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常叶混交林 寒温性针叶林
耐寒灌丛和高山草甸
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
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245种,有药用植物870种,是四川药材的重要产 区。
此外,卧龙还出产大量的可食菌类、蕨苔,构成山 珍野味的一部分。
保护区内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 多种,此外还有大量的爬行动物,两栖动 物和昆虫。区内分布的大熊猫约占总数的 十分之一,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除 了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扭角羚、白唇 鹿、小熊猫、雪豹、水鹿、猕猴、短尾猴、 红腹角雉、藏马鸡、石貂、大灵猫、小灵 猫、猞猁、林麝、毛冠鹿、金雕、藏雪鸡、 血雉等几十种珍稀野生动物。鸟类种类繁 多,占中国特种鸟类的50%。是世界上古 老生物种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 建设发生根本性改善,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向符 合中国国情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卧龙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万公顷, 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 1974年3月面积扩大到20 万公顷。1980年加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 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 研究中 心。卧龙自然保护区为“科普教育基
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区内经济得
地理位置 河流水系 气候类型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发展规划
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 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 部,邛崃山脉东南坡, 距四川省会成都130 公里,交通便利。
河流水系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水系呈相对独立状态,各主要河流及其 支流均发源于保护区内,呈树叉状分支,并自西向东流出 保护区,河流量及水质完全取决于区内的自然条件和人为 活动影响。皮条河发源于巴朗山东麓,自西南向东北从保 护区的中心地带穿过,全第约60公里,近河位于保护区 的北训,发源于四姑娘山东坡,全长约45公里,至磨子 沟口与皮条河汇合,称耿达河(又叫渔子溪)。经耿达于 映秀注入岷江,全长约34公里,区内长22公里。中河位 于保护区东南部,发源于齐头岩和牛头山,全长约30公 里。西河位于保护区南部,发源于马鞍山,全长约37公 里,至三江口与中河汇合后,称郡江(又叫寿溪河),于 漩口注入岷江。本区内河水主要靠降水、森林蓄水和冰雪 融水补给。四季长流,终年不断。
卧龙自然保护区属青藏高原气候区的东缘,
由于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 了典型的亚热带内陆山地气候,西风急流 南支和东南季风控制了区内的主要天气过 程,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在干冷的西 风急流南支影响下,天气多晴朗干燥,在 冷气流的进退过程中,也常形成降雪或雨, 夏半年湿润的东南季风顺河而上,遇到高 山冷气流而形成丰富的迎坡降水,因而温 暖湿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