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一重工人力资源竞争力分析报告200416305
三一重工人力资源竞争力分析报告200416305
徐工
人数
山推
人数
柳工
人数
厦工
人数
三一 重工
人数
2003年末 18.8 750 9.60 484 14.7 527 12.6 345 7.20 136 8.70 326
研发人员总数和 所占比例中联最高, 其次为山推,三一 无绝对优势。
注:这里可能存在统计口径的偏差,据了解中联将从事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 人员列入了技术人员,其他公司统计口径不详。
1857
0 中联 比例
财务人员 销售售后 产品研发 管理人员 生产工人
135 3.4%
620 15.5% 750 18.8% 380 9.5% 2107 52.8%
徐工 比例
74 508 484 769 3109
1.5% 10.1%
9.6% 15.2% 61.6%
山推 比例
39 221 527 454 1953
5000 4500 4000 135 3500 620 3000 750 2500
380
2000 1500 1000 2107
500
74 508 484 769
3109
39 221 527 454
1953
52 225 345 228
1881
20 113168 215
1051
110 541 326 869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19年末 2019年末 2019年末
年增长率
中联 人数 徐工 人数
11.7 170 15.5 620
264.7%
6.50 343 7.20 355 10.1 508
21.7%
山推 人数
6.10 232 9.10 349 6.10 221
注:为便于对比,三一管理人员含一般文职人员142人
近三年竞争伙伴管理人员变化情况:徐工增长-15.86%、山推增长1.5%、柳工增长 44%、厦工增长-48%,而三一重工年平均增长达63%,绝对值增加484人。
如果不考虑统计的偏差,三一管理人员(含文职人员)占员工人数比例分 别为徐工的1.4倍、山推2.02倍、桂柳工的2.26倍和中联的1.8倍。
品质改变世界
11
11
第二章 人力资源流量分析
第一节 员工总量流动对比分析 第二节 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流动对比分析 第三节 管理人员占员工比例流动对比分析 第四节 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对比流动分析 第五节 营销售后人员占员工比例流动对比分析
品质改变世界
12
12
第二章 人力资源流量对比分析
一、员工总量流动对比:三一远远高于竞争伙伴
13
第二章 人力资源流量对比分析
二、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流动对比:三一提高最快
2000
1500
1000
500
0
中联 徐工 山推 柳工 厦工 宣工 临工 三一重工
2001年末
496 1096 818 572 367 355 217 857
2002年末
591 1241 1190 572 365 395 258 1441
品质改变世界
10
10
第一章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六: “其他人员”中三一比例偏高
单位:万元
三一重工 徐工 山推 桂柳工
中联重科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总人数 其他人员 总人数 其他人员 总人数 其他人员
2035 440 21.62% 2756 234 8.49% 3745 294 7.85%
5295 332 6.27% 4911 192 3.91% 5051 107 2.12%
品质改变世界
18
18
第三章 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一、劳动生产率对比: 竞争伙伴进步迅速、三一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2001年 公司 主营业务 平均 劳动生
收入 人数 产率 三一 55035 1730 31.81 中联 38833 967 40.16 徐工 151086 5295 28.50 桂柳工 92454 2677 34.54 山推 148495 3832 38.75 厦工 106239 2057 51.65
-2.4%
柳工 人数
4.00 107 5.60 153 8.20 225
45%
厦工 人数
5.40 112 6.10 118 6.20 118
2.6%
宣工 人数
5.50 144 5.20 149 2.50 96
-18.4%
临工 人数
7.50 88 7.60 92 6.70 78
-5.9%
三一 重工
人数
山推 3832 406 10.60% 3835 412 10.74% 3594 412 11.46%
桂柳工 2677 180 6.72% 2756 165 5.99% 2731 280 10.25%
中联重科 1039
1450 185 12.76% 3992 515 12.90%
厦工 2057 348 16.90% 1948 207 10.60% 1893 180 11.40%
柳工的工人比例最 高达68.9%。作为 一个传统制造企业, 应该生产工人比例 越高越好。
品质改变世界
9
9
第一章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五、研发人员所占比例对比:三一无绝对优势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中联
人数
3832 457 11.93% 3835 400 10.43% 3594 481 13.38%
2677 154 5.75% 2756 96 3.48% 2731 50 1.83%
1450 0 0.00% 3992
0.00%
年报中的“其他人员” 是指一般文职类人员和后勤服务类人员,三一重工 分别占总人数的3.75%和4.1% (不含劳务工)。我司此类人员比例远高于上述 其他几家企业(除山推),存在后勤服务配置过量问题。据了解,中联重科类 似我司后勤服务类工种大多数实行外包。
1.1% 6.1% 14.7% 12.6%
54.3%
柳工 比例
52 225 345 228 1881
1.9% 8.2% 12.6% 8.3%
68.9%
厦工
20 118 136 215 1051
比例
三一重 工
1.1% 110 6.2% 541 7.2% 326 11.4% 869
55.5% 1857
比例
品质改变世界
8
8
第一章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四、生产人员所占比例对比:三一比例最低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联
人数
徐工
人数
山推
人数
柳工
人数
厦工
人数
三一 重工
人数
2003年末 52.8 2107 61.6 3109 54.3 1953 68.9 1881 55.5 1081 49.6 1857
品质改变世界
2
品质改变世界
3
品质改变世界
4
品质改变世界
5
第一章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一、总人数对比:徐工人数最多,三一、中联和宣工相近。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中联
人数 3992
徐工 5051
山推 3594
柳工 2731
厦工 1893
宣工 3838
临工 1160
三一重 工
2003年末
1636 1319 1257 690 346 501 271 1849
年平均增长率
115% 10.2% 26.8%
10.3% -2.8% 20.5%
12.4%
57.9%
中联高学历员工总量仅次于 三一,对浦沅等的兼并是一 种人才资源低成本攫取。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中厦 工大专以上人数变化不大, 但经济指标发展很快(见第 三章1234节),从近期看, 人才资源占有总量与公司发 展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也 可以理解为用好人比招好人 更加重要。
山推
15.50 15.40 14.70
人数 594 589 527
柳工
9.60% 14.40 12.60
人数 厦工
258 11.00 396 11.30 345 7.20%
人数 227 221 136
三一 重工 10.6%
11.50 8.7%
人数
215 328 326
近三年徐工和柳工虽然总 人数变化不大,但研发人员 的总量和比例上升迅速,分 别提高了三个百分点,而三 一还下降了1.9个百分点。
品质改变世界
15
15
第二章 人力资源流量对比分析
四、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变化:竞争伙伴关注研发人员的吸纳
0.3
0.25
0.2
0.15
0.1
0.05
0 中联
2019年末 2019年末 25.90 2019年末 18.80
人数
376 750
徐工
6.70% 9.00% 9.60%
人数 353 443 484
2041
370 320
柳工 2041 370 320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