课件)赏析:皓月当空,诗人展开对宇宙与人生的遐想。

此月,便是永
恒的象征,与人生的短暂构成了诗意的对照,渗透着哲理意味。

此时的明月,便是永恒和惜时(课件)的化身。

当然,明月(课件)也是美的象征。

(课件:出示诗句:)诗人王维眼中的月恬静、安逸。

(你来读)词人晏殊眼中的月幽静、朦胧(你来读)。

这恬静、朦胧的月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齐读)
四:月亮的美称及神话传说
月亮,皎美、明净、柔和,被视为团圆、美好、光明、高洁的象征,正因如此,许多文人墨客以极其丰富的想像,赋予了众多贴切的美称。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都赋予了月亮哪些美称。

(课件)。

月亮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它源远流长,久唱不衰,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但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课件出示)我们一起读。

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热的人们无法生活,勇敢的后羿拿箭射掉九个太阳。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要妻子嫦娥好好保管,准备挑选一个吉日两人一起吃。

一天晚上,嫦娥趁丈夫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嫦娥立刻飘飞升月成仙。

(师直接吟诵嫦娥)你来吟,你来吟。

月亮,给予我们这个民族的是一种诗意的想象。

欣赏一轮中国文人眼里的月亮,它太美,美得让人遐想联篇;它太孤单,孤单得催人泪下。

它是一种寄托,寄托着我们对家乡、对亲友的不尽思念;它是一种见证,见证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起起落落!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抄写在自己的读书收藏本里,兴致之时偶尔诵之,不亦乐乎?
附: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碛(qi)中作唐岑(cen)参(shen)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mang)莽绝人烟。

从军行唐王昌龄
琵(pi)琶(pa)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liao)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qi)鸦,冷露(lu)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花落谁家。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xian)尘,皎(jiao)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ji),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赋(fu)新月 (唐) 缪(miu)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xian),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o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e),低绮(qi)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an)娟。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