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英雄故事15则_短故事(精华版)

古代英雄故事15则_短故事(精华版)

《古代英雄故事》古代英雄故事(一):邱少云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他和全排战友奉命于夜间潜伏在距敌六十余米处的山脚,配合大部队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

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

1953年3月,被安葬在沈阳市志愿军陵园。

6月1日,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理解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

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

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

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

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古代英雄故事(二):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古代英雄故事(三):黄继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古代英雄故事(四):方志敏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狱中,应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古代英雄故事(五):吕母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

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

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

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

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

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

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

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

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构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

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古代英雄故事(六):花木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

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

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

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

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

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

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

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

单于旋退。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

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

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

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

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

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

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古代英雄故事(七):梁红玉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

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此刻安徽省贵池县。

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

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

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

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

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

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

之后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齐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

1151年,韩世忠病逝。

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

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古代英雄故事(八):冼夫人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

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

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

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

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

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

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

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用心作用。

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推荐,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

之后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

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

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古代英雄故事(九):任长霞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在执行任务中殉职的女警官,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当代巾帼英雄任长霞,要学习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学习她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学习她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学习她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用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古代英雄故事(十):郭俊卿郭俊卿(1930~1983),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乡(今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人。

著名女战斗英雄。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45年到1950年,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

在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群英会上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

郭俊卿是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

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7年因家境贫寒随父亲逃荒到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

1945年8月,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又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军。

在部队被评为训练标兵。

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后任某机炮连党支部书记。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现代花木兰。

古代英雄故事(十一):刘胡兰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这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理解了党的教育,并看到了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的根本利益。

她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既不贪财,又不怕死,最后应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在刑场上,她大声喊道: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当时,国军曾从群众中拉出几个人去打刘胡兰。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恰恰又是中共中央刚刚从延安撤退的8天后,毛泽东正决定离开陕北以游击方式同国民党军周旋。

在此紧要的关头,全党的领袖在指挥全国战局的百忙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写下这样的文字,正有着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人民去英勇奋斗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寓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