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_孤独之旅_教学实录_名师聂智
_孤独之旅_教学实录_名师聂智
心理吗?当觉得父母唠叨时,我们
师:请一位同学读出这四句话。 识的朋友,父母又不在身边,我觉
希望早日长大;当看着网吧“18岁
(一生读。)
得很孤独。
以下禁止入内”的告示时,我们盼
师:读得很流利,但不够传神。
生2:父母出去旅游了,我自己
望马上长大;当面对堆积如山的作 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 留在家里,那几天每天放学回到家
师:他是什么心境下说的这句
生11:他虽说想回家,但是不
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话?
说放弃自己的工作、责任。
生1:一个不能体贴父亲、只想
生6:感到孤独,非常想家。
生12:他似乎不像第一次那样
着自己的杜小康。
师:父亲就在身边,他为什么 任性了。
生2:一个不懂事、任性、爱撒 还会感到孤独呢?为什么还如此想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准确。不
我们读出了这么多内容。好,下面
师:这一段中哪些词、句让你 爆发,这句话就是一种情感的宣
请同学们自己赏析或同桌讨论其 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
泄。此时的杜小康和说第一句话时
余 三 句 话 ,用“ 一 个
的
生7: “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 的杜小康一样吗?
杜小康”这样的句式,批注你的赏 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
生13:不一样,是一个懂点事
析结果。记住你的结论一定要能在 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 的杜小康。
文章中找到语言依据。
独了。”
生14:是一个在逐渐控制自己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这句话作者采用了对比的 情绪的杜小康。
师:从第二句话中你读出了一 手法,哪些词突出了此时孤独感的
生15:一个不再由着性子,知
娇的杜小康。
家呢?请同学们采用改换人称的方 是似乎,是的确如此,我们说“日有
生3:一个过惯了富裕日子、不 式,将文中的“杜小康”改为“我”, 所思,夜有所梦”,白天在孤独中备
能吃苦的杜小康。
自由朗读课文第29段。
受煎熬的杜小康一直在压抑着情
师:看,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生读。)
感,控制着自己,而在睡梦中终于
让我们感受到了杜小康的成熟。请 亲的责任,他真的长大了,成熟了。
生(众):孤独。
同学们找出刚到达芦荡,鸭群被刮
(课件显示刚才学生回答的有
师:是啊,家道中落,年幼的杜
散后杜小康父子的表现,特别是能 关句子,是按地点总结的。)
小康饱尝了物质生活的单调、精神
表现父子之间关系的句子。
师:我们来将屏幕上的文字齐 生活的痛苦,可他最终用稚嫩的双
课 堂 本版主持/佩 兰
获奖课例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9年河南省初中记叙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优质课一等奖
筅聂 智/ 执教、整理
(课前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
2.我要回家……
有过孤独的感受吗?
雨后》营造氛围。)
3.还是分头去找吧。
生1:初一刚开学,我又第一次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住校,周围是陌生的环境,没有熟
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生4:在路上他也害怕,但是对 们再次设身处地地感受杜小康的
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 前方还抱有希望,抱有幻想,现在 孤独。
盘旋于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父亲 他的希望破灭了。
(师指定一生读。)
对他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是
师:的确,空旷陌生的环境、未
师:此时的孤独比刚离家时要
下意思差不多的第一句话和第二
师:于是他对父亲说了第一句
师: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 句话,在词语上有什么不同?
话。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谁愿意来 话?
生10:没说“我不去放鸭了”,
试一试?
生5:到达芦荡一段时间后的 也没说“上岸”。
(生读,师范读,生自由读。) 一天夜里。
师:你能感到有什么不一样?
师: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生3:他非常害怕。
在身上。秋天,天气已经很凉了,只
杜小康的语言。
生4:非常恐惧。
好将单衣硬穿在身上,缩着身子去
(生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
师:为什么害怕、恐惧呢?
抵抗凉意。
(课件展示。)
生5:因为他要离开疼爱他的
杜小康却有一年四季的衣服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 妈妈,离开熟悉的朋友、学校。
……一年四季,完全可以根据天气
生5:句号要比感叹号语气平缓、 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杜小 认为怎样算是长大了?
平静一些。
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生1:独立,遇事靠自己,不依
师:对, “平静”一词用得很准
师:此时,杜小康的表现说明 赖别人。
确。此时的杜小康饱尝雨夜寻鸭的 什么?
