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油工程(1).

采油工程(1).

目录1.设计任务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内容 (1)1.3设计原则 (1)1.4设计步骤 (2)2.基本数据 (2)3.设计计算方法 (3)3.1油井产能预测或流压的确定 (3)3.1.1确定井底流压 (3)3.1.2确定沉没压力 (3)3.1.3确定下泵深度 (4)3.2初选抽汲参数 (4)3.2.1泵效 (4)3.3初选抽油杆柱 (5)3.4 有杆抽油装置的设计(API方法) (7)3.4.1 S=3,N=8(Dp=44.45mm) (7)3.4.2 S=2.67,N=9(Dp=44.45mm) (9)3.4.3 S=2,N=12(Dp=44.45mm) (11)3.4.4结论 (14)4.参考文献 (14)5.设计小结、体会与建议 (15)1.设计任务1.1设计目的给定的新井和转抽井选定一套合理的机、杆、泵组合,并确定其合理的工作参数,并对目前的生产井调整工作参数。

1.2设计内容在上述已知条件下,通过系统设计,最后可完成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油井产量或已知产量下的流压;(2)计算各种载荷并确定系统中各机械设备(主要指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和原动机)的类型和规格;(3)确定系统的工作参数。

在确定系统中各机械设备的同时,还要选定系统的工作参数,这里只要指的是抽油机的冲程长度S、冲数n、所需的平衡力矩M。

然后根据S,n,M即可进一步确定连杆销轴在曲柄上的位置、电动机小皮带带轮尺寸,以及平衡重的调整位置。

1.3设计原则要合理地设计有杆抽油系统,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符合油层及油井的工作条件。

所选的抽油设备,应该适合该井或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诸如气候条件、地表条件、流体物性条件、生产维护条件等等。

(2)能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

所选择的抽油设备,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能满足油井在开发界限上的最大供液能力,以防止因抽油设备的限制而是油井生产受到影响。

(3)设备利用率较高且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所选的抽油设备,应在使用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有较高的载荷利用率、扭矩利用率、电机功率利用率以及抽油杆应力利用率等经济技术指标,但又不至于因超负荷而造成设备非寿命损坏。

(4)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选用抽油设备应从多方面统筹考虑,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把高指标、低成本、低消耗统筹考虑,并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1.4设计步骤由于有杆抽油系统的各个部件是相互联系、共同工作、不可分割的,所以,企图首先完全地确定其中的某一环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计算,一次性地确定出系统的各个部分,在实际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上述特点,基本上都用的是试算(试凑)法,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即:(1)确定油井产量或已知产量下的流压;(2)根据原始要求和条件初选设备及工作参数;(3)对初选出的系统进行校核设计计算;(4)将核算结果与原始要求进行对比,如不满足,则需改变初选参数或初选设备,再进行核算,如此进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由此可见,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就是根据油井的条件和生产动态,使用按物理逻辑关系建立的有关解析表达式,从产能预测开始逐步进行计算,以此选出满足要求的泵、杆、机等抽油设备。

2.基本数据有杆抽油系统工程设计基本数据:地层平均压力:Pr=19MPa;原油饱和压力Pb=8.5MPa;含水率:fw=60%;油层中部深度H=1860m;油管内径Dti=62mm(2.441in);原油相对密度:0.85;地层水相对密度:1.02;杆柱使用系数:SF=0.9;试井产量:Qt=36m3/d,产液指数J=4.0 m3/(d•MPa);设计产量(配产)Qx=40m3/d井口套管生产压力:Pc=0.1MPa;泵入口温度:80℃;GOR:40m3/m3(生产油气比)3.设计计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计算、校核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归结起来设计计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近似公式计算法、以电模拟计算机工作为基础的API RP 11L 所推荐的方法、解振动方程的纯数学方法。

在以上三种方法中,近似公式计算法应用方便,但计算误差较大,一般可用于预选有杆抽油系统的校核计算;解振动方程的纯数学方法过于复杂;API 方法是在模拟电子计算机上通过大量模拟试验得到的,虽然它也是在若干假设基础上得到的,但它比近似公式的计算精度要高,因此,采用API 方法计算。

