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惊厥的治疗课件
病灶处神经细胞减少,神经胶质细胞增多, 树突分支减少和变形,传入减少,导致反复 放电 轴突末梢放电使神经细胞的活动增加 细胞外离子浓度的改变,使神经细胞的兴奋 性发生变化
发病因素-解剖因素
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完善,因而分析鉴别 及抑制功能较差 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 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 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厥 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 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缺陷和先天性 代谢异常等较常见
抗惊厥药物治疗
• 地西泮类
地西泮作一线用药,每次0.25-2.5mg/Kg,静 脉缓慢注射,有效率大约80%-90%,作用非 常迅速,但作用时间短 劳拉西泮:作用迅速、强大、持续时间长,可 大12小时以上,副作用小,最理想的一线药 物;0.05-0.1mg/Kg,肌注或静推
抗惊厥药物治疗
-如不能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咪达唑仑肌肉 注射具有很好的止惊效果,推荐剂量是 0.15-0.2mg/kg 如第一次苯二氮卓类治疗无效,可在1015 min后再用一次同样剂量 研究认为,第一次使用的止惊率大约70%86% ,而第二次使用的止惊率只有16.7%, 因此原则上不再进行第三次给药
− 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5分钟
− 常伴有舌咬伤、尿失禁等,并容易造成窒 息等伤害
小儿惊厥的表现
• 强直性发作
− 表现为意识丧失,肌肉强烈收缩某种姿势片 刻
− 常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但是一般不超过1分钟
小儿惊厥的表现
• 阵挛性发作
− 为发作性全身或者双侧肢体肌肉有规律的 收缩与松弛,导致肢体表现为有节律性的 抽动
发病因素-遗传因素
儿童癫痫:近年来儿童癫痫遗传学取得了较 大进展,发现其发生与遗传有关
特殊疾病:脑发育缺陷和先天性遗传代谢异 常
发病因素-生化因素
神经递质紊乱: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兴奋性 神经递质使细胞内外电位差减少,产生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使兴奋扩散而惊厥发作 内环境紊乱:
钙离子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其浓度降低 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升高,发生除 极化,导致惊厥发作
鉴别诊断
• 晕厥
− 在疲倦、精神紧张、突然起立等情况下脑 血流短暂减少,出现面色苍白、出汗、手 脚发凉、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意识短暂 丧失、痉挛等,平卧后迅速好转
• 癔症
− 发作前多有精神因素诱发,常有胸闷、心 悸等不适,惊厥常无规律,发作时伴短暂 的意识丧失,瞳孔无变化,对光反射存在, 脑电图正常,暗示疗法有效
其次,脑神经能量代谢障碍(缺氧、低血 糖作大多在数秒或几分钟内停止,严重者可 持续数十分钟或反复发作
• 抽搐停止后大多入睡 • 根据抽搐的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小儿惊厥的表现
• 强直-阵挛性发作
− 突发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四肢伸直(强 直),继而四肢抽动(阵挛)、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呼吸暂停
小儿惊厥的病因
病因 分类 常见疾病
感染性 颅内 病毒性细菌性
脑膜炎 脑炎 脑脓肿
颅外 中毒性脑病
胃肠道 呼吸道 脓毒症等
非感染 颅内 性
颅外
外伤 缺氧 出血 占位 发育
癫痫综合症
癫痫
代谢异常 中毒
半乳糖血症 糖原累积症
毒物 药物
水电解质紊乱 脱水 低钙 低钠
其他
心脑综合症 瑞氏 高血压脑病
发病机制
抗惊厥药物治疗
• 苯巴比妥
负荷量15-20 mg/kg;一般开始先按10-15 mg/kg 静注或肌注,速度为<50-100 mg/min; 必要时15min后再用5-10 mg/kg,惊厥控制后 12-24h改为维持量5mg/kg;半衰期长,常用 于地西泮控制后作为长效药物协同使用
抗惊厥药物治疗
鉴别诊断
• 抽动障碍
− 是一种以肌肉抽动为主要特点的行为障碍, 无聊时发生,而专注学习时减少,在睡 眠中减少或消失,脑电图正常,氟哌啶醇 治疗有效
• 习惯性会阴摩擦
− 发作时两腿交叉摩擦,伴面颊潮红、出汗、 双眼凝视、会阴部有分泌物,发生在睡前 或刚醒后,发作时转移注意力能终止,年 长后多停止发作,脑电图无特异性异常
关于小儿惊厥的治 疗
小儿惊厥定义
• 惊厥(Convulsion)是四肢、躯干与颜面骨 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 节运动,常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或不伴有 意识丧失,发作时的脑电图可有异常或正常
• 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 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
• 惊跳或抖动
− 常见于新生儿或婴儿,外界刺激可出现, 是一种大幅度高频率且有节奏的运动,易 于安抚,而惊厥伴有异常的眼或口角运动
• 屏气发作
− 常因情绪有关,6-12个月起病,3岁后消 失,发作前先有苦闹,苦十几秒后呼气时 屏气后出现青紫、强直、角弓反张,常在 1分钟左右缓解,呼吸恢复后意识恢复, 脑电图正常
舌板,做好安全防护
• 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窒息或呼吸 不规则时人工呼吸或紧急气管插管
惊厥的急救处理
• 抗惊厥治疗
− 指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眶上等 − 抗惊厥药物的应用:作用迅速、止惊厥力强、
广谱、安全、半衰期长、静脉注射也能口服 –首选苯二氮卓类,给药途径首选静脉
− 地西泮作一线用药,每次0.25-2.5mg/Kg,静 脉缓慢注射,有效率大约80%-90%,作用非 常迅速,但作用时间短
• 其他
10%水合氯醛:50mg/Kg,胃肠道或3%保留灌 肠,常与其他药物合用
儿童惊厥的治疗原则
• 及时控制发作,防止脑损伤,减少后遗症 • 维持生命功能 • 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 防止复发
儿童惊厥的治疗
• 惊厥的急救处理 • 病因治疗 • 其他
惊厥的急救处理
• 常规处理
− 体位:平卧,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 −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 − 吸氧 − 减少对患儿刺激,保持安静,不要强行置压
− 单纯的阵挛发作主要见于小婴儿,临床较 少见,常被忽视
小儿惊厥的表现
• 局限性运动发作
− 眼肌、口角、面肌抽动,或手指、脚趾抽 动,或一侧肢体抽动,意识可以不丧失
• 肌阵挛性发作
− 表现为类似于躯体或者肢体电击样抖动, 有时可连续数次,多出现于觉醒后
− 可为全身动作,也可以为局部的动作
鉴别诊断