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电子表格线路计算

完整版电子表格线路计算

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当线路改变或线路数据改变时,就要进行如下操作:(1)打开工作簿“线路计算.XLS”(2)在工作表“曲线要素”里,首先按屏幕要求输入曲线起点桩号,然后在蓝格子里(即第1~6、23、24列)修 改或更新数据:输入桩号时,只要输入数字即可,例如:桩号为K23+235.78,则输为23235.78;输入起终点和交点时,只要输入数字即可,起点输为0,终点输为“-”数,例如交点JD13输为13;输入测量断链的增减长度时,长链输为“+”数,短链输为“-”数;注意各交点的转角值不能超过180°,若超过的话,可以把其划分为几个曲线。

(3)在工作表“副交点数据”中更新副交点设计数据,更新时,只要把不同于主线上的副交点数据更新即可, 交点号要与主线上相同,其输入方法同“曲线要素”里的交点输入,列如主线上的交点JD13 存在有副交 点,则只要输入13即可;当副交点数目跟主线交点数目不一样多时,则应将较少的那条线路划分开几段, 从而达到交点数目相同。

(4)在工作表“竖曲线要素”里的蓝格子内(即第1~4列)修改或更新数据:输入桩号时,只要输入数字即可,例如:桩号为K23+235.78,则输为23235.78;输入变坡点时,只要输入数字即可,例如变坡点BD13输为13;输入起终点的变坡点编号时,起点输为0,终点输为“-”数;(5)在工作表“副线竖曲线”里修改或更新数据,其方法均同“竖曲线要素”里的输入,只不过不存在副线的 路段要把主线上的数据输进去补齐一条完整的线路纵断数据;(6)在工作表“超高设计”里修改或更新超高设计桩号、横坡设计数据:输入桩号时,只要输入数字即可,例如:桩号为K23+235.78,则输为23235.78;输入横坡时,只要输入百分值即可,例如:横坡为3%,则输为3;橫坡输入时,符号规定:从中间向两侧上坡为"-",下坡为"+";(7)在工作表“副线超高”里修改或更新数据,其方法均同“超高设计”里的输入,同“副线竖曲线”一样, 只不过不存在副线的路段要把主线上的数据输进去补齐整条路线;(8)在工作表“匝道设计”中输入匝道设计数据,在“匝道名称”栏里输入匝道名称,在“起点数据”栏里横 向对应行“X坐标”、“Y坐标”、“切线方位角”的单元格里分别输匝道起点的X坐标、Y坐标和切线方位 角(度),在行“切点”、“桩号”、“半径R”、“曲率1/R”,分别输入对应的设计数据,当半径为∞时, 则在“半径R”行里千万不要输入任何数据,可以在“曲率1/R”里输入为0,当半径不为∞时,可以不在 “曲率1/R”行输入任何数据,输入半径和曲率时,注意线路左转输为“-”数,右转输为“+”数;当直线 直接和圆曲线相接时,应该把一个切点看作桩号相同的两个,即假想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有一段长度为零的 缓和曲线。

(9)分别在在工作表“匝道竖曲线”和“匝道超高”中输入匝道的高程设计数据,方法同上;(10)分别在工作表“主线路面”、“副线路面”和“匝道路面”中输入主线、副线和匝道的路面设计数据。

(11)在所有数据更新输入完毕后,则存盘,存盘后再另存为加载宏,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使用,则先取消加载宏,再另存为加载宏时,应覆盖原有的加载宏,然后加载此加载宏,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则应在另存为加载 宏后,再在菜单“工具”中选择“加载宏”来加载此加载宏。

