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3
课程发 展沿革
2008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2008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2004年四川省精品课程 2000年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2000年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1999年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1999年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4
为什么要学农业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农业经济学?
• 在中国不懂农村就不会真正懂国情。对大学生 在中国不懂农村就不会真正懂国情。 大学,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 大学,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了解农村都是 不可或缺的一课。 不可或缺的一课。 • 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回想六十年代我上大学时, 回想六十年代我上大学时,几乎每个假期都到 农村去,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 农村去,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
22
• 3、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探索从中国 20世纪 年代以后 世纪60年代以后, 实际出发的道路, 实际出发的道路 ,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 特色的农业经济学。 特色的农业经济学。 •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 20世纪 年代末以来 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 全面、 深入、 系统的研究, 全面 、 深入 、 系统的研究 , 农业经济学 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 臻完善之中。 热点问题) 臻完善之中。(热点问题)
中国的国情: • 13亿人口,8亿农民 13亿人口,8 •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 GDP世界排名105 GDP世界排名105
5
为什么学农业经济学? 为什么学农业经济学?
•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人民日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 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两段话: 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两段话:一是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经济学 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 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 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 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 理”。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 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 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 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6。
8
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 2008年年底, 年年底 总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 13万人以上 总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 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1个省 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381个县 个县( ),20% 20%以上的村民 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 委员会。其中有247个县( 247个县 委员会。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 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 先实现了3955 3955个行政村每村有两名大学 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有两名大学 生村官的目标。 生村官的目标。 村官需要农业经济知识
19
• 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 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
•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 世纪初 世纪末20 1870年后的边际革命使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面貌 1870年后的边际革命使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面貌 发生了重大变化。 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微观经济学 的基础,也农业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 美国,H.C.泰勒的《农业经济学概论》 I.博 美国,H.C.泰勒的《农业经济学概论》和I.博 伊尔的《农业经济学》 伊尔的《农业经济学》是早期应用微观经济学 原理研究农业经济的主要著作。 欧洲、德国的艾瑞保和布林克曼发展了屠能理 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给浙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给浙江 大学“三农”协会的浙大学子许雪斌、陈伟、杨子飞和 张栋梁四位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亲笔回信。
7
•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尽管农业的份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 额越来越小,但是, 额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经济问题却引 起越来越大的关注。不仅务农的、 起越来越大的关注。不仅务农的、学农 管理农业的,而且加工、 的、管理农业的,而且加工、销售农产 品的,吃用农产品的, 品的,吃用农产品的,以及所有关注社 会问题的人,都需要了解农业、 会问题的人,都需要了解农业、了解经 了解农业经济。 济、了解农业经济。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二)发展 • 18世纪 德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业经 18世纪 德国, 济学家:尤斯蒂、贝克曼等。 济学家:尤斯蒂、贝克曼等。
– 泰尔,1809-1821年出版《合理农业原理》(四 年出版《 泰尔,1809-1821年出版 合理农业原理》 ),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 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 卷),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德 国农业经济学创始人和欧洲大陆的泰斗。 国农业经济学创始人和欧洲大陆的泰斗。 – 屠能发展了他的思想,出版了《孤立国与农业和 屠能发展了他的思想,出版了《 国民经济的关系》 两个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的关系》,两个基本理论:农业集约度 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 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
15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 规律。 规律。
•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 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 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 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 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16
四川省精品课程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四川省精品课程《农业经济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农业经济学》首席专家
傅新红
教授、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农业经济管理博 士点负责人
2
课程组教师
• 陈文宽 教 • • • • • • • • 蒋远胜 漆雁斌 冉瑞平 曾维忠 王 芳 李建强 王雨林 陈 蓉 授 教 授 教 授 教 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 师 讲 师 四川省教学名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博士
20
•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 新趋势
• 1、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 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 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 到增强; 到增强; • 2 、 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 、 多视角 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 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 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 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 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 比较研究工作; 比较研究工作; • 3 、 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 业经济范畴, 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业经济问 21 题。
13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容和方法 •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
14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粗略地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解今后所从事职业的大致范围和可能面临 的主要问题,从中他们将会发现许多与入 的主要问题, 学时的想象很不同的地方, 学时的想象很不同的地方,他们将能够更 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毕业后的挑战。此外, 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毕业后的挑战。此外, 以中国如此之大的农村地区和如此之多的 农民, 农民,农业经济学将会是许多大学毕业生 就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就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一)产生 • 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起源:
– 古希腊色诺芬(Xenophen, 约430~354BC )的《经济 430~ 古希腊色诺芬( 论》; – 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和玛鲁 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 瓦罗的《论农业》 麦拉的《论农业》 麦拉的《论农业》; – 西欧中世纪(5-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使古代农 西欧中世纪( 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 世纪),庄园经济兴盛, 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 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
9
• 李总报名参加了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 生课程进修班, 生课程进修班,他希望能够对鲜活农 产品生产经营的“ 公司+ 农户” 产品生产经营的 “ 公司 + 农户 ” 形式 有所了解, 有所了解,希望能够找出既保证质量 又降低成本的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又降低成本的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10
• 直接应用农业经济学的,有老余等 直接应用农业经济学的, 各级政府综合部门、 各级政府综合部门、农业及农业关 联部门的职能人员和研究人员, 联部门的职能人员和研究人员,他 们为从各级行政、事业、 们为从各级行政、事业、企业的决 策者提供研究分析资料, 策者提供研究分析资料,在一些场 他们直接是微观、 合,他们直接是微观、宏观和国际 农业问题的决策者。学习和再学习, 农业经济学的学习和再学习,有助 于人们作出更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 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 律、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 方法,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 方法,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 无数办法多”的状况, 无数办法多”的状况,使农业政策具 有试错机制和纠错机制, 有试错机制和纠错机制,使农业和农 村发展尽可能少走弯路。 村发展尽可能少走弯路。 12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