3.1油井产能预测或流压的确定3.1.1确定井底流压(9Mpa )Qb=J(Pr-Pb)=4×(19-8.5)=42 MpaQomax=Qb+Qc=Qb+JPb/1.8=42+4×8.5/1.8=60.889 m 3/d而Qt=36m 3/d, 则0<Q t <Q b ,此时产量与流压呈线性关系 则Q t 下的井底流压可通过下式计算: P wf =P r -Q t /J=19-36/4=10 Mpa3.1.2确定沉没压力 (2.5367Mpa)计算沉没压力公式如公式273(1)2931273(1)(1)293p sc b w s b p sc w tR p p f P t p R p f β+-=+-+-以上公式计算沉没压力,β为未知数,可自己设定一个β值,β=0.655367.274.0*101.0*40293)165.0(5.84.0*5.8*101.1*40*29380273ps =+-+=则Ps=2.53673.1.3确定下泵深度o w w w f f ρρρ)1(1-+= 952.085.04.002.16.01=⨯+⨯=ρ Kg/m³泵挂深度的公式为g P P P H L c s wf M p 16)(10ρ---==1860-106(9-2.5367-0.1)/0.952×9.8×1000=1177.9mLp=11783.2初选抽汲参数3.2.1泵效泵效ηp 采用如下公式计算:ηp=1-0.4(Lp/(Lp+300))2 ηp=1-0.4×(1178/(1178+300))2=0.746≈0.75Qt (PD ,泵的理论排量)=Qx/ηp Qt=42/0.75=56s ×n=Qt/(1.131×10-3Dp 2) s ×n=56/(1.131×10-3Dp 2)由于s 、n 、Dp 都是未知的,应采用不同的泵径Dp 来确定s 、n 的组合由于油管内径Dti=62mm ,因而泵径Dp 不应大于油管内径,则可供选择的泵径为: 38.1mm ,44.45mm ,57.15mm 则有:1、Dp=38.1mm时,s×n=32.52、Dp=44.45mm时,s×n=243、Dp=57.15mm时,s×n=14。

4(舍去)原则上:s×n=20-50 m/min 则1、2符合要求选用Dp=38.1mm和Dp=44.45mm的泵径,柱塞长度选用1.2m,防冲距0.8m。

根据不同的泵径,选择不同的s、n组合。

①Dp=38.1 s×n=32.5则有:②Dp=44.45 s×n=24 则有:3.3初选抽油杆柱(1) Dp=38.1mm, s×n=32.5Fo=103×Dp2×Lp×γl×g×π/4Fo=10-3 ×38.12 ×1178×1×9.8×3.14/4= 12523 KNF————作用在整个活塞截面积上的液柱载荷,即上下冲程中静液柱载荷之差,KN;oγl————液体的相对密度1)计算无因次冲数N/No'单级抽油杆的自然振动频率:No=15a/L=15×4980/1178=63.42(次/min)a————声波在抽油杆中的传播速度,a≈4980m/s;L————抽油杆长度,m;Fc————频率系数,初选抽油杆住时可选Fc=1.15得出:N/No'=N/(No×Fc)=0.2以上计算的弹性系数值大于表7-6中的弹性系数值。

故全部舍去以上计算的弹性系数值中0.037虽然符合,但其数值还是太大,故应舍去,其他三组均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全部舍去。

(2) Dp=44.45mm, s×n=24Fo=103×Dp2×Lp×γl×g×π/4Fo=10-3 ×44.452 ×1178×1×9.8×3.14/4= 17.045 kNNo=15a/L=15×4980/1178= 63.416N/No'=N/(No×Fc) =0.2以上计算的弹性系数值只有0.04不符合,其他三组符合要求表中Er=0.0398虽然符合抽油杆柱中弹性系数值,但其数字仍然太大,故应将其舍去,但其他三组均符合要求。

