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脾消食药膳

健脾消食药膳

健脾消食药膳
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纳不佳、体弱食少者,常用药物有山楂、山药、神曲、麦芽、茯苓、莲子肉等。

配用食物有萝卜、肉、蛋类。

常用药膳:
1萝卜饼:白萝卜250克,面粉250克,瘦猪肉100克。

将肉与萝卜剁碎成馅,加葱、姜、盐、味精等,做成馅饼,蒸熟或煎熟食用。

治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之症。

2山楂萝卜排骨汤:山楂50克,白萝卜150克,排骨100克。

先将排骨煮熟,再入山楂、萝卜同煮至熟即成。

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者。

3里脊肉粥:猪里脊100克,粳米100克,食盐、香油、味精适量。

先将里脊肉切碎,与米煮粥,粥成后加调料即成。

能益胃助食。

4花生仁粥:花生仁4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也可加山药30克或百合15克,煮粥。

能健脾开胃。

5莲子粥:莲子肉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有益胃健脾之效。

6山药饼:山药200克,鸡内金50克,共研细粉,加水做成同等大小饼20个,烘熟,每次1个,每日2次。

能消食健脾。

适用于脾虚食少者。

便秘食疗方
便秘是经常困扰家长的儿童常见病症之一。

小儿大便干硬,排便时哭闹费力,次数较常明显减少,有时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为便秘。

由于小儿肠道功能尚不完善,临床一般不宜用导泻剂治疗,如果导等,以防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而中药又因其味苦,多数婴幼儿不予配合,所以食疗无疑是一种简便易行之法。

临床按便秘的伴随症状不同,将其分为暂时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两种。

前者较常见,多因饮食停滞,燥热内结,或热性病后耗伤津液造成,治疗宜清热通便;后者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宜健脾运脾,滋润通便。

1积热便秘特点是大便干燥,坚硬如羊粪,排便困难,可伴有腹胀痛、口臭、手足心热等症。

治宜清热润肠。

(1)菜汁汤:鲜菠菜或白菜适量,煮汤饮用。

(2)萝卜汁:红心萝卜捣成泥状取汁(或榨汁机取汁),白糖适量,共煮2~3分钟,温服。

(3)松子仁粥:大米100克煮粥,熟前放入松子仁30克,煮至粥成,加糖食用。

(4)每日早晚空腹食苹果半个~1个。

(5)番泻鸡蛋汤:番鸡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食盐、味精适量。

将鸡蛋磕入碗中搅散备用。

番泻叶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鸡蛋、菠菜、食盐,煮沸加味精即成。

(6)黄豆皮100克,水煎服,日3次。

(7)蜂蜜30~60克,芝麻油1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2虚证便秘特点是大便时秘,排便困难,或大便先干后稀,并伴有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1)韭菜汁:韭菜叶捣烂取汁1小杯,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2)新鲜土豆去皮切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
匙,酌加蜂蜜同饮,连用半月左右。

(3)萝卜籽10~20克,炒黄研细粉,加糖,开水冲服,每日分1~2次服。

(4)黑芝麻15克,捣碎,水煎,空腹食。

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打碎,与鸡蛋同煎或夹入馒头、面包内,日1~2次。

(5)地瓜煮食。

(6)黄芪苏麻粥:黄芪10克,苏子50克,火麻仁50克,粳米250克。

将黄芪、苏子、火麻仁洗净,烘干,打成细末,倒入200毫升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药汁备用。

洗净粳米,以药汁煮粥。

适用于气虚便秘。

(7)杏仁羹:杏仁10~20克,山药50克,胡桃肉20克,蜂蜜适量。

将前三味洗净去皮打碎和匀,加蜂蜜,加水适量煮沸,频服。

(8)家庭常备中成药:偏于热积便秘者,可服小儿七珍丹、小儿保赤丸、通便灵等;偏于体虚者,可备启脾丸、灵菇合剂等。

厌食食疗方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

厌食的小儿虽然较长时间食欲不振,但精神尚可,也无明显形体消瘦。

厌食的原因多与喂养不当有关,如饭前吃零食,吃饭不定时,生活无规律,以及家长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片面追求高营养的滋补食物,长此以往,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胃肠负担,也超过了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

治疗宜运脾、养胃、健脾。

(1)山药汤圆:山药50克,糯米500克,白糖90克。

先将山药捣粉蒸熟,加白糖与胡椒粉适量,调成馅备用。

后将糯米水泡后,磨成汤圆米粉,分成若干小团,包山药馅,搓成汤圆,煮熟食用。

(2)山药内金糊:炒山药200克,鸡内金50克,共研细粉,加糖适量,每次1匙入牛奶或米粥内煮沸,每日早晚各服1次。

(3)黄精粳米粥:黄精15~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先煎黄精,去滓取浓汁,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4)鸡胗粉粥:鸡内金6克,陈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

