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
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
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
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
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
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
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
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二)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
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多次的适应性变化。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运动竞技状态即不断地培养发展,并逐渐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
这时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相对稳定,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
在强烈的参赛动机驱使之下,高度地动员机体潜能,在比赛中常常会创造新的成绩。
但是人体不可能始终保持各个系统之间的高度协调,生理和心理能力的表现也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峰状态。
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
就这样,与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当竞技状态消失,运动员通过积极的恢复消除了心理和生理的疲劳之后,继续发展一般及专项的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再次形成,产生新的适应性机制,从而进入下一个竞技状态形成和保持阶段。
相对于这些特点,运动训练过程也是周期性地予以组织实施的。
若干个课的训练周期组成了周的训练;若干个周的训练周期(或叫小周期),构成了阶段或月的或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若干个阶段或月的或大周期的训练,构成了年度的训练;若干个年度的训练周期,构成了区间性的多年训练;若干个区间性的多年训练周期,则构成了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训练全过程。
4、结合您的专项,谈谈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你是怎样进行区别对待?
答: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针对训练对象的年龄,身体情况及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训练条件制定有针对性度训练计划,同时要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同时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如近期训练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思想出现的问题,客观的观察处理每个运动员的问题。
5、儿童少年耐力训练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一)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儿少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掌握儿少耐力自然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
2.儿少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3.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
4.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此外,还可用法特莱克式的变速跑等。
6、为什么在一周的训练中要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答:在一次训练后,人体有些系统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产生中度的或轻度的疲劳。
各个系统的恢复过程也呈现出异时性的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周中的交替不同训练日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与运动,在各种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参与工作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第二,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第三,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或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第四,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予不同的心理负荷。
第五,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况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的要求就不同。
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