综合可知,只有Dp=44.45mm,s*n=24时符合抽油杆柱的设计。

3.4 有杆抽油装置的设计(API方法)3.4.1 S=3,N=8(Dp=44.45mm)(15.9mm杆比例为56.4%,12.7mm杆比例43.6%)1、计算基本参数Wr,Wrf,Kr,Kt,N,Fc,Fo。

查表得抽油杆柱的qr=1.42kg/m,则(1)计算Wr的值:Wr=qr×g×L=1.42×9.8×0.001×1178=16392 N/m(2)计算Wrf的值:Wrf=Wr(1-ρl /ρs) ×L×9.8×10^-3=14.402 kN(3)计算Kr及Kt的值:Fc=1.137Er= 0.0297mm/(kN⋅m)Et = 4.14×10-3= 0.00414 mm/(kN⋅m)Kr=Er×L×103=0.035 kN/mKt=1/( Et×L)=0.00488 kN/m(4)计算No的值:No=15a/L=63.42rpm(5)计算Fo的值:Fo=Dp2×Lp×γ1×g×10-6×π/4= 17045N= 17.045 kN2、计算无因次变量1/kr=Er×L×10-3=0.035Skr=S/(1/kr)=85.751Fo/Skr=0.19877N/No=N/(15a/L)=0.1262N/No'=(N/No)/Fc=0.11095Wrf/(Skr)=0.1680由图7-6至图7-11查得无因次参数如下:F 1/(Skr)=0.28F 2/(Skr)=0.062T/(S2kr)=0.21F 3/(Skr)=0.18计算得调整百分数c=5%3、计算抽汲工况指标(1)求柱塞冲程查表得:Sp/S=0.8Sp=[(Sp/s) ×s]-[Fo×(1/Kt)]=2.3169m(2)求泵排量PD=1.131×10-3×Sp×N×Dp2=41.419m3/d由于设计的产量为42m3/d,而通过参数计算出的泵排量为41.42m3/d,满足相对误差小于10%的要求(3)求工作参数①光杆最大载荷PPRLPPRL=Wrf+[(F1/Skr) ×Skr]=38.413kN=38413N②光杆最小载荷MPRLMPRL=Wrf-[(F2/Skr)*Skr]=9.2572kN=9257.2N③曲柄最大扭矩PTTa=1+(Wrf/Skr-0.3)×10c=0.9332PT=[2T/(S2kr)]×Skr×S×0.5×Ta=25.228N m④光杆功率PRHPPRHP=[F3/(Skr)]×Skr×S×N/60=6.1741kW⑤求有效平衡值CBECBE=1.06(Wrf+Fo×0.5)=24.3N4、抽油杆强度校核最粗的抽油杆直径为15.9mmAtop=198.46mm2σmin=MPRL/A top=46.646N/mm2σT=965 N/mm2 (查表得)σa=(σT/4+0.5626σmin)×SF=239.6 N/mm2σmax=PPRL/A top=240.74 N/mm2很明显,σa >σmaxR s =(σmax-σmin)/(σa-σmin)= 0.7659 N/mm2满足0.5<Rs<1因而抽油杆柱校核准确,S=3,N=8,Dp=44.45mm满足要求5、计算利用率与系统效率杆应力利用率:σmax /σa=0.80401有效扬程He :He=Hm-(Pwf×1000)/(γl×g)= 895.33m水力功率HPh :HPh=Q×He×γl×g/86400=4.0605KW电动机输出功率Pi :Pi=PRHP/ηs=8.4955KW系统效率η:η=HPh /Pi=0.478计算举升效率LE:LE=HPh/PRHP=0.6577计算经济指数EI:EI=(PPRL×PT×PRHP)/LE=9097.6(kN2⋅m⋅kW)(最小) 经比较选择,该方案为最优方案3.4.2 S=2.67,N=9(Dp=44.45mm)(15.9mm杆比例为83.4%,12.7mm杆比例16.6%)1、计算基本参数Wr,Wrf,Kr,Kt,N,Fc,F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