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学之管理史

现代管理学之管理史

管理史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总结管理理论出现前的管理实践及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理论丛林近现代管理理论时间理论特点19世纪末以前各种管理思想20世纪初-1930年古典管理理论标准化、制度化1930年-1950年人际关系学说重视人的因素1950年-1960年管理理论丛林全面、系统、精确20世纪60年代后战略管理长远20世纪70年代后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参与20世纪90年代后学习型组织突破式改进、创新☞早期的管理实践及思想源于人类集体协作劳动的本能需要,是经验的代代传授☞古典管理理论:工业革命提高效率☞人际关系学说及行为科学理论:工人及工会组织发展;经济发展及周期性危机加剧;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管理理论丛林:二战后,生产及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人们对管理理论普遍重视☞战略管理:世界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企业面对3C(变化,顾客,竞争)环境☞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企业推广和普及全面质量管理带来产品竞争力☞学习型组织: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新的学习型模式。

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案例:汽车的生产方式.doc管理理论出现前的管理实践及管理思想中国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前,中国就已有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公元前17世纪的商、周已形成组织严密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组织,出现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权力结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留下了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权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长城:公元前七世纪始至明万历年间(1573年)历时二千多年形成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六千七百多公里管理理论出现前的管理实践及管理思想中国《周礼》:分封建国,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天官辅政,地官管理民政事务,春官管理文化及祭祀;夏官管理军队及国防;秋官主管法规与刑罚;冬官管理工程及工业制造事务)《孙子兵法》:13篇战略—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战略筹划的内容—“道”“天”“地”“将”“法”+“主”“将”天地”“法令”“士卒”“赏罚”;策略—“因形制胜”“因敌制胜”“因变制胜”;组织—“凡治众如治中国儒家孔子:仁—“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为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德治、平衡优化—“为政以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管理途径为自我管理到家庭管理到国家社会的管理—“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法家韩非子:法治;管理有“术”—从各个方面考察臣下的言行,有罪必罚,有功必赏,听取臣下主张再责求其功效,故意用不确切的命令指挥臣下以辨其忠诚,明知故问以辨是否说真话,故意颠倒着说话办事以了解臣下的实际情况;管理的权威“势”—“自然之势”“人为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外国古埃及:金字塔;灌溉系统;每一个监督者大约管理十名奴仆等《旧约全书》:摩西的岳父建议“把有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让他们充当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他们应该对每一件小事做出判断,但每一件大事,他们应该向你报告”;“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古罗马:类工厂体制;公路体系;度量衡和币制;第一个类似公司的组织向公众出售股票;为市场而生产的劳动大军;行会;皇帝—4个大区—13个区—101个省份,省长只管民政,无军权的组织结构体系;立法与司法的分权制度。

外国文艺复兴:复式簿记—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经济秩序越来越关注风险—贸易规则,商业道德自由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确保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和发挥最大的效能;个人乃至国家的自利性行为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上将给所有的人带来最大的繁荣;劳动分工/专业化是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自利迫使关注他们利益,产生相互利益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古典管理理论背景:小规模和个人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管理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产业革命→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三位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美(1856-1915)律师家庭→哈佛大学法律系→眼疾辍学→小机械厂学徒工→钢铁厂技工、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厂制图部主任、总工程师→纸板纤维制造投资公司总经理→独立开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伯利恒钢铁公司做咨询→写作、讲演、宣传科学管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及1911年10美国国会举行的关于沃特敦兵工厂由于实行科学管理而引发的工人罢工听证会上的证词也是一篇重要文献科学管理理论要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要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环境♪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合作♪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为科学工作♪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的追随者:✈亨利·甘特:甘特图→PERT(计划评审技术),计件奖励工资制《工业的领导》《工作组织》✈吉尔布雷斯及莉莲·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动作研究》✈福特:第一条流水生产线,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及工具专用化—作业专业化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1841-1925)小资产者家庭,15岁中学,17岁入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19岁取得矿业工程师资格,同时被任命为高芒特里-福尔尚布德公司任总工程师,直至总经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企业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明确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管理十四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理想行政组织体系☺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德(1864-1920) 富裕家庭1882年海德堡大学读法律1889年完成博士论文《社会和经济理论》☞组织中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是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它具有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正式的选拔、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的人员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等特点霍桑试验☞时间:1924—1932年☞人员:梅奥(Elton Mayo)为主的一批研究者梅奥:(1880-1949)澳大利亚人,移民美国。

逻辑和哲学硕士,后学习医学,进行精神病理学研究。

其代表作为《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霍桑试验☞地点:美国芝加哥(Chicago)郊外西部电器公司霍桑工厂(Western Electronic’s Hawthorne plant)。

☞背景:该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共进行四项试验霍桑试验之工场照明试验:照明~产量?试验组控制组先后改变工场照明强度照明始终维持不变试验结果:两组产量都大为增加,而且增加数量几乎相等霍桑试验之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工作条件~产量?先逐步增加休息次数,延长休息时间,缩短每日工作时间,供应茶点,实行五日工作制等→再逐步取消这些待遇,恢复原来的工作条件。

同时,指定一名观察名,专门记录室内发生的一切,并与工作保持友好气氛试验结果:不论工作条件如何变化,生产量都是增加的,而且工人劳动热情有所提高。

霍桑试验之访谈计划:X~产量?先是“直接提问式”,即列表调查员工对公司、监督、保险计划及工资等的态度,但效果不佳;后改为“非直接提问式”,即访问者倾听被访问者感兴趣的任何问题。

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半小时延长到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

试验结果:虽然事实上一切未变,但在随后的访谈中发现,工人表示工作条件已有所改进,工资报酬也改善了。

霍桑试验之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团体~产量?选14名女工:9名绕线工,3名焊接工,2名检验工。

绕线工和焊接工分3组,检验工则负责检验。

工资报酬按小组的总产量为基础付酬给每个工人。

试验结果:团体有自己的产量规范,并且低于管理当局拟订的产量标准。

有正式组织之外的团体的力量使每个工人遵守此产量标准。

每个工人都避免挫伤同伴们对自己的感情而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在这个非正式团体中的地位。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存在着霍桑效应:对新环境新变化的好奇与兴趣,会导致较佳的成绩→霍桑试验的结论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团体行为:包括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组织行为: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领导理论包括领导性格、领导行为和领导权变理论个体行为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双因素、激励需求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等行为改造理论:强化理论、归因论、公平理论等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X —Y,不成熟—成熟,人性的四种假设等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理论背景: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生极大变化:和平、民主和独立;劳资矛盾更尖锐;生产和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科学技术大发展;职工队伍的结构及文化程度普遍提高;需要更先进的管理手段、强调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要发挥人的积极性。

社会学、数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学者从事管理理论的研究。

呈现管理理论百花齐放的局面。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信息中心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法约尔,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亨利•艾伯斯,欧内斯特•戴尔,赫伯特等社会合作学派:✓人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