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动机维护检修1 总则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云峰分公司高、低压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维护检修(中修和小修)作业时使用。
对特别重要或大容量的电动机应逐步开展状态监测,以便使检修工作更有针对性,确保安全运行。
2.完好标准2.1 零部件质量2.1.1 电动机外壳完整,无明显缺陷,表面油漆色调一致,名牌清晰。
2.1.2润滑油脂质量符合要求,油量适当,不漏油。
2.1.3电动机内部无积灰和油污,风道畅通。
2.1.4外壳防护能力或防爆性能良好,既符合电动机出厂标准,又符合周围环境的要求。
2.1.5定转子绕组及铁芯无老化、变色和松动现象,槽楔端部垫块及绑线齐全紧固。
2.1.6定转子间的间隙符合要求。
2.1.7风扇叶片齐全,角度适合,固定牢固。
2.1.8外壳有良好而明显的接地(接零)线。
2.1.9各部件的螺栓、螺母齐全紧固,正规合适。
2.1.10埋入式温度计齐全,接线完整,测温表计指示正确。
2.1.11启动装置好用,性能符合电动机要求。
2.1.12通风系统完整,防锈漆无脱落,风道不漏风,风过滤器、风冷却器性能良好,风机运行正常。
2.1.13操作盘油漆完好,部件齐全,接线正确,标示明显。
2.1.14保护、测量、信号、操作装置齐全,指示正确,动作灵活可靠。
2.1.15电动机基础完整无缺。
2.1.16电源线路接线正确牢固,相序标志分明,电缆外皮有良好的接地(接零)2.2 运行状况2.2.1 在额定电压下运行,能够达到的铭牌数据要求,各部位温升不超过表1所允许值。
表 1 电动机的最高允许温升(环境温度为40℃时)2.2.2 电动机的振动值(两倍振幅值),一般应大于表2的规定。
对于Y系列电动机,空载振动、速度的有效值应不超过表3所列数据。
表 2 电动机的允许振动值表 3 Y系列电动机空载振动、速度允许值2.2.3滑动轴承电动机之转子轴向窜动应不大于表4规定。
表 4 滑动轴承电动机之转子轴向窜动允许值注:向两侧轴向窜动范围,应根据转子磁性中心位置确定。
2.2.4换向器、集电环表面光滑,电刷与换向器(或集电环)的接触良好,运行无火花。
电刷牌号符合设计要求,电刷压力适当、均匀,一般应为15~25kPa,同一电刷组上每一电刷的单位压力差不得大于10%。
2.2.5运行声音和电流正常。
2.2.6绝缘电阻在热状态下每千伏不小于1MΩ。
2.2.7预防性试验合格。
2.3 技术资料2.3.1 具备铭牌数据卡和台帐。
2.3.2 6kV高压电机及所有的低压电机都建立设备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铭牌数据以外的的主要技术参数;安装试车记录;历次检修、实验及结构改进的记录;累计运行时间;事故和评级记录。
2.4 设备及环境2.4.1 主、附机安装整齐,表面清洁无尘。
2.4.2 周围环境整洁,工艺上无影响电动机运行的跑、冒、滴、漏等现象。
3.设备的维护3.1 巡回检查3.1.1 巡检周期参考值列于表5。
表 5 巡检周期3.1.2巡检内容及方法列于表6。
表 6 巡回检查的内容及方法3.2 定期检查3.2.1检查周期为每月一次;3.2.2检查内容和方法:在完成表6全部工作的基础上,按电动机完好标准逐项检查。
对设备缺陷、存在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安排整改。
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2.3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列于表7。
表 7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4 紧急情况停车在运行中遇到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车并切断电源,保护好现场。