生2:懂得父母的辛苦,能分担
磨难,但是很平静,很从容,没有大
年四季,实际上只勉强有两季的衣
亲到芦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
师:杜小康无可奈何和父亲踏 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中间没有
事。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 上了放鸭的旅程,当他说这句话时 过渡的衣服,春天,天气已经非常
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 心情怎么样?
暖和了,还只能将冬天的棉袄硬穿
不多,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
(三名学生朗读,师指导。)
成感叹号,好不好?为什么?
然也是有所慌张的”,更何况一个
师:短短的四句话就让我们鲜
生5:不好。因为……
孩子?那么,我们看鸭群被刮散后 明地感受到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
师:不着急,你想想用句号、感 呢?
历程。当我们陪着杜小康走完这段
叹号,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生6: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 孤独之旅,结合杜小康的成长,你
号可以吗?为什么?
静?
当时杜小康的性格。下面请同学们
生4:不可以,换后是疑问语气
生5:因为他是父亲,他是大 自由练习演读这四句话,等会儿把
了,表现不出杜小康的勇敢、坚决 人,这是他的责任。
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句子朗读
果断、毫不犹豫。
师:杜小康的父亲走南闯北, 给大家听。
师:那么为了突出坚决,我换 此时面对这样一个环境,尚且“显
个什么样的杜小康?
强烈?
道要面对困难的杜小康。
生1:一个想家的杜小康。
生8 (略加思索)“: 那点”、 “简
师:看来此时的杜小康虽然幼
生2:一个不懂事的杜小康。 直就算不得”。
稚,但在逐渐成长。那么第三句话
师:哦?此时的杜小康和说第
师:非常好,你是位对语言极 呢,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50
2010.7- 8/B
你们深深的思索。请同学们齐读。 点:1.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 杜小康的生活情形吗?昨天老师了
(课件展示。)
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 解到咱班有几位同学看过 《草房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 些话的;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 子》,谁来介绍一下放鸭之前杜小
长大。
话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 康的情况?
业时,我们渴望快点长大。可是,怎 杜小康呢?老师想以第一句话为 我都觉得很孤独。
样才算真正的长大呢?成长旅途中 例,告诉同学们怎么赏析人物的语
师:你们那时的心情就和此时
的风风雨雨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言,其余三句等会儿由同学们自己 杜小康的心情有几分相似。杜小康
曾经有这样一句歌词,可能会带给 赏析。赏析人物语言我们要注意两 以前可不简单,你们知道放鸭之前
1. 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
师: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
师:杜小康为什么要去放鸭? 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
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 哪一段交代了原因?
带的。他们只能用一条线绳来作裤
考虑。
生1:因为他家由富变穷了。课 带。
生1:杜小康辍学跟随父亲到 文第1段。
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
芦荡放鸭的故事。
(生读。)
父子干巴巴的对话“ :饱了吗?” “饱
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
师:这是初到目的地,杜小康 了。” “你饱了吗?” “我饱了。” “就
自行车,即使油麻地小学的老师, 眼中的芦荡,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 在河里洗碗?” “就在河里洗碗。”
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小船”。此时他的心情如何?
“困吗?” “不困。”孩子喜欢热闹,喜
4. 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因
生3:害怕、胆怯。
欢丰富,可此时杜小康却仿佛被世
此,杜小康一直当班长。
师:是的,课文中写道: “这是 界抛弃了般饱尝着寂寞、单调。请
师:家境富裕时的杜小康,往 他 出 门 以 来 第 一 回 真 正 感 到 害 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按刚才变换人
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一簸箕 怕。”为什么是第一回真正害怕? 称的方式将29段再朗读一遍,让我
到一个人。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也
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
生(众):在芦荡。
越来越单调,几乎不知道说什么。”
他有了一辆自行车。虽然这只不过
师:这是怎样的芦荡呢?请同
师:的确,在这里杜小康几乎
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 学们齐读第21段。
找不到人交流。小说这样写杜小康
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
畔是呼呼的风声,身上砸着歇斯底
生4: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 应,充分表达了杜小康此时的心情?
里般的雨点,脸上和脚上已伤痕累 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
生(众)“ :惊喜”。
累,可他还要孤军奋战。如果老师 静。
师:通过对这四句话的品析,
把“吧”去掉,将句尾的句号换成问
师:为什么父亲必须要显得镇 我们发现,每句话都鲜明地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