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记“红色新民”学校文化的创建与探索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小学李兴发 2014.12.26
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多种社会文化观念激荡,传统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对撞冲突。
浮躁的社会逐渐使人忘却了优良的传统文化。
在这个严峻的形势下,国家主席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议题。
2013年湛江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提出创建特色文化校园活动。
创建特色文化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挖掘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成各校的特色文化。
下面我将结合学校在创建传承红色文化的做法和思考阐述我个人的观点。
一、挖掘具有地域性的红色文化,确定其在学校文化中的地位。
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多,我们通过创建学校文化去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切记,学校文化的目的是“人”,是基于人,为了人,发展人,文化是因人而生的。
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要适合师生需求,利于师生发展,符合学校发展现状,体现地域文化特点,具有适切性和独特性。
新民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文化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因为民安镇有着红色革命的历史背景,新民小学更是民安镇甚至是东海岛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其第一任校长就是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湛江地委副书记黄明德也是前校友。
学校通过多方渠道挖掘出了许多有关校友和教师在新民小学举办革命读书会和成立中共东海岛第
一个党支部等革命事迹。
这些革命事件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和精神都是师生容易感知到的,这些内容体系构成了红色新民的红色的记忆。
二、提取红色文化的精髓,形成学校文化核心。
老一辈革命先烈在争取自由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不放弃,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新民小学在创建红色文化时,结合学校自身长期发展的积淀和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规划,也结合在新民小学发生的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革命事件,一个是成立中共东海岛第一个党支部,另一个是革命读书会。
从而提炼出了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民精神。
那就是:以人为本的敬业精神,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新民精神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是师生情感的归属,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
在新民精神长期的形成的过程中新民人所呈现出来的对学校的责任感以及师生们拼搏、创新和奉献精神就是对红色文化的一种传承。
三、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共享课程活动文化。
1、师生共建学校文化的软环境与硬环境。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提
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使学校师生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生活得到丰富,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新民小学在创建“红色新民”的校园文化中,硬环境的建设主要通过学校层面去谋划,其中建有《新民小学革命读书会旧址》和《中共第一党支部旧址》浮雕、《新民命名的系列教学楼》、《爱国主义教育的升旗台》,布置“民安红色文化展览室”和红色文化宣传长廊。
软环境主要是由全体师生共建,其中有编写校本教材《红色的记忆》开设红色文化课程,进行学科渗透,组织了红色文化的整理与创新教师培训活动,完成红色新民的光盘的刻录,举行“红色新民”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比赛、黑板报比赛和手抄报比赛等。
在师生共建的软硬环境中,使学校每一面墙、每一处景观都成为教育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内容,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红色文化的教育者和传承人。
2、开展多元的德育活动,形成红色文化德育品牌。
活动是德育的主要形式,只有开展经常性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才能使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我们传承和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把红色教育打造成我们的德育教育品牌。
为了使学校的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在学生中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红色新民读书会活动”,“红色新民演讲比赛活动”,
“红色新民讲革命故事比赛活动”,“红色新民朗诵革命诗歌比赛活动”,“红色新民学规范,做文明学生活动”,“红色新民社区学生实践活动”,举行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各班召开以“红色读书会”为主题的队会,组建“红色新民”宣讲团,观看革命影片《长征》并写观后感,举行“缅怀先烈,唱响中国梦”红歌大合唱活动等。
此外,为了拓展红色教育的育人空间,培养学生社会综合实践的能力,学校还利用队活动课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同志,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组织学生到西山村参观革命陈列馆;到龙舍村瞻仰革命先烈塑像,了解革命事迹。
也通过课堂与学科结合渗透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把语文学科与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渗透以“红色的记忆”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
从而形成特色的课程活动文化,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文化。
总之,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承载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民族精神。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应从小抓起,通过创建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运用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让红色文化教育穿越时空,在学生身上获得恒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