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品)脑卒中康复的综合治疗 PPT课件
(精品)脑卒中康复的综合治疗 PPT课件
该方法通过限制健侧上肢活动,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 训练患肢的目的
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入选对象必须符合基本的运动标准
患侧腕关节伸展达到20°以上,每个手指伸展达到10°以上 ;没有感觉和认知功能的缺损;治疗方法是每天6小时,每周 训练5天,同时使用手套和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连续进 行两周强化训练
43
脑卒中康复一般有三种情况
不需要康复就可以自然恢复者 只有经过正确的康复医疗才能得到满意恢复
者 无论哪一类康复都不会有满意恢复者
只有第二组患者才具有在急性和亚急性 的医疗机构中接受正规程序化康复医疗 的指征
19
脑卒中康复适应证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 认知功能可满足完成其学习活动的需要 可以和治疗师完成交流性活动 有维持主动性康复治疗性活动最基本的
体力
20
禁忌证
病情过于严重或在进行性加重中,如深度昏迷、 颅压过高、严重的精神障碍、血压过高、神经 病学症状仍在进行发展中等
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如严重的感染,糖尿病酮 症、急性心肌梗死等
严重的系统性并发症,如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不稳定心绞痛、急性肾功能不全、活动性风湿, 严重的精神病等
21
脑卒中康复基本原则
给予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常规康复治疗相结合 功能电刺激治疗
37
2.13痉挛的防治
痉挛是速度依赖的紧 张性牵张反射过度活 跃的表现,是脑卒中 后患者的一个最重要 的损害
38
2.13治疗意见
治疗是阶梯式的,开始采用保守的疗法,逐渐 过渡到侵入式疗法
首选无创的治疗方法,如抗痉挛肢位的摆放、 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肉的牵拉和伸展、夹 板治疗等治疗方法
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肌张力增高至顶点,联带运动达到高峰,随意
出现的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肌张力逐渐正常,明显的分离、精细运动 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
15
偏瘫功能评定
功能恢复六阶段理论(见图)
中枢性瘫痪
Ⅰ Ⅱ
痉挛、僵直、联合运动
Ⅲ
Ⅴ Ⅵ
分离运动出现
Ⅳ
联带运动的完成
13
康复治疗分期
大多数患者在中早期,肢体肌张力低 下,此期临床上称软瘫期
病后1~3周内肌张力开始增加,出现肌痉 挛,此期称痉挛期
随着肌痉挛逐渐减弱恢复到正常的肌张 力,为恢复期
如果患者病后长时间处在肌痉挛状态, 预后较差,称为后遗症期
14
Brunstrom六阶段特点
无随意活动(弛缓期) 肌张力增高,联带运动初期阶段(痉挛期),
躯 干:患侧躯干侧屈并 向后方旋转
骨 盆:上抬并向后方旋 转
髋关节:伸展、内收、 内旋
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趾 :屈曲、内收
12
脑卒中康复
定义: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 疾的影响,以便使脑卒中患者重返到正常的社 会生活中
“一切措施”包括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 社会的、工程技术的措施等
通过刺激相应皮质促进其代偿损失的功能从而促进运 动功能的恢复
促进梗死灶内及周边的神经细胞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 触联系或启用潜伏状态的突触而重建新的突触联系
促进梗死灶周围的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 胞等细胞的增殖,从而加快病灶的修复及提高正常组 织的代偿作用
10
脑卒中功能障碍
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偏身浅感觉和深感觉丧 失或减退,偏盲、偏瘫等
言语和交流功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言 语失用等
认知功能障碍:定向、注意、记忆、计算、推 理障碍、失认症等
情感和心理障碍:焦虑和抑郁、强迫症等 其他:吞咽障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二便控制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11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
头 :患侧颈部侧屈,面 部转向健侧
肩胛带:后撤、下沉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前 臂:旋前(旋后) 腕关节:掌屈、尺偏 拇 指:内收、屈曲 手 指:屈曲
40
2.14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各种方案都有其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实践,并 且都有其侧重点和优缺点,在治疗脑卒中运动 功能障碍方面,没有证据表明一种康复治疗方 法优于其他方法
治疗师可以根据各自掌握的理论体系和患者具 体的功能障碍特点,以具体任务为导向,综合 实施康复治疗方案
41
2.14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失的功能的康复训练
24
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
一级康复: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 早期康复治疗
二级康复: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 三级康复: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网 络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 好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减少 并发症,是我国现阶段适合推广的脑卒中康复治疗体 系
8
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药物作用 环境效应 电磁场的作用 年龄的影响 康复训练的影响
