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采集与送检制度
血标本的采集与 送检管理制度
王爱珠
精品课件
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集 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 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
精品课件
• 1、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应根据医院护理部要 求,建立有利于鉴别病人信息的一切措施。
• 2 、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 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又转科或转床此 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 带的医院可以例外
精品课件
• 4 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 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 。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 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 本,不得使用来源不明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 本进行交叉配血。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 份。使用条形码的,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 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
精品课件
• 6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 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 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 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 血标本。
• 7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与 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 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EDTA抗凝(大约需5ml血液) ,且要做到八不收:
• 8.1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 8.2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 8.3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 8.4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如从输液管获取血标本,应
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首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以 防血标本被稀释); • 8.5 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可例外,为了防止 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红 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由于EDTA能够螯合 补体激活所需的Mg2+和Ca2+,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 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或者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 度的比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5 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 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血标本采集 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不要在采血前贴上标签 ,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 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使 用血标本专用试管采集的,应将试管上两个相同的号 码条其中一个粘贴在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 。最好由采血者和患者在申请单上签名共同确认血标 本的正确性。若患者不能签名时,则应说明理由,并 请随同人员见证并签名。保证采血和填写标签人员由 同一人完成,出现任何差错均由同一人负责。推荐标 签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以避免书写错误。
精品课件
• 8.6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 • 8.7 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不收; • 8.8 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
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红细胞洗涤) 。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果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 。 • 9 献血者的血标本必须从与血袋相连的塑料管中获得。
精品课件
• 3 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 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 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 定,不配血。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试验。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血型与《临 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 血标本。
• 10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血标本 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 11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冰箱, 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 12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 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放入2~6℃冰箱至少保存1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