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读书笔记【篇一:机械设计读书笔记】“机械读书笔记通过一学期对机械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
对机械设计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对此,我总结了一下这学期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机器和机构统称机械。
机器特征:1)机器的主体是若干机构的组合。
2)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
3)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功能。
机构是若干构件的组合,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但是不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低副通过面接触,高副通过点或线接触。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f=3n-2pl-ph n为活动构件,pl为低副个数,ph为高副个数。
机构的自由度即是机构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构件的个数。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自由度数必须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目。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死点位置:以摇杆为原动件,曲柄为从动件,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
特点,1.传动角等于0,机构发生自锁,从动件会出现卡死现象。
2.如果收到某些突然外力的影响,从动件会产生运动方向不确定现象。
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的高副机构。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1.等速运动规律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压力角: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指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其受力方向所夹的锐角。
基圆半径螺纹的类型:普通螺纹(三角螺纹)、管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前两种主要用于连接,称为连接螺纹;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称为传动螺纹。
普通螺纹:螺纹牙型为等边三角形,牙型角为60度,这种螺纹自锁性好,牙根厚,强度高,多用于连接螺纹。
带的弹性滑动是局部的,而带的打滑是整体的。
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打滑会导致传动失效,必须避免。
v带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带传动的打滑和带的疲劳损坏。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齿轮折断、齿面磨损、齿面的点蚀、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
轴的强度与刚度计算清楚转轴的设计步骤【篇二:机械设计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机械原理》主编:李杞仪,赵韩. 机械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主要知识点: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目的和方法;机械原理学科发展概貌。
基本要求:对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等方面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下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主要知识点: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与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应注意的事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的合理设计。
基本要求:明确机构组成的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了解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主要知识点: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用解析法(复数法或矩阵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特别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主要知识点:作用在机械上的力;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质量代换法);运动副中摩擦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力的分类,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主要知识点: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的概念;机械与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
基本要求:明确机械效率和自锁的概念,能确定机构的瞬时机械效率和机构的自锁条件。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主要知识点:机械平衡的目的;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和动平衡计算;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实验;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概念;平面四杆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明确机械平衡的目的,掌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平衡原理和任务和作用;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第七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主要知识点: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机械上的驱动力与工作阻力的特性;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和求解;机械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条件、程度描述及其调节方法;机械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会求解力为函数时的运动方程式;了解飞轮的调速原理和特点,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了解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主要知识点: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条件、急回运动、传动角及死点、连杆曲线和运动连续性等;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用实验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对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极位和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及运动连续性,有明确的概念,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主要知识点: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和特点;推杆运动规律的名词术语、常用运动规律及选择的原则;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凸轮机构的受力分析、压力角的概念及意义;凸轮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平底长度等基本尺寸的确定。
基本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推杆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自锁有明确的概念,能确定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
第十章齿轮系及其设计主要知识点:齿轮系的分类及功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的效率和行星轮系选型即各轮齿数的确定。
基本要求: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轮传动的啮合特性;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展成原理和根切、最少齿数、变位、变位齿轮传动等概念;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掌握标准斜齿轮传动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了解标准直齿轮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对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有所了解。
读书笔记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主编:朱冬梅,胥北澜——高等教育出版社《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5版)》共15章,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曲线与曲面的投影,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轴测图,螺纹和齿轮等的规定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旋转法和立体表面的展开,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应用软件等。
为适应当前机械设计的需要,《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5版)》以三维创新构形设计为中心,把三维构形设计及计算机绘图等新内容融入本课程。
重点介绍了基于参数化特征的造型软件autodesk inventor和国内外广泛使用的autocad绘图软件。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几何作图。
了解:制图的基本技能,徒手画图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点及作图方法。
了解:直线的迹点和作图方法。
第三章几何元素间的相对关系掌握:几何元素间的平行、相交、垂直问题。
了解: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的投影特性。
第四章投影变换掌握:换面法及其运用。
了解:旋转法及其运用。
第五章基本体的投影掌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篇三:机械经典学习笔记】机械学习笔记第一部分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1、粗线宽度b应按照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推荐系列为:0.25、0.35、0.5、0.7、1、1.4、2mm。
2、缩小比例(推荐选用):1:2、1:5、1:10、1:2x10 n、1:5x10 n、1:1x10 n 。
3、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的方向。
4、我国采用第一视角视图表示方法,后视图配置在左视图的右方。
欧美等国采用第三视角视图表示方法。
5、一张工程图中,一般都包含三个基本内容:标题栏、基本视图和技术要求。
6、在装配图中,相邻两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是间隔不同,在各个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仍相同。
7、当用涂色代替剖面线时,涂色仅能用于零件图中而不可用于装配图中。
8、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9、以剖视图表示内外螺纹的联接时,旋合部分按照外螺纹的画法绘制。
10、花键工作长度的终止端和尾部长度的末端均用细实线绘制。
11、当弹簧的有效圈数在4圈以上时可以采用省略中间部分的画法,但是表示弹簧轴线和钢丝剖面中心线的三条细点划线仍应画出。
12、不论弹簧画成右旋或者左旋,旋向的“左”字必须标注出。
13、制造的弹簧型材直径或者厚度在图形上等于或小于2mm的螺旋弹簧、碟型弹簧、片弹簧允许用示意图绘制。
14、示意图在机械制造中常用于表达工艺系统的主要结构原理特征。
15、标注尺寸线:当采用箭头而位置不够时,允许用圆点或斜线代替。
16、在与竖直方向夹角30度的范围内应该避免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可以采用引出线水平标注。
17、标注斜度、锥度时,符号方向应与斜度、锥度方向一致。
18、标注板状零件厚度时,可以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t”。
19、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即公差带。
20、配合:是指两个零件装配的准则和状态。
21、标准公差等级分为01,0,1,2?,18共20级。
22、配合的标注中,分子为孔的公差带,分母为轴的公差带。
23、形状公差:零件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24、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总误差由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和形状误差三部分组成。
表面粗糙度指已加工表面波距在1mm以下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25、在工程制图中,为加工需要,必须标注加工表面质量要求符号。
26、同一表面粗糙度值ryrzra,且ry值约为ra值的8倍。
一般表面粗糙度标注优先采用ra值。
27、工艺尺寸链: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由同一零件有关工序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装配尺寸链:在机器设计和装配过程中,由有关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