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渔家傲 (1)

李清照-渔家傲 (1)


“仿佛梦魂归帝所”
1、“帝所”指哪里?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苏轼的 《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 想回到天帝宫殿去。
2、为什么要回到帝所去?
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看到现实黑暗。 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 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作者简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是婉约派 的代表人物。《渔家傲》 是词牌名,这首词写梦中 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 的问答,隐喻对南宋黑暗 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 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这首 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 色,词风豪迈奔放,景象 壮阔,气势磅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 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和向往。
拓延伸:
李清照笔下的“帝所”和“三山”与陶渊 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理想的美好境界,这里没有战 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
布置作业:
一、基础题(必做): 1、《渔家傲· 天接云涛》作者是 ,她是 朝女词人, 号 。 2、本词中“ , ” 两句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3、“ , ” 两句, 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 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4、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 的神山,寻求幸福,她写到“ , , 。意境开阔, 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 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 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 飞,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意 境壮阔,想像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 逍遥游》: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 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 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 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 句。”
1、天帝问时,“我”是怎么回答的?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 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 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 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 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 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 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 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 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 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 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 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 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 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并 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渔 家 傲
宋 李 清 照 )
(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词人。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 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后 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 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 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批评了从 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李清照经 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 如《如梦令》,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 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 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 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早晨,(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 直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 中(我觉得)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 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回哪儿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 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 没有找到归宿)。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 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 的小船吹到渤海的神山上去吧。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 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 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 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 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 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 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 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 愿。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 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
2、“接”“连”有什么妙处?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 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 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3、前两句写景句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