a. 将要发生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态时。
b. 电机动或其附属电气设备有绝缘烧焦味或冒烟起火时。
c. 发生威胁电动机的强大振动时。
d. 电动机所驱动的机械损坏时。
e. 轴承发热超过允许温升极限或冒烟时。
f. 在电动机发生异音和迅速发热的同时,电动机的转速急剧下降时。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 检修周期4.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修周期列于表8。
表 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修(中、小修)周期月注:行车上的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小检修周期为每周一次。
4.1.2表8系对一般情况而言,各检修班可根据电动机的运行环境、运行时间、磨损情况、运转状况、电气实验等情况及化工生产特点,对检修周期进行适当调整。
4.2 检修内容4.2.1 三相异步电动机小修a. 电动机不拆端盖检查,进行外部清理;b. 检查引出线是否有过热现象,紧固连接螺丝;c. 检查轴承润滑油是否变色或缺油;d. 测量电机绝缘电阻和吸收比;e. 检查外壳接地线;f. 检查通风系统的情况;g. 检查轴流集电环、绕线式转子集电环和电刷的磨损程度,检查刷架弹簧、集电环提升短路装置并清除灰尘。
4.2.2 三相异步电动机中修a. 包括小修内容;b. 电动机解体,抽出转子;c. 拆装前后,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d. 修理前后,测量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e. 检查和清理定、转子槽楔、端部绑线、垫快及端箍绑扎;f. 检查转子短路环和铜条;g. 检查转子短路环和润滑系统;h. 检查转子风叶和平衡块装置;i. 检查和处理转子支架焊缝;j. 检查定子绕组测温计;k. 按《电气实验规程》和本规程6.1条规定的项目进行实验。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5.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修5.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带有前后轴承盖的电动机一般拆卸步骤如图1所示。
a.按规定或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停电、验电、挂牌等保证无电的安全措施(高压电机办理高压工作票)。
b. 卸下传送带或负荷端联轴器,如图1(a)所示。
c. 拆掉接线盒内的电源接线和接地线,拆掉电源接线时要做好原始记录,必要栓上临时标志牌,如图1(b)、(c)所示。
d. 卸下底脚螺母、弹簧垫圈和平垫圈,如果移动吊走电动机时,还要记下机座下面的垫片数目和尺寸等,如图1(c)所示。
e. 卸下带轮,如图1(d)所示。
f. 卸下前轴承外盖,如图1(e)所示。
g.做好前端盖与机座的配合原始记录(如果原来有,可确认后,不再记录),然后拆下前端盖。
h. 拆下风扇罩,如图1(g)所示,所有螺栓、螺钉、垫圈放在专用盒内保存,以免遗失。
i.取下外风罩卡箍,卸下外风扇,如图1(h)所示。
j. 卸下后轴承外盖,如图1(i)所示。
k. 卸下后端盖,如图1(j)所示,事先也要做好与机座配合间的记录。
l.抽转子,放在转子支架或平坦的干净的地面上,如图1(k)所示。
m. 最后可拆卸转子上的前后轴承和前后轴承后盖,如图1(l)所示。
图 1 中、小型异步电动机拆卸步骤1—带轮;2—联轴器;3—电源线和接地线;4—底脚螺母;5—前轴承盖;6—前端盖;7—风扇罩;8—外风扇;9—后轴承盖;10—后端盖;11—转子5.1.2 拆卸轴承和端盖轴承外盖在拆卸前做好记号,以防安装时前后装反,然后用扳手拧下轴承外盖的固定螺钉即可。
拆端盖之前,要做好机壳与端盖连接处的记号,可用油漆标上记号。
然后用扳手或套管扳手旋下端盖的固定螺钉。
