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教育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

3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1.3 毕业要求(突出复杂工程问题)
3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1.3 毕业要求(突出复杂工程问题)
– 0).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 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 盖以下内容:
3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为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 估
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导向)
专 业课 专业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通识基础课
1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产出导向(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行业需求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
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基于课程
–教学计划的核心是确定要上哪些课程,而确定 哪些课程的根据是对于该学科的“理解”
总体思路
–分专业组织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价 –同步完成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价与工程教育专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Student Centered
持续改进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Continuous Quality Insurance
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产出导向(目标导向)的教育取向
–毕业要求的达成要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引导日常教学活动,每
个承担教学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 –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必须分解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特点、发展 现状、认证标准解读和思考
机械工程学院 孙桓五 2015年7月7日
交流提 纲
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特点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发展现状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卓越计划评价
几点思考
2
什么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定义1:行业界与工程教育界共同实施、为 保证从事工程职业工作的教育基础而进行的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外部评价
定义2: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及学生达 成标准的可靠性、持续性进行评价,认可学 生培养质量
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 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 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缘起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发端于美国,经 历9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 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
3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1.2 培养目标(目标导向,合理性的证明)
–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 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制定依据)
–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 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目标定义)
–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 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 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目标修订)
–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 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 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45
交流提 纲
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特点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发展现状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卓越计划评价
几点思考
46
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价
目标任务: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
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 业认证体系
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 是我国五位一体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卓越计划评估的基础
6
我国高等教育五位一体的评估体系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产出导向(目标导向)的教育取向 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
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得到国际 认可
21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
22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流程
23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
2014年,申请参加认证学校专业点数362个 ,受理数138个,进校考查数111个(首次过 百),相当于过去6年的工作总量(20062011年共认证132个专业点)
2015年近400个申请点,受理158个,进校考 查?
2015年第一次认证机械专业受理10个专业, 进校8个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
24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
–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 及控制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对毕业要求的认识:
4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对毕业要求的认识:
–12条毕业要求中10条谈到“复杂工程问题”, 涉及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识别、表 达、研究、分析、设计、预测、模拟、理解、评 价、沟通、交流等诸多能力。——仅靠课程考试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是不充分、不合理 、不科学的。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
18
交流提 纲
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特点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发展现状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卓越计划评价
几点思考
19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历程
20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历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布点数15000多个,占专
业总布点数的近1/3 2013 年 6 月 成 为 “ 华 盛 顿 协 议 ” 预 备 会 员 ,
– 1)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 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 和质量评价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期进行课程 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内部质量监控体系 )
–2)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 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 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外部评价体系)
1992年,土木类和建筑类专业开始实施专业 认证
2006年起,教育部组织试点开展工程教育专 业认证工作
2013年6月,我国成为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 议——《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缘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 众化的步伐,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高度关注 的必然结果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
–浙江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同济大学 学校 车辆工程
联合认证成为主要形式,车辆工程势头良好
25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
26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
27
交流提 纲
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特点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发展现状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卓越计划评价
–教学实施过程是安排上“好”每门课 –教学评估是评价每门课上得怎么样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育理念
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基于产出
–教学的目的是使得毕业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 –教学计划要明确反映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上“好”课就是有效的完成相应的“支撑”任
务 –逐项评估毕业要求是否达成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 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3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 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 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 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 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 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3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 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 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 用 现 代 工 具 : 能 够 针 对 复 杂 工 程 问 题 , 开 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 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 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是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推 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实 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的必由之路
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要性
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教育的 质量
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 育人才培养产业适应性
–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 –教学内容设计聚焦学生能力培养 –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达成 –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持续改进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常态性评价机制并不断改进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评价 –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 –持续改进的效果通过学生表现来体现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 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 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 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 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 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认证审核明确要求提交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要逐条证明
3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1.1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① 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生源质量) ②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
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的执 行落实(学生指导) ③ 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 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 业要求(学习过程跟踪) ④ 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 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学分认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