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公司企业标准
能源绩效参数确定、更新程序
Q/XXX 1目的
在能源评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能源绩效参数管理的职责和管理过程。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能源绩效参数的识别、确定、更新、评审、发布和应用。
3.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XXX《保留的成文信息控制程序》
Q/XXXX《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程序》
Q/XXX《能源基准、目标和指标制定程序》
Q/XXXX《节能技术改造管理办法》
Q/XXXX《能源管理方案制定、实施程序》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
4.2生产供应中心负责公司层面能源绩效参数的管理,形成公司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评价适用方法学的有效性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结果。
4.3各部门负责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本部门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管理本部门能源绩效参数
5管理程序
5.1识别
根据能源绩效监视、测量和分析的需要,可在以下方面识别能源绩效参数:5.1.1管理层面:如公司,生产分厂或处室,甚至工段、班组等不同层面的管理
2019-09-01发布 2019-10-01实施
指标。
5.1.2介质系统:如自来水、天然气、蒸汽、电力、脱盐水、压缩空气、氧气以及其他工业气体等不同能源介质系统的工艺或运行参数。
5.1.3主要能源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序或过程:如电子产品老化处理、焊接、热处理、产品试验等工序,气泵站房等主要用能设备,运输以及余热余能回收等能耗或能耗限定值项目。
5.2方法
5.2.1识别原则
5.2.1.1能源绩效参数、变量的确定和更新,应满足充分性、适用性、相关性等原则。
a)充分性——能满足各层次对能源绩效监视、测量和分析的要求;
b)适用性——符合公司管理、介质系统、设备设施的特点,易于应用;
c)相关性——应与所监视的能源绩效密切相关。
5.2.2识别过程
5.2.2.1根据上述原则,主要用能单位对已识别的“A/B/D类重点耗能设备及耗能工序”应根据设备关键特性、工艺参数和相关标准分类识别绩效参数。
并填报“重点耗能设备/耗能工序绩效参数、目标指标一览表”(详见附录A)。
5.2.2.2D类重点耗能设备/耗能工序绩效参数、目标指标由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分类识别。
5.2.2.3根据标准、绩效参数以及基准等分类识别当前变量,分析判断可控和不可控变量,确定状态(有效、完善、改进)、制定措施、寻找改进机会。
并填报“重点耗能设备/耗能工序的相关变量分析表”(详见附录A)
5.2.2.4主要用能部门、能源主管部门分别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采用逐级评议审定的方式确定改进机会的秩序并排序,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具有能源绩效改进潜力并易于实施效果显现。
b)能源使用的方式和种类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改变和调整,影响经济性和可获取性。
c)产品结构、加工方式、工艺路线有重大变化,对能源绩效将产生重大影响。
d)耗能设备的型号、规格或数量有重大变化,对能源消耗量产生影响。
e)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以及当地政府、公司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能源使用应确定为主要能源使用。
5.2.2 确定和更新
5.2.2.1 管理层面:
依据公司能源管理、考核的规定,确定参数项目和监视要求。
如综合能耗、部门产值综合能耗、产品部门产量综合能耗等可反映整体、局部的能源绩效。
5.2.2.2 介质系统:
将能源管理部门现行的三层次文件中所规定的各系统的工艺或运行参数,作为各系统能源绩效参数。
有条件通过统计、实测或能量平衡得到各系统的输配效率或漏损率时,也可作为能源绩效参数。
5.2.2.3主要能源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序或过程:
以单耗或能耗限定值项目为能源绩效参数。
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可依的,按标准规范所规定的计算公式、边界、范围,确定绩效参数项和支撑其计算的运行参数;没有标准规范可依的,可按技术文件或参照类似设备予以确定。
单耗或能耗限定值项目及支撑其计算的运行参数作为原始数据,一并予以监测和记录。
5.2.2.4 依据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可量化的相关变量,变量可定义为可控变量和不可控变量。
a)可控变量:能通过管理或技术改造等手段实施管控的变量。
如生产量、运行时间、装炉量、排烟温度等;
b)不可控变量:因客观因素环境变化、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等,不能实施管控的变量。
如天气变化、排烟温度(无表计)等。
5.2.2.5当主要能源使用中设备、设施、系统、过程发生变化或能源基准变化时,按分工对所涉及的能源绩效参数及相关变量进行更新。
5.2.2.6 能源绩效参数及相关变量的管理特性:能源绩效参数须是可监视、测量且对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能源绩效参数及相关变量须用可测量的数值或通过量值进行模型计算的数值表示。
5.2.3 评审
能源管理部门(生产供应中心)结合公司管理要求进行甄选、草拟,经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以及主要次级用能部门节能员参与的讨论、评审,形成公司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
(详见附录B)
各部门基于所识别的主要能源使用(含介质系统、设备设施、工序等)和考核要求,依据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进行甄选、草拟,经本部门节能工作小组讨论、评审。
生产供应中心按每年一次,对能源绩效参数及相关变量的充分性、适用性、相关性进行评审。
可采用小组讨论或以签代评,能源管理部门可结合内审或专题评审会进行。
各自留存评审记录。
5.2.4 发布
能源管理部门建立的公司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经批准后在局域网予以发布。
各部门建立的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经批准后在本部门予以发布,并报能源管理部门备案。
5.3 绩效参数应用
已确定的所有能源绩效参数及相关变量,均应保持监视、测量和分析的记录。
管理层面的能源绩效参数,可融入月、季、年度能耗分析;能源介质系统或设备设施层面的能源绩效参数及相关变量,可纳入与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配套的值班表或运行记录。
当能源绩效参数与基准和标杆形成比较关系(即量纲相同)时,可通过对比评估取得的能源绩效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生产供应中心提出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
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附录A
XXXX公司
主要能源使用绩效参数、变量识别及控制措施表
表2 部门A类重点耗能设备/耗能工序绩效参数、目标指标一览表
表3 部门B类重点耗能设备/耗能工序的相关变量分析表
Q/XXXX 表5 部门D类重点耗能设备/耗能工序绩效参数、目标指标一表
附录B
XXXX有限公司
公司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
备注:
1.表格中相关变量分为可控变量和不可控变量。
可控变量定义为能通过管理或技术改造等手段实施管控的变量;不可控变量定义为因客观因素环境变化、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等,不能实施管控的变量。
2.改进机会是描述对应的可控变量,内容应当包括现状、节能潜力、经济或技术可行性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