康复训练在促进脑血管病功能恢复上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可以明显减少继发性残疾,在残疾-残损-残 障三个层次上提高患者的功能
9
康复训练促进脑重塑的可能机制
增强梗死侧皮质的输入刺激从而维持、调节皮质对外 周的最高中枢功能
25
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卒中单元(stroke unit)
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采 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强 调早期康复治疗
除脑卒中常规治疗外,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 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ADL 训练、认知 训练、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 系统的康复
26
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2.15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
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
在Taub的研究中,猴子的一侧上肢去感觉神经传入 不限制猴子的健侧肢体的时候,并不会使用患侧肢体 限制了猴子的健侧肢体,结果发现健侧肢体限制2周后猴子竟
然开始使用它的患侧肢体,克服了患侧肢体的“习得性废用 ” 强制性运动的概念也便由此而来
二便控制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35
2.1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和强度
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 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 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
36
2.12肌力训练
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损害,在康复过程 中应当针对相应的肌肉给予以下康复训练方法
17
脑卒中康复目的
预防残疾的发生和改善运动、言语交流、认知 以及其他受损的功能(身体水平上)
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活动 水平上)
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恢复其 自立的能力、社会的活动和人际间的关系,提 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脑卒中有关的生活质 量(参与水平上)
18
脑卒中康复对象
正确选择病例,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主动性康复训练应及早开始 分阶段进行 按一定的康复程序进行 进行全面的康复管理
22
基本原则的实践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处理应当与急性期 的医学处理同步开始,并且贯彻于疾病 恢复的全过程
一旦患者的病情稳定,就应当在24~48 小时后开始康复性活动或训练;病情不 稳定时,一定不要盲目进行康复性活动
康复医生应对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 管理
23
基本原则的实践
对于单方面损伤(残损)为主的患者,可到相 应的专业组去治疗
对于存在两个以上损伤(残损)的患者必须采 取小组治疗的方法
康复治疗主要是主动性功能的训练 康复医生要重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 康复是针对功能训练的方法,首先应着眼于丧
33
二、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脑卒中功能障碍
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偏身浅感觉和深感觉丧 失或减退,偏盲、偏瘫等
言语和交流功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言 语失用等
认知功能障碍:定向、注意、记忆、计算、推 理障碍、失认症等
情感和心理障碍:焦虑和抑郁、强迫症等 其他:吞咽障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16
脑卒中康复医疗的主要内容
预防、认识和处理脑卒中时的各种神经功能缺 损和医学的合并症、并发症, 避免废用综合征 和误用综合征
使患者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 使患者和家庭成员在心理上获得最大程度地适
应 通过社会的参与预防继发性残疾 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脑卒中和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再发
44
2.15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
其机制主要是建立在大脑功能重塑的基础上, CIMT通过限制健侧肢体的运动,同时集中对患 侧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活 动训练,并逐渐增加难度以达到恢复功能的目 标
脑卒中康复的综合治疗
主要内容
脑卒中康复概论 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 ADL和生活质量的康复 其他康复措施
2
一、脑卒中康复概论
概述
脑卒中(stroke)是指起病迅速的、由脑血管 疾病引起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24小时 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 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阻塞所致
脑血管痉挛引起短时间内脑供血障碍,在24h内症状得到缓解 ,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脑血管阻塞,称为脑血栓形成 从脑部血管以外部位脱落的栓子顺血流阻塞了脑部的血管,
称为脑栓塞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 受压所致
出血破入脑实质为脑出血 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小:脑损伤体积的大小表明神经系统破坏的 程度
性质:根据运动功能恢复的困难程度 梗死> 出血>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