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效益的实现以及水利行业的发展,所以以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为依据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效果的提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事前质量管理、事中质量管理以及事后质量管理结合的全过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一、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其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施工材料因素、施工设备因素、施工工艺和方法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五类,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只有对这五项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具有良好的质量效果。
(一)人的因素
人是参与水利工程设计、规划以及施工的管理主体、操作主体与监理主体,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任何岗位上的人都会间接或者直接的对水利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提高人的素质并对人的工作进行管理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与效果的关键内容。
(二)施工材料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材料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构件、原材料以及工程中需要使用的金属结构等,这些材料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必备的物
质条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或是缺少这些材料就难以顺利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或者难以使水利工程质量达标,而材料如果不合格,水利工程的质量也必然难以保证,所以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应当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重要的内容。
(三)施工设备因素
水利工程中的施工设备包括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机械与设备以及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设备和仪器等。
施工设备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达标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设施,它对水利工程的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测的设备和仪器等,其检测的准确性也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决策。
(四)施工工艺与方法因素
施工工艺与方法包括施工中使用的技术以及施工方案等,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本身的合理性以及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审核以及施工技术的选择中,需要以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实际要求为依据,从经济、管理、组织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考虑和分析,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案在技术层面上具备可行性,在经济层面上具备合理性。
(五)环境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因素包括施工中的自然环境、管理环境以及技术环境。
管理环境包括质量签证制度、质量监控制度以及质量
检验制度等。
自然因素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技术环境包括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遵守的规范、规程、质量评价指标和设计图纸等。
环境因素具有多变和复杂的特点,所以这些因素相比较其他因素而言更加难以控制。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实践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是以水利工程的计划标准为依据来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情况做出衡量,同时对执行计划过程中的偏差进行纠正以保证落实计划标准并实现计划目标。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实体形成的动态过程,其质量管理应当从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入手,并包括对材料质量的管理、施工现场的巡回监督与抽查以及施工质量问题的解决等诸多工作。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有必要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这个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三个阶段。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事前管理
水利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是指通过研究能够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来对质量目标出现偏离的可能性进行预先的分析并制定预案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从而将水利工程质量问题控制于出现之前。
在此过程中管理单位以及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通过检查参建单位是否按照规范、规程、合同中提出的要求将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送至现场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并在保障人员素质、技术力量以及机械设备质量的情况下为水利工程的质量建立物质基础;二是推动参建单位质量保障系统建立或完善,其中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参建单位的检测与计量技术做出检查,帮助参建单位建立现场会议制度、质量报告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事故处理制度等,从而让参建单位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并且职责明确,从而从管理环境和管理制度方面为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立保障;三是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对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所划分的工程项目进行核定,从而使工程质量评定更加方便;四是对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的构建质量以及材料质量进行检查,材料需要具备技术说明书以及合格证书,同时通过抽检来确定材料质量符合水利工程建设要求;五是以已经完工的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依据,寻找这些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事中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事中管理也可以被称作实时管理或者现场管理,即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可能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做出控制,其中旁站管理是事中管理中经常运用并且十分有效的管理措施之一。
在水利工程质量事中管理过程中,无论工程大小都需要建立工程质量管理项目站,同时有必要派出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的巡查与抽查,尤其是对于水利工程的关键部位或者隐蔽工程更有必要进行重点管理。
此阶段需要完成的
质量控制管理包括检查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规程以及质量标准的落实与执行情况,通过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及时评定和验收来确保水利工程整体的质量。
(三)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事后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事后管理也被称为反馈管理,即在质量问题发生之后对质量问题作出控制,其过程偏向于改造而并非预防。
事后管理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手段,但是如果单纯的使用事后管理手段而不能实现与事前管理与事中管理的结合,那么事后管理的劣势将会十分明显,其中一点就是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已经发生,由此产生的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只能对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进行弥补和改造以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事后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质量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并对工程实际质量做出检查。
建设监理制的实施使建设监理与质量监督工作逐渐分开,监理工作者在质量评定方面的发言权要更有权威,监督部门有义务对监理部门的评估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二是对水利工程的技术文件以及质检报告做出审核,同时对工程质量评价资料、抽样质量检测资料、现场质量检查资料等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做出把控并对以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作出预测和预防;三是对竣工验收资料进行审查,在规范规程的要求下进行质量抽样并编制质量报告。
总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需要实现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
后管理的结合,这三种能够有效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目标实现的措施缺一不可。
有效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应当是在三者结合的情况下力求发挥出事前质量管理的最大功效、进行不间断的、严格的事中质量管理与事后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岩红.农业综合开发中的水利工程建设[j].山西建筑,2006(7).
[2]杜建刚.加强质量监督、提高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05(8).
[3]滕杰.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4]张修兰.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