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在现代商战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商战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商战中的
应用
学部: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学院(系):能源与动力学院
班级:能动 0804 姓名:巩亚南
学号: 200872149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子兵法应用于我国各个领域。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

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

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

北京大学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说:“《孙子兵法》是对两千多年前大量战争实例的精辟总结。

当今MBA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现实问题进而找出其规律的能力。

每个企业都欢迎善于解决问题的经理人。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

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很有用。

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


《孙子兵法》是一部伟大的商战博弈论。

军队是在战场上拼杀,企业是在市场上作战,二者有相当的相似性:相互对抗的相似性,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企业竞争,都是一种对抗行为,都想通过击败对手,以获取有利地位或保全自己;组织管理的相似性,军事作战必须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一盘散沙式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企业竞争也要求有高效率的组织与管理。

在组织与管理中,无论是兵战还是商战,领导者的领导力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但是,也都不能忽视士兵和员工的素质的作用;战略战术的相似性,军事战争贯穿着战略战术尽人皆知。

战略与战术这两个词本身就源于军事斗争。

同样,企业竞争也
需要战略与战术,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其重要性更加突显;信息需求的相似性。

兵战需要军事方面的情报,同样,企业竞争需要市场信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理是相通的。

“市场犹如战场”,“商战犹如兵战”,二者都受优胜劣汰规律的制约,竞争都有残酷性,都要借助谋略、策略以制胜。

《孙子兵法》为现代商战所用的理论基础:第一,《孙子》是博弈之学。

因为商业竞争也是一种抗争、一种对抗、一种博弈,自然也可为商业竞争所用。

第二,《孙子》是谋略之学。

战争讲“运筹帷幄”,商战也要讲“决胜千里”。

第三,《孙子》是统御之学。

军队是组织,企业亦是团队,故可共享。

第四,《孙子》是造势之学。

造势,构筑强大的作战有利形态。

兵战需要,商战更需要。

所以,都需要《孙子》睿智的指导。

第五《孙子》是哲理之学,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

孙子主张“先知”者胜,反对“取鬼神”,讲迷信,《孙子兵法》全书共用了几十对的对立统一概念,用以分析问题,如奇正、虚实、迂直等等,这样的哲理观非常值得管理者学习。

在现代商战中,我们就应当用以想事、处事、办事。

《孙子兵法》是现代商战的法宝。

第一,“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是《孙子》全书贯穿着一根战略思想的红线,从书的首语到书的末句都讲战略问题,其中讨论得最为集中的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前面三篇。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谋略问题。

《孙子兵法》的众多经营管理思想中,最有学习价值的是孙子的谋略思想。

谋略在竞争中的重要性,是由它的四个特点决定的。

一是先胜性。

谋在先,分析各种胜利因素。

通过谋,尽量变不利为有利、少利为多利,致人不致于人,然后作出决策以求胜;二是全胜性。

谋在全,战事力求少损失,做到多胜全胜;三是全局性。

谋略考虑的问题着眼点在全局,不谋局部性,谋全局胜,局部胜胜一处,全局胜胜根本;四是长远性。

从长远角度研究问题,不谋一时胜,谋长远胜,谋一时胜短暂,谋长远胜万世。

而这在《孙子》议论得最深刻、最精辟的,也是该书的本质之所在。

第二,“五事七计”的决策思想。

孙子把决策称为“庙算”,并且,把决策程序分解为“经”、“校”、“索”三个层面。

孙子的这“五事七计”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先知”,正如孙子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2500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已成千古箴言。

在现代商战中,关于“先知”的范例俯拾皆是。

如1904年日本东京股市暴涨暴跌,形成经济恐慌,一些凭借直觉和胆略的炒股高手折翼沙场,然而30岁的野村却从中赚了数百万元。

原来,当时野村重金挖到一位专门研究股市的著名记者,利用记者的分析判断买还是卖,赚了很多钱。

1914年,奥地利王储被暗杀,野村的海外密探亨利发来情报:“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野村立刻购买军工企业、医药企业、纤维制品公司等股票,战争爆发后股票大涨,其后又凭借亨利的情报在最恰当的时机抛出股票。

今日,野村证券公司是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

第三,“不战而胜”的“全胜”思想。

《孙子兵法》的致胜原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以全争天下”。

概言之,就是追求“全胜”。

竞争也是这样,最好通过谋。

谋产业方向是朝气勃勃的,谋企业所处地位是欣欣向荣的,谋企业经营机制是生动灵活的,谋企业产品是适销对路的,谋企业团队是同心同德的等。

以此做到“兵不顿利可全”,“自保而利可全”。

但是,也必须有实力,没有实力就制服不了竞争对手。

其实,上面所说的几个“谋”本身就是在谋实力。

崇尚“谋”,但决不小视“力”,要做到刚柔相济。

第四,“以利制权”的“权变”思想。

《孙子》中论述的奇正之变、虚实之变、静动之变、分合之变、强弱之变,无不生动体现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因利制权”,“悬权而动”都重在一个“变”字。

变是世界的本质,是事物运动的反映,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兵情复杂多变,用兵的应主动应变,墨守陈规打仗,死执一法打仗,准是要吃败仗的。

在企业经营中,要设计方案,评估方案,确定方案。

其长远战略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不能轻易变的,不然,执行者就会无所适从,也会造成人们思绪不定,
失去战略的指导价值。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漠视客观情况的变化。

应该是,在制订长远规划时,在掌握现时情况的同时,要预测明日变化之趋势,制订出一个留有余地的规划方案出来。

《孙子兵法》上讲,“兵者,诡道也”。

“诡道”乃《孙子兵法》之要害,此“要害”之关键在于隐蔽性。

美国费城有两个专卖廉价品的商店,店面相邻,价格战打得不亦乐乎。

一家贴出广告“床单仅售6美元50美分”,顾客们也不着急买,都等另一家。

果然,另一家一小时后贴出广告“同样床单只售5美元95美分”。

竞争惨烈时,两位老板当街对骂,拳脚相向,总有一方先妥协,对另一方高喊“卖这么便宜,你是个疯子”。

30多年后,一家店的老板逝世,另一家店的老板也随之消失。

不久,两家店的新老板发现,两店中间有一个秘密通道,经过更深入调查,又发现这两个死对头竟是兄弟俩。

原来,兄弟俩所有的诅咒、漫骂、威胁都是演戏,结果是将两店库存都卖给了顾客,至于价格,可想而知,肯定大赚无赔。

正所谓“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兵以诈立,商战亦以诈立。

非诈就无以立战,但诈要诈而有术,否则,诈就难以立。

这一原则的实质,就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因利用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施展示形诱敌,造势任势,避实就虚,出奇制胜,以逸待劳,夺气夺心,攻其必救,夺其所爱等手段,千方百计地促使敌人犯错误,从而夺取克敌制胜的主动权。

《孙子兵法》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部珍贵典籍,我们要从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指导人生这片战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