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上大附中何小龙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问题1: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问题2:三角形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量,除了三条边的长度、三个内角的度数外,还有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除边、角外的其他几何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 .
2.学习目标
(1)知道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知道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3)知道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37.
(2)自学时间:6分钟.
(3)自学要求:完成探究提纲.
(4)探究提纲:
②求对应中线的比. AD AB k A D A B ==''''
③求对应角平分线的比.
AD AB k A D A B ==''''
④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⑤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⑥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2.自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能否理清证明思路.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
4.强化: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的比、对应线段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1.自学指导
(1)内容:教材P38.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完成自学参考提纲.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探索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
设△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的对应
高AD,A ′D ′.
则AD= k A ′D ′,BC= k B ′C ′. ∴S △ABC=12BC ·AD=12
× k B ′C ′· k A ′D ′= k2 S △A ′B ′C ′, ∴2ABC A B C S k S ∆∆'''
= . 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 .
②教材P38例3,如图,在△ABC 和△DEF 中,
AB=2DE,AC=2DF,∠A=∠D.若△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
6,面积为125,求△DEF 的边EF 上的高和面积.
先证△ABC ∽△DEF ,并求得相似比.再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求边EF 上的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面积.
③你的解答是:∵
AB AC DE DF
==2,∠A=∠D, ∴△ABC ∽△DEF,
∴边EF 上的高为3,S △DEF=14S △ABC=35. ④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一个三角形的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5倍,这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扩大为原来的5倍.(√)
b.一个三角形的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9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扩大为原来的9倍.(×)
⑤在一张复印出来的纸上,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由原图中的 cm 变成了6 cm,放缩比例是多少?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放缩比例3∶1;面积是原来的9倍.
2.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 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自学提纲中四个题目的完成情况.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
(2)生助生:小组交流、研讨.
4.强化
(1)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点3名学生口答自学考提纲中第④、⑤题,点评.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小组协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有助于学生回顾有关知识,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探形成初步认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的比、对应线段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探究,体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基础巩固(70分)
1.(10分)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3∶5 ,那么它们的周长的比3∶5 ,面积的比为 9∶25 .
2.(10分)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为1∶9 ,那么它们的对应高的比为1∶3 .
3.(10分)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分别是6 cm和
18 cm,若较大三角形的周长是42 cm ,面积是12 cm2,则较小
三角形的周长为 14 cm,面积为4
3
cm2.
4.(10分)如图,平行于BC的直线DE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
AD AB =
2
2
.
5.(10分)△ABC中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周长是15 cm,则△ABC的周
长为(C)
A.60 cm
B.45 cm
C.30
cm D.15
2
cm
6.(20分)如图,△ABC与△A′B′C′相似,AD,BE是△ABC的高,A′D′,B′
E′是△A′B′C′的高,求证:AD BE
A D
B E
=
''''
.
证明:∵△ABC∽△A′B′C′,
∴AD AB
A D A B
=
''''
,
BE AB
B E A B
=
''''
,∴
AD BE
A D
B E
=
''''
.
二、综合应用(20分)
7.(20分)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的材料,边BC=120
mm,高AD=80 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
QP落在BC边上,另两个顶点E,F分别在AC,AB边上,求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
解:设高AD与EF交于N点,正方形零件边长为x mm.
∵EF∥BC,
∴△AFE∽△ABC.
∴
80
12080
,
EF AN x x CB AD
-
==
即.
解得x=48.
∴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48 mm.
三、拓展延伸(10分)
8.(10分)如图,△ABC中,AB=8,AC=6,BC=9.如果动点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边BA向点A运动,此时直线DE∥BC,交AC于点E.记x 秒时DE的长度为y,写出y关于x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解:经过x秒后,BD=2x,AD=8-2x. ∵DE∥BC,
∴△ADE∽△ABC.
∴AD DE AB BC
=,
即82
89
x y
-
=,即y=-
9
4
x+9(0≤x≤4).
【素材积累】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