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
6.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
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4分)’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
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
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 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 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 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 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 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 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 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九万里风/鹏正举
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凭借]扶 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九” 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 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 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小感:
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显露, 而是表现得谦卑,柔顺 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 这里所谓“无才” 不是真的没有才 干,而是“我虽 然很有才干,但 一点也不自炫其 才,依然自视若 无”的意思。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女 子能做到忧国忧民是怎样的不易,一个 女子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奉献 又会遭到怎样的白眼。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 能无视所有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所在乎 之事,她是勇敢的。 李清照的杰出,为她之后那些深闺中的 女子照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她是一轮明月。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 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 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 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 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 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 是不多见的.
试分析“转”“舞”二字的妙处?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
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
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 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 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 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总结:本词上阙写了什么?
词的上半阕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
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 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而现实社会里,腐朽黑暗的政治使 她幻想出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 人民生活的明君和神奇的境界.
“我报路长
句中的“报”字与
嗟日暮”
出处是《离骚》:“欲 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 其将暮。……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9)“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 有什么作用?(2分)
比拟(拟人)
(1分)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1分)
(10)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4分)
“谩”,空空、徒然; 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
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 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4 分。每点1分)
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
的轻快. “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 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 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 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旋风的风力,吹 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 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 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路长、日暮: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
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嗟: 慨叹。 谩: 徒然,空。 九万里: 长空万里,出自《庄子·逍遥
鹏: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 像蓬草飞旋一样快的轻舟。 三山: 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 三座仙山。
下阕的“九万里风
鹏正举”三句虚实 结合,形象愈益壮 伟,境界愈益恢弘。 千古传诵的名句赏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 析: 出自《庄子·逍遥 美的境界富于浪漫 游》:…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义的想象,表现 九万里风鹏正举。 水击三千里, 抟[tuán凭 出作者内心一种刚 健昂扬的气概,词 风休住,蓬舟吹取 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风豪放。 三山去!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
涛、晓雾、星河、 千帆,景象极为壮 (天接云涛连晓雾, 丽
试分析“接”“连”二
描写了哪些景物?
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四
字的妙处?
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 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 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 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 图画,描绘出一种浑茫 无际瑰奇雄伟的境界。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7.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
【意境(壮美)1分、风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格(豪放) 1分, 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 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 结合写景分析 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 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 (一两处即可,不必面 “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 面俱到) 2分,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 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上片的“问”字, 便是跨越两片的桥 梁.“路长日暮”, 反映了词人晚年孤 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用“路长”、“日 暮”四字,便概括 了“上下求索”的 意念与过程,语言 简净自然,
学诗谩有惊人句。
“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
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 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 愤懑, 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 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 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鹏高飞之志 。
主旨句“学诗谩有惊人
总结:本词
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
的主旨(思 想感情)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 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 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 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 用处的感叹。即对自由 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
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
游》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九”是 虚数,是多。这里形容风的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
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笼云涛。银河欲转, 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
天帝传话善相邀。殷
闻天语,殷(yīn)勤
问我归何处。
勤问:归宿何处请相 告。
结语: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
磅礴豪迈
诗人________。 追求自由光明的望4.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
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 十分_____。
.婉约
豪放
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
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
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 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 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 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 境中寻求出路。
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1)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 (2)写到了传说中的“天
帝”“鹏”“蓬舟”“三山”等; (3)想象非常丰富; (4)意境极其开阔。
阅读训练】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
1.从第三句中的 诗人与天帝的问答。 “梦‘字可以看出这 以此表现作者 首词描写梦境。开头 ________ 。 怀才不遇的感慨 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 船的情景,景象: 的问话: .海天相接 _____ ;感觉: “_______”,交代 殷勤问我归何处? ________ ;气势: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 __________。 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 ______,借此表现
我报路长嗟(jiē)
我回报天帝说:路
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途漫长啊,又叹日 暮时不早。学做诗, 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 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将我这一叶轻舟, 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词开篇两句 开头两句写天、云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李清照
解释:
星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银河。 帝所: 天语:天帝的话语。
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 的特色。(4分)
8.“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 “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 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 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 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 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 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 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 懑。(“嗟”“谩”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 时、怀己两方面的感情各1分)
渔 宋 家 李 傲 清
照
.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