在上述操作完毕后,即可在任何工作簿中使用自定义的函数,使用时,跟EXCEL内部函数一样方便,各自定义函数说明如下(带"★"者为实际应用的主函数,实际应用时函数名为大写者):(1) BZGC(KD, L, V)★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BZGC--线路边桩高程计算,计算结果已扣除路面结构层 KD--待求点桩号L--边桩离中线平距,左为"-",右为"+"V--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主线边桩高程V=2时 为副线边桩高程(2) BZZB(KD, L, Aj, n)★BZZB--线路边桩坐标计算主函数KD--待求点桩号L--边桩离中线平距,左为"-",右为"+"Aj--边桩连线与线路夹角,指右前角(角度)n--输出结果参数,当:n=1时 为主线边桩X坐标n=2时 为主线边桩Y坐标n=3时 为副线边桩X坐标n=4时 为副线边桩Y坐标(3) BPKD(TJZ,TW, DHigh, MTJ, HTJ, MPT, BPT,VV)★BPKD--边坡宽度计算主函数TJZ--台阶数目TW--填挖情况参数,“-1”为挖,“1”为填DHigh--边坡高差MTj--台阶坡度数组HTj--台阶坡度数组MPT--平台坡度数组BPT--平台宽度数组VV--输出结果参数,当:VV=1时 为边坡总宽度VV=2时 为最后一个边坡高度VV=3时 为最后一个边坡宽度VV=4时 为最后一个边坡坡度VV=5时 为最后一个边坡台阶设计高度VV=6时 为台阶总数目VV=7时 为平台坡度(4) CLDL(KD,VV)★CLDL--求线路桩号扣除断链后的实际桩号KD--待求点桩号VV--输出结果参数,当: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VV=1时 为主线实际桩号VV=2时 为副线实际桩号(5) DLFQ(KD,VV)★DLFQ--求线路实际桩号算上断链后的设计桩号KD--待求点桩号VV--输出结果参数,当:VV=1时 为主线设计桩号VV=2时 为副线设计桩号(6) FCS(ByVal XS As Variant, ByVal YS As Variant, ByVal Ni As Integer)★ FCS--求经过点数组(XS,YS)的一元多项式的各项系数XS--所经过各点的X坐标数组YS--所经过各点的Y坐标数组Ni--函数结果输出参数,结果为第Ni项的参数(从高次到低次)(7) FMAX(KS, XS, XE, V)★FMAX--一元多项式函数X在XS~XE范围之间的极值计算KS--一元多项式的各项系数数组XS--X范围的起始值XE--X范围的终止值V--函数结果参数,当:V=1时,函数结果为取得极值时的X值V=2时,函数结果为取得极值(8) JFC(ByVal Kxs As Variant, Yc, X0)★JFC--解方程式,当求一元多项式取得Yc时,在X0左右的解Kxs--一元多项式的各项系数数组Yc--多项式的函数结果值X0--解起始值(9) FQZD(Name,X,Y,V)★FQZD--自定义主函数,反求匝道线路的桩号和偏距Name--待计算的匝道名称X--已知点的X坐标Y--已知点的Y坐标V--函数结果输出参数,当:V=1时,输出结果为桩号V=2时,输出结果为偏距注意:偏距不能超过半径,否则可能会出错。

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10) FQZH(X, Y, V)★FQZH--反求线路桩号X--待求点的X坐标Y--待求点的Y坐标V--函数结果参数,当:V=1时 为主线线路的桩号V=2时 为主线偏离线路的平距,左偏为“-”,右偏为“+”V=3时 为副线线路的桩号V=4时 为副线偏离线路的平距,左偏为“-”,右偏为“+”注意:偏距不能超过半径,否则可能会出错。