然后用专用撬棍插入端盖突起(“耳朵”)的根部撬动端盖,小型电动机可用大旋具插入端盖(“耳朵”)根部撬端盖。
要求在四周、上下均匀撬动。
撬下后的端盖要标记好,以防前后装错。
有的电动机在端盖上有顶端盖用螺孔,可用螺钉均匀拧出端盖。
5.1.3 拆卸风罩和外风扇a. 拆卸风扇罩拆卸风扇罩时,要把风扇罩与机座连接的固定螺钉拆卸下来,并保存在专用盒内。
注意螺钉下的垫圈或弹簧止退垫圈好保存好,安装时不可遗漏。
b. 拆卸外风扇把外风扇与转轴固定的螺钉或风扇的卡箍螺钉拧开,用旋具或木板插入风扇与机座端盖之间,往外撬动,就可把外风扇拆出。
5.1.4 抽出转子抽出转子或移走转子、转子重量小于35kg时用手抽出;较大的转子,用图2(a)所示吊装工具抽出。
先在吊攀2处吊取工具,套于转子转轴上(轴承已拆卸),然后改在吊攀1处吊起,手持操作杆3使转子成水平而平稳地从定子内抽出;更大的转子须用长套管与转子轴连接,将转子抽出,方法如图2(b),(c)所示。
在转子轴的一端套上钢管,用钢丝绳和起重机吊住转子,并慢慢移出,如图(b)所示。
待转子重心移动到定子外面时,在转子轴端下垫一支架,将钢丝绳套在转子重心处,然后慢慢将转子全部抽出如图(c)所示。
图 2 转子抽出示意图1、2—吊攀;3—操作杆5.1.5拆卸轴承的方法5.1.5.1 用液压拉具拆卸a.使用时先把手柄的开槽端套入回油阀杆,并将回油阀杆按顺时针方向旋紧。
b. 把钩爪座调整到爪钩抓住轴承。
c. 手柄插入掀手孔内来回掀动活塞起动杆向前平稳前进,爪钩相应后退,把轴承拉出。
d. 液压拉具的活塞起动杆有效距只有50mm,故使用时伸距不得大于50mm,当没有拉出时停止,松开回油阀门,让活塞起动杆缩回去,调好后第二次再重复1、2、3步骤拉出为止。
e.欲使活塞起动杆缩回去,只须用手柄开槽端将回油阀杆按逆时针方向微微旋松,活塞起动杆在弹簧作用下渐渐回缩。
f. 使用前应根据被拉物体的外径,拉距及负载力,选择相应吨位的液压拉马,切忌超载使用,避免损坏。
5.1.5.2 用铜棒拆卸。
轴承内圈垫上铜棒,用手锤敲打铜棒,把轴承敲出。
敲时要沿轴承内圈四周相对两侧轮流均匀敲打,不可只敲打一边,用力不宜过猛。
5.1.5.3 搁在圆筒上拆卸。
在轴承内圈下面用两块夹注轴,搁在一只圆筒上面(圆筒内径大略大于转子外径),在轴的端面上垫放铜块,用手锤对准轴中心适度敲打,使轴承脱出,也可在压床上把轴承压卸下来。
5.1.5.4 如果在轴承拆卸过程中遇到难以拆卸的轴承,可以使用液化石油气一面烘烤,一面使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拆卸。
5.1.6电动机检修后的装配电动机检修后的装配,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
定、转子气隙在周围各之差,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
高压电动机在装配时必须测量轴承与轴配合程度及轴承与端盖配合程度,两者均程度适中才能装配,配合公差分别见表9及表10。
表 9 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表 mm表 10 滚动轴承与端盖的配合表 mm5.2.滚动轴承的检修5.2.1 清洗和检查a. 确认轴承无明显缺陷后,进行清洗工作。
仔细撬开密封轴承的密封盖,妥善保存。
先用非金属片刮去轴承及内外轴承盖里的旧润滑脂。
再用汽油或者清洗剂溶化残存的油脂,并吹拭干净。
b. 检查轴承个零件有无划痕、裂纹、裂缝、斑点、烧伤锈迹;有塞尺检查磨损情况,内外圈相对滚动时,是否轻快、均匀、灵活、有无杂音、阻滞、卡住或过松现象。
c. 用汽油冲洗,并用清洁的白绸抹干,禁止使用棉纱擦拭。
d. 同时清洗和检查轴承内外盖、注油孔、注油管、油盅和轴颈。
5.2.2 轴承的更换和安装a. 不合格或已超过使用周期的轴承按本作业指导书5.1.5方法拆卸。
b. 新轴承参照5.2.1方法清洗和检查。
c. 将轴承用轴承加热器加热,温度一般为95℃~110℃之间。
d. 擦拭轴颈或轴承盖挡部位,检查有无毛刺、伤痕、及锈蚀等,并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