先将前三味药为末。

加水煮粥,粥成入药末,加白糖食之。

(5)麦芽山楂糕:大麦芽100克,山楂50克,糯米150克(炒),白糖75克,为末拌匀。

入少量蜂蜜,压成方块糕,常食之。

对消化不良者尤宜。

(6)山楂神曲粥:山楂30克,粳米100克,红糖6克。

先煎山楂、神曲,取汁去滓,后煮米沸开,和入药汁,煮成稀粥,加红糖,趁热食之。

(7)参药鹌鹑粥:鹌鹑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加党参10克,淮山药10克,共煮熟,去药渣,分2~3次食汤与肉。

(8)麦芽煎:生谷芽、麦芽各15克,山药10克,莲子肉15克,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40~60 毫升。

(9)秫米粥:高粱米30克炒黄、大枣10个去核炒焦,共研细末,每次半匙,入牛奶或米粥内煮沸,每日服2次。

(10)枣肉鸡金饼:大枣肉250克,生姜30克,生鸡内金60克,面粉500克,白糖少量。

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做成小饼,烘熟。

每次食2~3个,每天2 ~3次。

(11)消食脆饼:鸡内金1~2个,面粉100克,盐、芝麻适量。

将鸡内金洗净
晒干或用小火焙干,研末。

将鸡内金粉与面粉、盐、芝麻一起和面,擀成薄饼,置锅内烙熟,用小火烤脆即可。

(12)蒸肉糕:糯米500克,干莲子250克。

莲子洗净,清水泡发,去心,入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揉搓成泥。

糯米洗净,与莲肉泥混合均匀,加入少量水,入大碗或小盆中,隔水蒸熟。

凉后置干净的案板上压平,切成块状,装盘。

上面撒上白糖,即可食用。

(13)茯苓饼:茯苓、米粉、白糖各500克,茯苓研末,与米粉、白糖混合均匀,加水适量调成糊状,用平底锅煎成薄饼。

(14)薏米绿豆荷叶粥:薏米仁15克,绿豆50克,鲜荷叶2张。

将荷叶洗净,撒成小块,与薏米仁同入锅,加水先煮30分钟,捞出荷叶,再加入绿豆煮烂即可。

(15)萝卜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

萝卜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沸水内,煮沸后即捞出,空干,晾晒半天,再放入锅内,加蜂蜜,以大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

每次饭后食用数块,连服数日。

(16)生姜250克,党参250克,山药250克,蜂蜜300克。

将生姜捣碎取汁,党参、山药取末,同蜂蜜一起搅匀,慢慢煎熬成膏。

每次1汤匙,每天3次,热粥送服,连服数天。

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17)锅巴饼:锅巴1500克,炒神曲120克,炒砂仁60克,焦山楂(去核)120克,莲子肉(去心) 120克,炒鸡内金30克,白糖适量。

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适量米粉、白糖和匀,用水调和做成小圆饼,烙熟即可,随食。

益智健脑药膳
儿童时期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益智健脑药膳有助于智力发育。

常用药物有:核桃仁、益智仁、茯苓、芡实、远志等。

配用食物有:芝麻、桂圆、香菇、木耳、蜂蜜、鱼、肉、蛋以及动物的脑髓等。

常用益智健脑药膳举例:
1冬瓜益智盅:小冬瓜1只,挖瓤洗净,沸水煮10分钟后取出,加肉块(猪、牛、羊、鸡不限)、香菇、莲子肉及佐料适量,煮炖至熟烂。

还可加虾仁、火腿等。

有助生长、益智慧之效。

2益智仁炖肉:益智仁50克,牛肉或瘦猪肉30克,同炖煮至肉熟,加调料即成。

有健胃益脾、补脑安神、益智作用。

3读书点心:核桃肉500克,芝麻125克,桂圆肉125克,加糖适量,共捣匀,每日早晚取一匙,开水冲服。

能增强记忆,消除头晕失眠。

4山家三脆:嫩笋50克,香菇或木耳10克,枸杞20克,入盐汤中煮熟,加香油、胡椒、酱油、醋拌食。

能补气养血、健脑益智。

5鱼头补脑汤:鱼头(鲫鱼、鲤鱼、黑鱼等)1条去腮,天麻15克,香菇、虾仁、鸡丁适量、清水煮熟,加香油、葱、姜、盐、味精等调料即成。

有健脑增智之效。

1、蒸梨: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并伴细菌感染、发热、咯痰时,食用蒸梨效果较好。

可润肺化痰,配合川贝、陈皮功效倍增;
2、山楂秋梨汁
如果咳嗽是干咳、无痰,并唇干舌燥,呼吸时热气逼人,可照此法制梨汁早晚服用,有润喉生津功效。

配合山楂,还能增进宝宝胃肠功能;
3、秋梨奶羹
制成奶羹对宝宝脾胃刺激小,适合肺虚气喘、咳嗽体弱的宝宝吃。

最方便的“暖胃”食品:
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等。

另外,炒菜时,多放些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也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