(11) HIGH(KD,V)★HIGH--线路中桩高程计算主函数,计算结果未扣除路面结构层KD--待求点桩号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主线高程V=2时 为副线高程(12) JJES(number,num)★JJES--对后一位为5的数值进行奇进偶舍弃处理number--已知的数值num--需保留的小数位数例如:JJES(23.4352,2)=23.44;JJES(23.4252,2)=23.42(13) JDJS(num)★JDJS--对一个不在0~360度之间的角度进行计算,使其介于0~360度之间 num--已知的角度例如:JDJS(-30)=330;JDJS(390)=30(14) LMKD(KD,VN,VV)★LMKD--线路路面宽度计算主函数KD--待求点桩号VN--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0时 为路面结构层的厚度V=1时 为左幅路面总宽度V=2时 为左幅土路肩与硬路肩相交处宽度V=3时 为左幅内车道的宽度V=4时 为左幅中央分隔带边缘的宽度V=5时 为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的宽度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V=6时 为右幅内车道的宽度V=7时 为右幅土路肩与硬路肩相交处宽度V=8时 为右幅路面总宽度V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V=1时 为主线路面宽度VV=2时 为副线路面宽度(15) LMJK(KD,V,VV)★LMJK--线路路面截断宽度计算主函数KD--待求点桩号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左幅截宽V=2时 为右幅截宽V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V=1时 为主线截宽宽度VV=2时 为副线截宽宽度(16) QTHD(QTx, QTy, QTh, QTa, QTb, QTd, QTp, QTm, QTi)★QTHD-防护砌体的厚度QTx--砌体类型,“1”为底宽不动;“2”为顶宽不动;“3”为等厚 QTy--砌体计算厚度处的高度QTh--砌体设计高度QTa--砌体顶宽QTb--砌体底宽QTd--砌体基础深度QTp--砌体基底坡度QTm--砌体墙前坡度QTi--砌体墙顶坡度(17) QYS(num1,num2)★QYS--求两数相除的余数num1--被除数num2--除数(18) INSVAL(num, inscol, valcol)★INSVAL--求解内插值函数num--已知的查找数值inscol--已知数所在数列valcol--待查找的数列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19) ZDBG(Name,KD,L)★ZDBG--匝道边桩高程计算主函数Name--待计算的匝道名称L--偏离中线的平距,左为"-",右为"+"(20) ZDBZ(Name,KD,L,Aj,V)★ZDBZ--匝道边桩坐标计算主函数Name--待计算的匝道名称KD--待求点桩号L--边桩偏离中线距离,左为"-",右为"+"Aj--边桩与中桩连线跟线路的交角,指右前角(角度)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边桩X坐标V=2时 为边桩Y坐标(21) ZDGC(Name,KD)★ZDGC--匝道高程计算主函数,计算结果未扣除路面结构层 Name--待计算的匝道名称KD--待求点的桩号(22) ZDJK(Name,KD,V)★ZDJK--匝道路面截宽计算主函数Name--待计算的匝道名称KD--匝道上待求点桩号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左幅路面截宽V=2时 为右幅路面截宽(23) ZDJS(Name,KD,V)★ZDJS--匝道边桩坐标计算主函数Name--待计算的匝道名称KD--匝道上待求点桩号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X坐标V=2时 为Y坐标V=3时 为切线方位角(弧度)(24) ZDLM(Name,KD,VN)★ZDLM--匝道路面宽度计算主函数KD--待求点桩号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VN--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0时 为路面结构层的厚度V=1时 为左幅路面总宽度V=2时 为左幅土路肩与硬路肩相交处宽度V=3时 为左幅中央分隔带边缘的宽度V=4时 为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的宽度V=5时 为右幅土路肩与硬路肩相交处宽度V=6时 为右幅路面总宽度(25) ZXZB(K, V)★ZXZB--线路中桩坐标计算主函数K--待求点桩号V--函数结果参数,当:V=1时 为主线X坐标V=2时 为主线Y坐标V=3时 为主线切线方位角(弧度)V=4时 为副线X坐标V=5时 为副线Y坐标V=6时 为副线切线方位角(弧度)(26) dlcl(KD,DKcol,DLcol)dlcl--求扣除断链后的实际桩号函数KD--已知的设计桩号Dkcol--断链桩号所在数列DLcol--断链增减长度所在数列(27) dmgc(KD, L, V)dmgc--线路断面点高程计算子函数,计算结果未扣除路面结构层 KD--待求点的实际桩号L--边桩离中线平距,左为"-",右为"+"V--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主线边桩高程V=2时 为副线边桩高程(28) fqdl(KD,Dkcol,DLcol)fqdl--求增加断链后的设计桩号KD--已知的设计桩号Dkcol--断链桩号所在数列DLcol--断链增减长度所在数列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29) lmsj(KD,VN,VV)★lmsj--线路路面宽度计算子函数KD--待求点的实际桩号VN--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0时 为路面结构层的厚度V=1时 为左幅路面总宽度V=2时 为左幅土路肩与硬路肩相交处宽度V=3时 为左幅内车道的宽度V=4时 为左幅中央分隔带边缘的宽度V=5时 为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的宽度V=6时 为右幅内车道的宽度V=7时 为右幅土路肩与硬路肩相交处宽度V=8时 为右幅路面总宽度V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V=1时 为主线路面宽度VV=2时 为副线路面宽度(30) xlgc(KD,V)xlgc--线路中桩高程计算子函数,计算结果未扣除路面结构层 KD--待求点的实际桩号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主线高程V=2时 为副线高程(31) ys(R, L1,L2, Aj, V)ys--求曲线要素的辅助函数R--圆曲线半径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Aj--曲线转角值(弧度)V--函数结果曲线要素参数,当:V=1时 为第一切线长;V=2时 为第二切线长;V=3时 为曲线长V=4时 为曲线要素P1V=5时 为曲线要素M1V=6时 为曲线要素P2V=7时 为曲线要素M2(32) zdzb(P0,P,S,LS,X0,Y0,At,V)作者:徐光辉日期:2002年8月9日 zdzb--匝道中桩坐标计算子函数 P0--曲线段始点处的曲率P--曲线段终点处的曲率S--待求点离曲线始点的长度LS--曲线段长度X0--曲线段始点X坐标Y0--曲线段始点Y坐标At--曲线段始点切线方位角(角度) V--函数输出结果参数,当:V=1时 为中桩X坐标V=2时 为中桩Y坐标V=3时 为切线方位角(弧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